<progress id="6tu77"><bdo id="6tu77"></bdo></progress>

<tbody id="6tu77"></tbody>

        1. <samp id="6tu77"><ins id="6tu77"><u id="6tu77"></u></ins></samp>
          <tbody id="6tu77"></tbody>

          <samp id="6tu77"><ins id="6tu77"><u id="6tu77"></u></ins></samp>
        2. <progress id="6tu77"><bdo id="6tu77"></bdo></progress>
          <samp id="6tu77"><ins id="6tu77"><ruby id="6tu77"></ruby></ins></samp><tbody id="6tu77"></tbody>
          <samp id="6tu77"></samp>
        3.  
          聚焦2015年考生填報志愿新變化 大平行志愿成主流

          首頁 > 

          高考

           > 聚焦2015年考生填...

          聚焦2015年考生填報志愿新變化 大平行志愿成主流(圖)

          聚焦2015年考生填報志愿新變化 大平行志愿成主流1

          2015年高考陸續放榜,考生開始進入志愿填報環節。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高考志愿填報的政策變化較大:有的地區由考前填報改為考后知分填報,有的增加了平行志愿的數量,還有的減少了志愿填報的批次……

          現實的問題是,考生和家長該如何順應并用好這些新變化?

          “大平行”志愿成主流,“知分填報”看似容易

          目前,除上海考生為考前填報外,各地都采用了考后填報志愿的方式,而其中絕大多數省區市采取了知分填報志愿。

          例如,北京今年首次采用考后知分填報志愿。遼寧省也繼去年以來從“考后估分”變為“考后知分”填報志愿。

          “考后知分”填報志愿受到廣大考生和家長的歡迎。北京一位家長在得知孩子成績后興奮地對記者說,文科班的女兒加上自主招生的成績,一共考了699分,準備報考理想中的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實驗班!他說,先出分再報志愿,讓報考志愿心中有底,讓考生掌握更多主動權。

          遼寧省招考辦副主任張偉兵說,由估分報志愿變為知分報志愿,大多數家長認為孩子不用記答案估分,壓力小了不少,同時遼寧省招考辦在網上詳細公布了每個分數的具體排位,學生自己的分數在全省排多少名一目了然。

          從錄取方式上看,一些地區也有變化。北京從“小平行”走向“大平行”;廣東第一平行志愿組的院校從3個調整為5個;貴州增加實行平行志愿的批次;內蒙古減少錄取批次,取消三本批次,將其調整到二本。

          這些新趨勢方便了考生,減小了掉檔落選的錄取風險,同時也增加了考生選擇權。北京以往的“小平行”僅是在第二志愿實行平行志愿錄取,可填多個院校,而第一志愿僅能填一所院校,仍然遵循的是“志愿優先”的原則。

          北京教育考試院副院長臧鐵軍說,“大平行”下的本科招生將按“提前批”以及一批至三批等四個批次依次錄取。其中本科一、二、三批均為平行志愿,考生可分別填報6所平行志愿高校,每所高校填報6個專業,按照“分數優先、遵循志愿”的原則投檔。

          廣東教育考試院相關負責人說,廣東考生可以填報第一平行志愿組的院校從3個調整為5個,每個學校可選6個專業,這意味著考生的選擇面更大了。

          內蒙古縮減錄取批次的做法,實際上是讓民辦高校和獨立院校與公辦本科高校在生源選擇上實現同臺競爭,是落實公辦和民辦高校辦學公平性的又一大舉措。

          “知己”不“知彼”,扎堆報考也會落檔

          增加了填報志愿環節的選擇性,可能會減少錄取環節的選擇性,有一利也有一弊。

          上海師大附中副校長傅欣說,對一名教育工作者來說,感覺先看分數再填報志愿,有些學生和家長會“唯分數”,出發點是“不浪費每一分”,如有的學生本來想上的是一所一本高校的優勢專業,但是一看分數夠上北大清華復旦交大了,他可能就放棄了自己原本的興趣。而先填志愿再看分數,可以引導學生去搏擊自己真正喜歡的高校、合適的專業。

          遼寧省招考辦副主任張偉兵說,實行知分填報志愿,考生“知己”不“知彼”,并不一定能避免志愿填報的盲目性。考生獲知高考成績后,除了分數特別高的一些考生,多數考生由于不知道其他考生的志愿填報情況,也難以估計自己能否被相應的高校錄取,比較容易形成扎堆報考的現象以及因此落檔的可能。

          對于高校而言,平行志愿讓學生更加“扁平化”,犧牲了高校學生的“多樣性”。華東理工大學招生辦主任項延訓介紹說,現在全國都在逐漸過渡到平行志愿,填報的模式也以考后知分填報為主。然而以我們搞招生的同行眼光來看,分數出來再填志愿“太白了”、招到的學生可能分數上下不超過幾分,對考生來說,反而減少了以較低分數博進更好學校的機會。

          “一檔一投”舊模式,期待更大“破冰”

          填報志愿的政策變化讓一些考生和家長來不及消化,也會產生一些困惑。

          “往年我們參照的都是學校的分數,現在還必須要參考自己在全省的位次,會出現什么樣的波動和變化我們都不知道,很困惑。今年一些學校錄取成績可能趨于扁平化,也可能211、985的學校成績會上揚,雖然5個平行志愿,但還有一些想去的學校不能報,而且在報名的學校里還有專業的選擇,也要填服從,不然怕失檔,但填了服從又怕去自己不感興趣的專業,很矛盾。”鐵嶺市學生家長張先生說。

          事實上,在當前以指標計劃為主導的高校錄取模式下,考生仍然存在著錄取風險,如何在自己的志愿理想與現行招生制度中取得平衡,降低風險,是每個考生面臨的問題。

          遼寧省實驗中學教務處主任張立功說,平行錄取情況下,一次投檔,考生選擇各個學校要有一定的梯度,梯度盡量稍微大一些,不要完全按去年的最低分數線確定自己心怡的學校。

          “專業服從我認為應該是必須的,如果專業不服從,那可能在你選擇的專業都已經錄完了,那你可能因此而退檔,這個時候學校選擇的機會就少了。”他說。

          廣州市招辦主任林洽生說,廣東第一組志愿從三個增加到五個,學生有了更多的選擇空間,同時風險也在增大,填報時可以沖得更高,但到第二志愿組錄取,可能只剩少數沒錄完的專業了。

          無論是以前的順序志愿,還是當前的平行志愿,都沒有突破“一檔一投”的實質。專家認為,高考錄取“一檔一投”模式一天不被打破,考生和高校就會一直處于被動局面。要解決這一難題,今后“打破批次,一檔多投”是改革趨勢。教育部已下發《關于做好2015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鼓勵有條件的省份探索“一檔多投”錄取模式,依據考生志愿將檔案同時投放多所高校,增加高校和考生雙向選擇機會。

          目前福建已經在個別高校開始“一檔多投”試點,而首批實施高考改革的浙江省也在方案中提出“錄取不分批次,實行”專業+學校”志愿,按專業平行投檔”的模式,與“一檔多投”有一定的相似性。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

          查看全部

          推薦文章

          猜你喜歡

          附近的人在看

          推薦閱讀

          拓展閱讀

          相關資訊

          最新資訊

          網友關注

          ?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