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部5月16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張大良介紹《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有關情況時表示,深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是國家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促進經濟提質增效升級的迫切需要,是推進高等教育綜合改革、促進高校畢業生更高質量創業就業的重要舉措,未來將把創新創業教育質量作為衡量高校辦學水平、考核領導班子的重要指標。
“堅持問題導向,補齊培養短板,是深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重點之一。”張大良說,要通過實施改革新政,使大學生成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生力軍,畢業后成為主力軍。
資金短缺是制約大學生創業的一大瓶頸。新政如何解決大學生創業資金短缺問題?“《實施意見》給出了8條途徑。”教育部高校學生司副司長荊德剛介紹說,新政從政府層面、高校層面、社會層面都做了具體部署,中國教育發展基金會還設立了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獎勵基金,此外,大學生可以申請創業擔保貸款、創新創業獎學金、創新創業訓練計劃等專項資金,也可以參加創新創業大賽,有機會獲得獎項資金。
誰來指導創新創業?新政提出,高校要聘請各行業優秀人才,擔任專業課、創新創業課授課或指導教師。在清華大學副校長楊斌看來,這是非常有挑戰性的問題,它也是新政中最難在短期內見效,但又保障著目標達成的基礎能力建設。
“我們學校進行的人事制度改革,將教師分成教研、教學和研究三個系列,但結合形勢發展,我們感覺到有必要開拓非事業編制的實踐系列。”楊斌認為,但凡是教育教學中與實踐密切結合的,都迫切需要有實踐經驗的人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至于以什么樣的方式,可以靈活設置,但清華的做法是,不管他如何參與,都要與受教育者建立反饋評估機制,對參與到教育教學中來的人要嚴格把關。
課程是高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的基本載體,針對結合專業不緊密等問題,如何健全課程體系?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長劉貴芹介紹說,新政提出三大舉措,不僅著力促進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有機融合,還面向全體學生開發開設研究方法、學科前沿、創業基礎、就業創業指導等方面的必修課和選修課,納入學分管理,建設依次遞進、有機銜接、科學合理的創新創業教育專門課程群,同時,加快創新創業教育優質課程信息化建設,推出慕課、視頻公開課等在線開放課程,建立在線開放課程學習認證和學分認定制度。
實踐是創新創業的重要環節,如何強化創新創業實踐?新政提出,鼓勵各地區、各高校利用各種資源建設大學科技園、大學生創業園、創業孵化基地和小微企業創業基地,同時建好一批大學生校外創新創業實踐基地。張大良表示,創新創業教育已經融入人才培養的全過程,各地各高校可以建設一批新基地,也可以拓展原來基地的內涵,關鍵是要把資源用好。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