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回放
在江西省教育考試院嚴查由南都記者臥底引爆的“南昌替考事件”背景下,北京建迅網天科技有限公司江西分公司(以下簡稱“建迅”),以“政策變化、查得緊、找不到槍手”為由,取消和考生簽署的宣稱“無須本人參加任何學習、考試,學歷證直取”的“替考合約”。40歲的江西學員最后拿回小部分退款。他報警后,建迅方面態度囂張,承認考試是通過槍手替考,并稱“隨便你怎么告”。
質疑
是否查處太過溫柔
當聽到“隨便你怎么告”的囂張,就不難發現,替考公司更多是在避風頭,其囂張跋扈的底氣沒改,其打通背后的關系網也沒有受到牽連,換句話說,當這陣風過去后,替考公司很可能會重新開張營業,繼續演繹著自己的通天本事。由此也就讓人質疑,相關部門對替考案的查處是不是溫柔一刀?不然,替考公司的這番囂張的底氣何來?一者,從大背景看,不久前,經全國人大常委會再次審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九)(草案)》新增了“替考罪”的規定,并明確了考試范圍是“法律規定的國家考試”。但法律文本的嚴格,卻并不代表執行有力度。二者,就當事公司來說,這家建迅公司在過去幾年曾經遭到過多次舉報,按這所學校注冊規定,其只能進行建造師、物業師等培訓業務,沒有在教育部門辦證與備案,是不能接受成人高考教育報名與培訓的。而多年來,其不僅沒有被查處,建迅在全國范圍內30多個省、直轄市、自治區共有120多個分校,可見勢力有多大。
劉義杰
評判
未必是虛張聲勢
“替考公司”,顯然是有違法的嫌疑,然而,面對被曝光,態度竟然十分囂張,不但承認考試是通過槍手替考,更聲稱“隨便你怎么告”。這種有恃無恐,不管從法律層面,還是從情理而言,都該看作是色厲內荏的表現,但在我看來,這未必就是虛張聲勢。
“替考公司”的“業績”做得很大,建迅官網指出,建迅在全國范圍內多個省、直轄市、自治區有多個分校。官網報道還稱,建迅教育自2009年創立以來,多次獲得行業大獎。如此規模,如果沒有一定的“背景”和“實力”。恐怕也很難成為“替考公司”中的“老大”級別。替考生意“利潤”豐厚。據透露,自考大專文憑1.3萬元,本科文憑1.6萬元,遠程教育的大專文憑是1萬元,本科文憑1.2萬元,不需要本人參加考試,建迅方面便可搞定。收益多生意好,賺的錢就多,資金就雄厚,錢多了,恐怕就囂張到“隨便告”。
王軍榮
建議
教育執法全方位
建訊網天科技為何這樣牛?歸根結底就在于他們所做的事情根本是違法之事,他們與相關人員所簽訂的合同根本沒有法律效力,出現這事即便是對簿公堂又如何,法律沒有相關條文保護違法合同的責任,最后依舊是相關人員自己承受非法簽訂合同之責任,只能接受受損失的事實,不守法的結果只能是自吞苦果。
既然執法部門在這一事件中很難有作為,但是這樣的事件也不能一直上演下去,畢竟這一社會現象也應該是一種違法行為,是社會上嚴重的失誠行為,不能因為法律法規存在著漏洞執法部門就放縱之,即使是執法部門不能用相關的制度對這種社會失誠行為進行治疾,但是網信辦等部門應該有作為,這畢竟是網絡上的一種不文明的行為,對這種行為黑名單應該發力,對其營業行為應該叫停,并且按照相關的條款,對相關的人員進行嚴肅懲罰,也許只有這樣,這通過網絡而進行的詐騙行為才能夠得到治理。
苗鳳軍
延伸
揭露不能總靠記者
今年高考,因為有了記者臥底,替考組織被揭露了,由金錢串在一起的家長、組織者、槍手、監考者被曝光,令國人震驚。而就在“南昌替考事件”剛剛塵埃落定之時,記者又曝猛料—揭露了在自考、網教中的替考等作弊亂象,同樣令國人震驚。為此,筆者在為記者的敬業精神感動的同時,又不得不產生疑問:為什么揭露考試替考等作弊亂象的總是記者?不可否認,之所以出現和發生高考、自考替考等作弊現象,或者說,之所以高考、自考替考等作弊現象,屢禁不止,與少數人投機取巧、唯利是圖、鋌而走險等有著很大的關系,而監管缺失,或監管形同虛設,或打擊不嚴,才是替考等作弊事件層出不窮的禍根。
僅靠記者曝光高考、自考替考等作弊問題,或僅對已曝光的高考、自考替考等作弊問題進行處理,如果不嚴格相關的考試制度,尤其對相關部門及人員的失職甚至瀆職行為不追究責任,就不可能徹底杜絕高考、自考中的替考等作弊現象。
姚明勝
三 言 兩 語
學歷這么大的事兒,花錢就可以解決,唯有一聲嘆息。
—張君群
太明目張膽了。
—王衛東
這樣的公開違法行為,怎么還要靠媒體暗訪?
—鄒迅
教育有病,得全方位診療。
—韓彤
沒有法律的介入,僅憑借教育部門自身的行業治理,不會有效果的。—馬陽紅
各種嚴格的高考、自考監管制度,為什么會形同虛設?—魏一諾
以此為契機,對各項考試的監管都重視起來。
—陽東華
只有社會風氣正,百姓利益才能得到保障。—謝暉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