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吉林省不斷加強職業教育基礎能力建設,全面推進職業教育改革創新,職業教育事業步入了發展快車道。目前,吉林省有職業院校492所,在校生34萬人,其中21所國家級中高職示范校、43所國家級中職特色校、117個職業教育實訓基地。而且,校企合作培養人才、推進集團化辦學、中高本職業教育銜接模式等體制機制改革的突破,加快發展了吉林省現代職業教育特色。
推出“中高本職業教育銜接模式”直通車
近年來,為滿足市場對技術技能型人才需求,吉林省大力發展職業教育。隨著“中高職銜接模式”、“校企合作模式”的推行,中職生不僅能掌握扎實的實訓基礎,同時還能繼續求學深造,擁有更為廣闊的選擇空間。
長春市機械工業學校校長騰少鋒告訴記者:“2014年學校積極開展中高本職業教育銜接工作,實現中高本職業教育有機銜接,創新人才培養途徑,努力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分別與長春工業大學、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開展中本職“3+4”銜接80人,長春職業技術學院開展中高職“2+3”銜接80人,長春汽車工業高等專科學校、吉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開展中高職“3+2”銜接285人,可見學生選擇的機會很多。學生可再選擇繼續深造,不但掌握相關專業高技能人才所需的專業知識,同時也可以取得相應專業的專科畢業證書,并獲得高級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成為高素質高技能專門人才。
組織技能大賽 選拔高技能創新人才
為了加快吉林特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吉林省積極組織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充分展示了職業院校辦學成果,推動了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提高了師生實踐、創新能力。擴大了職業教育、職業院校社會影響力、認知度、和吸引力。
長春市機械工業學校陶緒龍同學在2014年參加機器人國賽獲得了三等獎;在今年的吉林省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中職組的比賽中他參加了單片機控制裝置安裝與調試項目比賽獲得第一名。他告訴記者:“選擇這所技能學校收獲很多,不但讓我學到了知識,更讓我學會了終身受用的技術,對于就業他充滿信心。”
路瑩同學是長春市機械工業學校客服信息服務專業畢業生,現任長春市慧通汽車貿易有限公司運營主管。在校期間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一次偶然機會她參加了“北京光華創業大賽”獲得特等獎,然后參加“全國創業大獎賽”獲得第一名,最后代表中國參加美國華盛頓商業項目會,她的項目更是得到了世界500強企業CEO、總裁的認可與肯定,并獲得優秀項目獎和優秀青年創業獎。她表示,學校給予的支持,讓她終身難忘,她信守自已的選擇,更為自己有這樣的好成績而感到自豪。她再次表示,中職畢業的學生并不比別人差。”
訂單、校企合作培養人才 緊密結合“五個對接”
近年來,吉林省的職業教育逐步摸索出了一條不同于普通教育改革發展的道路,那就是和經濟社會緊密結合的發展道路。何為緊密結合,即“五個對接”:專業與產業企業崗位對接;專業課程內容和職業資格標準對接;教學過程和生產過程對接;畢業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對接;職業教育和終生學習對接。
“與此同時,市場和企業對高級技能人才的需求,被認為是職校學生供不應求的重要因素。”長春市機械工業學校校長騰少鋒分析說:“現在我國進行產業轉型調整,一些新興產業涌現,由此而來對能夠勝任這類工作的一線技術、生產、管理等較高素質的人才,需求量也在增加,而這批人才大都從職業院校產生。”
據了解,在求職就業過程中,企業看重的是實際工作能力而非學歷,而不少大學生往往除了一紙文憑之外再無其他“籌碼”,企業更需要技工、工程師等人才,由于技能人才緊缺,擁有技術專長的技校生便“身價倍增”。
騰少鋒校長告訴記者:“有些人認為技術院校畢業生的工資待遇比較低,其實技術院校的應屆畢業生的月薪現在普遍能達到3000元左右,而一些有經驗的師傅月薪可達上萬元。”
據悉,2014年,吉林省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就業率達到96.26%,某些中職院校就業率達到98%以上。吉林省職業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劉海表示:下一步,吉林省將強化中職的基礎作用,中職學校整合至150所,在校生達到25萬人。加大實習實訓比重,支持校企共建20個覆蓋專業大類的省級示范性實訓基地。逐步擴大專科高職招收中職、轉型本科招收中職和專科高職畢業生的比例。各地公辦中職學校生均公用經費標準原則上不低于3000元。2015年公辦專科生均撥款達到1.2萬元以上。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