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畢業找工作再次遭遇“史上更難就業季”,薪資水平也難以達到預期;“80后”在父母和社會壓力下期待談戀愛、結婚,卻苦于找不到合適的對象;“70后”在股市沉浮,個中悲喜只有自己知道。
不同年齡段的中國年輕人,似乎都有各自的“糟心事”。不過,很多人在困境中努力找出路,不輕易言敗。
“90后”:就業薪資也“拼爹”
北京的求職季早已進入尾聲,但22歲的李偉斌(音)還沒找到屬于自己的位置。“我已經在北京找了好幾個月工作,但運氣不佳,許多公司只招有經驗的人。”這個中國青年政治學院的畢業生沮喪地說,“今年的工作崗位比往年更少。”
和李偉斌一樣,許多中國畢業生正在面臨“求職危機”。根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的數據,今年大學畢業生數量達到創紀錄的749萬,比去年增加了22萬。
“許多公司非常挑剔,它們只想要頂尖大學的畢業生。”24歲的河北大學新聞系畢業生李亮(音)告訴美國“環球郵報”網站,他在北京找工作半年,花了1萬多元的住宿費,卻還沒得到理想的崗位。“我打算回家,我覺得自己在這里是個失敗者。”他說。
正如“環球郵報”網站所說,雖然教育在中國長期以來被視為通往更光明未來的坦途,但如今很多人難以憑借一張畢業證敲開用人單位的大門。許多大學畢業生無奈之下接受了藍領工作。中華全國總工會的調查顯示,超過1/4的年輕農民工擁有大學學位。日本《外交官》雜志則稱,為緩解就業壓力,中國政府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援引調查研究公司Universum的調查結果稱,中國學生認為工作與生活平衡是最重要的職業目標,其次是穩定的工作。此外,薪酬也是畢業生選擇第一份工作的重要考量因素。
不久前由北京大學市場與媒介研究中心和趕集網研究院聯合撰寫的《就業主力軍就業現狀研究報告》指出,2015年,“90后”畢業生第一份工作的平均簽約薪資為2687元,比預期的少了588元,但比上一年增加了244元,比2013年增加了568元。
8月26日,香港《南華早報》以“內地90后畢業生平均薪資也‘拼爹"為題撰文稱,這份報告顯示,“90后”畢業生平均薪資的高低與父親的職業密切相關,父親是公務員的畢業生平均簽約工資最高,達3614元;父親是國有企業和事業單位職員的,平均起薪分別為2983元和2942元;相比之下,父親在家務農的畢業生平均工資最低,僅有2552元。此外,酒店管理、通信類和電子商務專業的畢業生平均簽約薪資最高,北京和上海是他們理想的工作地點,國有企業、事業單位和國家機關是最受青睞的單位。然而,72.7%的畢業生簽約了門檻最低的私營企業。
也許是由于工作滿意度不高,與上一代人相比,“90后”畢業生的職業忠誠度明顯較低。有47.9%的畢業生對首份工作的預期工作時間在一年之內,23.6%的人認為自己會在入職半年內離職,預期第一份工作期限在3年以上的只有7.9%。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