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書是留學人群頗為關注的一個話題。在申請中,文書是唯一一個自述的材料,是唯一一個可控性因素,因此受到了大家的高度關注。目前主流的Common Application系統上提供了5個題目,學生任選其一,單詞數不超過650,用做通用的申請文書,會遞送給所有大學,并且這篇文書有兩次更換的機會。除此之外,使用該系統的各學校給出了額外的補充文書題目,數目從零到若干篇不等,通常比較短小,比如Ohio State University不要求附加文書,而Columbia University給出5篇150詞內的小短文,各學院也有300詞內的文書,而Cornell University則各個學院給出了一篇長度也為650單詞內的文書題目。
沒有使用Common Application 系統的學校,比如University ofCalifornia系統,University of Wisconsin系統,也給出了各自的文書題目要求。有些學校對文書的寫作范圍、寫作要求和寫作方法都給出了明確的解釋。
于是,分析各學校的文書題目,不僅是寫作前的必修課,也是我們對美國大學錄取模式的最佳了解方式之一。經過對2014-2015申請季的文書題目用語進行了統計,并對其關鍵詞進行了分類,如下。
1. 對文字的要求:articulate, clear, concise, thoughtful,meaningful, creative
2. 對主題的要求:failure, achievement, activity, experience,culture, life, event, story, background, disappointment, challenge, value,change, influence, pursuit, passion, proud development, contribution
3. 獲取素材的建議:reflect, meditation, define, review
4. 敘述方式的要求:elaborate, describe, tell, explain
結合各校的具體題目要求,再將這些關鍵詞整合起來,申請文書就是要求“申請者要回顧自己以往的成功或失敗的經歷,清晰地講述成長過程中的某些事件,闡述這些經歷對自己成長的影響,對自身品質和個性的形塑過程,以及對所在社區的影響”。
如何挖掘文書素材
可以說,“認識自己”就是美國大學申請的精髓所在,讓申請者在進入大學之前,對自己的成長經歷有個清晰的認識,對自己的專長有個清楚的梳理,對未來有一個初步的規劃。
申請者如何做到清醒地認識自己呢?下面提出以下方法:
1. 寫大事記:逐年整理以往的經歷,搜集成長中的重要經歷。
2. 整理榮譽和獎狀:榮譽和獎狀是個人成就的肯定。
3.回顧特殊時刻:自己最尷尬、最傷心、最自豪、最…的時期。
4. 閱讀文字記錄:日記、作文本、筆記中,也許有你精彩的成長片段。
5. 翻閱相冊:圖像能直觀地勾起以往的回憶。
6. 和老師聊天:找有洞察力、了解你自己的老師談一下教育話題。
7. 采訪熟人:問家人、朋友、同學對你的印象和評價。
8. 隨時記錄:帶一個小本,或者利用手機上的便簽軟件,隨時記錄自己的心得并經常去回顧和思考,你會發現,思想的種子在發芽,過去的經歷在復蘇。
9. 與目標學校的在校生聊天:如能和未來的校友聊天,對學校和申請都會有個直接的了解。
10. 訪問目標院校網站:學校的新聞、校報、校史和專業設置都是個信息源,可能激發你的靈感。
基本文書的寫作方法
美國本科申請中主要使用兩篇文書,一篇即是CommonApplication 上的通用文書,我們稱之為主文書,一篇是專業文書,用來表述自己為什么選擇此專業,做過什么相關活動,以及與學校該專業的匹配度,我們稱之為專業文書。
文書寫作時得把握三個向度,一要立意要積極向上,二要有橫向的對其他人的影響,三是要有縱向的自我剖析。這三個向度不一定是要均衡的,能具備兩個以上,就是一篇積極表達申請者形象的文書。
在這兩篇基本文書中,主文書旨在表現影響申請者成長中的關鍵事件。比如,有個學生生長在遼寧,小學時隨父親到北京工作,他的東北口音成了同學們的笑柄,在體育課上喊口令和在語文課上朗讀課文時總是受到同學們的嘲笑。但學生沒有氣餒,課外參加朗讀培訓班,在培訓班里也出盡洋相,但他頂著壓力向老師請教。回到家里,他對著鏡子練口形,周末對著窗外練發音,最終成為班上普通話最標準的學生。這位同學不僅馴服了普通話發音,將自己的劣勢轉化成了自己的優勢,同時,也勇于發揚這種優勢,在實踐中主動發揮長項,影響和改變一些事情。
對于有特長的學生,建議申請者直接寫自己的特長。比如游泳運動員、演講特長、參與重大項目,這些個性鮮明,對周圍社區或社會產生過更大影響的申請者識別度很高,很容易從萬千申請者中識別出來。
專業文書一般寫申請者對此專業的專注程度和成就。2015屆低分錄取的一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建筑學的學生,從小受從事建筑工程工作的母親的影響,小學時做紙做建筑物,去媽媽單位參觀,高中時發起教室面積的丈量和室內設計的改善,高二暑假參加非洲校舍援建并設計出了校園設計圖,這種持續的熱情,和將以往的知識積累轉化成現實的能力,配合著作品集,讓學生收獲了名校的錄取通知書。
生活是文書素材的來源
在生活中做個有心人,依然可以補救活動上的劣勢。比如有個學生打算申請經濟學,但目前沒有活動,而她接下來要參加支教活動,建議學生在學校所在的小村做簡單的經濟調查,比如人口的流動、農戶的收支、村落的經濟支柱產業等,都是對經濟活動的一種認識,可以做為文書的好素材。還建議學生回顧自己家庭以往的收支情況和消費狀況,并賦予這些事件以經濟學意義,就彌補以前的經濟學相關活動的缺失。生活是多面性的,只有從生活點滴中去培養學科視角,就一定會有收獲和成就。
文書是申請材料中的必要條件之一,但只憑幾篇優秀的文書仍然不能保證被錄取。GPA、TOEFL、SAT、成績單這些能讓招生官一目了然看出申請者學術潛力的材料仍然不能忽視,尤其是中國學生所欠缺的活動經歷,目前越來越受到空前的重視。而且參與各項活動是認識世界的必要途徑,是“認識你自己”的契機,是產生成就和成果的途徑,也是文書的來源之一,所以是申請中一個重中之重的部分,錄取數據分析也印證著這一點。
只有真正做到面對自己的內心、面對自己的過去、并在實踐中不斷去突破自己,才能利用好文書這個唯一的自述的機會,將自己的個性、成就呈現給招生官,使自己的形象鮮活起來。而各學校的附加文書,如為何選擇此學校,能給學校帶來什么樣的多樣性,能從學校獲得什么,都是在“認識你自己”之后,在了解學校資源的基礎上,做出一個匹配性的文字說明。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