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卷】
穩定中有微調傳承中有變化
今年上海中考語文卷保持四個基本板塊:文言文、現代文、綜合運用、作文。整體難度與去年基本保持一致,呈現出“穩定中有微調,傳承中有變化”的特點。
詩歌理解的考查,適度增加思維含量。要求學生在背誦之余還要有一定的理解,讓中華文化能真正內化為精神血肉。
文言文《象山棋》的故事敘述方式和教材《賣油翁》一文頗為相似,陸象山的“笑而去”與“康肅笑而遣之”的結尾幾乎如出一轍,為此我們設計了第12題“寫出陸象山‘笑’的含義”。試題巧妙連接起課內和課外,這種“學以致用”的有意識引導,將對日后的教學產生積極的影響。
現代文閱讀第一篇介紹了“面條”這種常見食品,引導學生從生活細微處汲取鮮活的文化營養。第二篇《評語》,故事情節生動,貼近學生生活,旨在引導學生多角度理解文本、感受生活。
“綜合運用”板塊,由一組與“上海弄堂游戲”相關的材料組成。其中有滬上著名作家對兒時弄堂游戲的回憶,有弄堂游戲的說明性介紹,也有弄堂游戲郵票首發的新聞報道。三則材料,來源不同,視角不同,多方面展示了上海弄堂游戲的趣味性、豐富性。跳皮筋、斗公雞,這些鮮活的生活場景,通過試題出現在公眾的視野,由此引發學生對上海本土文化的關注及傳承性的思考。
作文“不止一次,我努力嘗試”題旨顯豁,鼓勵學生在成長中不輕言放棄,要敢于努力進取,不斷嘗試。
核心詞“嘗試”是學生從學習到生活、從現在到未來都必須具備的膽識。
“不止一次”和“努力”是實踐“嘗試”時的行為和態度。它們從頻率和程度兩個角度,對“嘗試”作了修飾。“不止一次”還強調學生在寫作中不能局限于寫一件事。試題可選擇的寫作素材寬泛,有利于考生寫作水平的發揮。
【數學卷】
重視基礎考查適度兼顧區分
今年上海中考數學卷在試卷結構、知識內容、題型、題量、難度等方面總體保持穩定,重視對基礎的考查,適度兼顧區分,體現對數學知識價值反映和對解決問題能力的要求。
整卷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第一,突出雙基。試題考查了初中階段重要的數學概念、法則、性質、定理等基礎知識,不少試題選自于教材內容,并進行適當的改編,體現了對教材內容和教學重點的關注,同時也期望學生以教材為載體,落實對初中階段數學基礎知識的學習。重視對數學思維和方法的考查,包括化歸、方程、函數、數形結合、字母表示數、分類討論、分解與組合等基本數學思維以及待定系數法、消元法等重要數學方法。關注對計算、畫(作)圖、推理等數學基本技能的考查,淡化技巧性計算,減少繁瑣運算。適度體現對文字語言、圖形語言、符號語言這三種數學語言相互轉譯的基本要求。
第二,關注應用。在應用性問題的考查上,適度體現數學知識應用的廣泛性,體現數學知識的應用價值。注重試題背景材料的選擇和設計,關注試題材料背景的適切性和多樣性。如“學生到養老院參加服務活動”的背景材料體現了一種人文關懷,又如在“上海建設全球科創中心”的大背景下我們以學校科技創新社團為材料設計了相應的試題。這些不同的背景材料配套適當的表格、圖形,使試題材料的呈現方式多樣化。
第三,適度區分。容易題、中檔題、較難題的分值配比大致為8∶1∶1,中檔題和較難題分散在不同試題中。以數學基礎為立足點,考查學生解決簡單問題的能力,適度體現對問題進行多方面分析以及對問題解決過程和結果的反思和質疑,有利于適當區分學生的認知水平差異。對主觀性試題,適當分小題設計,降低入口臺階,拓寬解題途徑,兼顧不同風格的考生答題。
【英語卷】
試題形式多樣注重語言運用
今年上海中考英語卷重視考查學生的基礎語言知識和基本語言能力。試卷秉承歷年風格,試題排列由易到難,考點分布科學合理,具有以下特點:
第一,文本呈現方式貼近生活。如聽力語篇分角色朗讀,并插入電話鈴聲,更接近真實生活場景,幫助學生理解;閱讀A篇以學生某天的課程表為呈現方式,形式上讓學生有熟悉感,內容上符合當今選擇性學習和跨文化交流的要求,文字表述上符合學生認知特點,易讀易懂。學生在答題過程中潛移默化收獲新知;閱讀D篇由兩封信件組成,內容分別為兒童寫給圣誕老人、質疑其存在的詩歌,以及圣誕老人口吻的回信,富有童趣的同時不乏思辨和思考,體現兒童時代的心理特點和思維特點。以上形式均為近年來首次,旨在有效反撥初中英語教學,更加關注和重視文本體裁的多樣性,突出課堂教學的語用功能,引導學生拓寬閱讀面、重視學以致用。
第二,選項設置新穎靈活。如完形填空部分根據文本特征,使用交通標識作為選項,要求學生在理解段落的基礎上,概括出交通標志所代表的生活涵義和人生哲理。
第三,精選語言材料,凸顯時代特征和學科的育人價值。素材涉及家庭和睦、包容理解、消費節儉、社會和諧、獨立思考、社區服務、慈善關愛、科技應用、生態平衡等,內容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學生在答題同時展開對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認識和思考。
第四,作文具有很大的開放性。半命題作文Iwanttoinvent…(我想發明……)的話題具有很大的開放性,在創新時代的大背景下,鼓勵學生發揮想象,勤于思考,勇于創新,用真實的語言表達真實的愿望。
整張試卷力求對日常課堂教與學形成正確的導向:注重語言實際運用能力的培養,培養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和發展奠定基礎。
【物理卷】
取材貼近生活注重考查過程
今年上海中考物理卷在穩定的基礎上進一步體現“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著重體現了以下三個特點:
一、重視教材,貼近生活
本試卷部分試題內容源于初中物理教材(課本、活動卡和練習冊),例如第1、4、 6題等,引導教學重視教材,回歸本源。再如,試卷中以“中國運動員蘇炳添百米賽跑”的熱點新聞、“杠桿實例”、“分辨樂器”等真實生活事例為背景材料考查相關知識。這些取材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體現了“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特點。
二、突出基礎,強調過程
本試卷注重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的考查,注意知識的覆蓋面。命制過程中努力嘗試改變命題陳式,防止猜題、押題,杜絕繁、難、偏題的出現。例如,第21題的壓強計算、第22題的并聯電路計算均以思維過程的考查為主。實驗題部分,特別強調實驗操作過程的考查。例如,第24題“探究二力平衡的條件”實驗、第25題“測定小燈泡的電功率”實驗,以此引導教師重視實驗教學,真正做到讓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
三、注重思維,穩中求變
本試卷在保持題型和題量穩定的基礎上,兼顧其應有的選拔功能。在減輕學生計算負擔的前提下,進一步突出獲取信息能力、數據處理能力和科學探究方法等方面的考查,使試題更有利于學生展現思維的靈活性和縝密性,從根本上促進教師教學方式的完善,引導學生轉變學習方法。
【化學卷】
考查學科思維展現學科內涵
今年上海中考化學卷著重考核初中化學的核心知識,符合初中學業水平考試難易要求,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研究教材,挖掘命題素材
試題將教材內容作為命題素材。例如二氧化碳實驗室制法原理的探究、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銅實驗等試題,素材均來自教材中相關內容,目的是引導教師研究教材,用好教材。
二、重視實驗,發揮引導功能
試題重視實驗的考核,充分體現實驗的教學功能。如化學實驗基本操作、物質的推斷、物質的溶解等試題,素材都來自于書本實驗,引導教師在日常教學中重視實驗。
三、聯系生活,凸顯學科價值
試題注重聯系生活實際,體現化學使生活更美好。如水的凈化、加碘食鹽、化肥、防止霧霾、節能減排等試題,在考查學生化學知識的同時,讓學生感悟化學學科的美好,凸顯學科價值。
四、關注思維,體現學科內涵
試題充分體現化學學科內涵,多角度多層次體現學科本質。如微觀示意圖的閱讀、化學符號體系的使用、質量守恒定律的應用等,很好地凸顯了微粒觀、元素觀、守恒觀、轉化觀等化學特有的學科觀念。
試題注重學科思維和方法的考查,如中和反應中各個量的分析、綜合考慮實驗室制取氧氣和二氧化碳的多個因素、硫酸銅的溶解等,不僅考查了學生對單個實驗的認識,而且還考查了學生對實驗探究的整體理解和把握,體現對思維完整性和縝密性的要求。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