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gress id="6tu77"><bdo id="6tu77"></bdo></progress>

<tbody id="6tu77"></tbody>

        1. <samp id="6tu77"><ins id="6tu77"><u id="6tu77"></u></ins></samp>
          <tbody id="6tu77"></tbody>

          <samp id="6tu77"><ins id="6tu77"><u id="6tu77"></u></ins></samp>
        2. <progress id="6tu77"><bdo id="6tu77"></bdo></progress>
          <samp id="6tu77"><ins id="6tu77"><ruby id="6tu77"></ruby></ins></samp><tbody id="6tu77"></tbody>
          <samp id="6tu77"></samp>
        3.  
          東大教授夫妻捐出積蓄100萬助學,卻舍不得裝修住所

          首頁 > 

          地方

           > 江蘇

           > 東大教授夫妻捐出積蓄...

          東大教授夫妻捐出積蓄100萬助學,卻舍不得裝修住所

          28日,東南大學能源與環境學院的一對八旬夫婦陳善年、佘穎禾,將他們省吃儉用一輩子積攢下的100萬元捐獻給該校,用于資助經濟困難,對我國核電創新感興趣并有研究潛力的學生和青年教師。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陳善年教授曾參與我國第一代核潛艇反應堆的研發設計。

          一輩子省吃儉用

          他們捐資百萬助學,卻舍不得裝修住所

          “今年,我們老兩口都過了80歲,都正式成了‘80后’,今年也是我們老兩口結婚50年。如果說今天我有所成績的話,是因為當年的老師。所以,假如有能力的話,我希望能為學校的發展盡一份力。”9月26日過完80歲生日后,昨天,陳善年和老伴佘穎禾做了一個重要決定,他們將省吃儉用了一輩子積贊下的100萬元捐給學校,設立“陳善年、佘穎禾核電安全與創新獎學金”。

          出現在記者面前的老兩口衣著簡樸,陳善年穿一件藏青色襯衫,外罩一件布背心,老伴佘穎禾則穿一件黑色T恤,一條黑褲。

          陳善年教授1935年出生于廈門,1952年考入廈門大學機械系,1953年院系調整,轉入南京工學院(現東南大學)熱能動力裝置專業,1956年以全優成績畢業后留校任教,一直工作到2006年。與陳教授同年在東南大學畢業的老伴佘穎禾,1956年留學蘇聯獲得副博士學位,歸國后一直在東南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從事力學專業的教學與研究。

          琴瑟和鳴的他們,年輕時是校園里最活躍的一群學生,陳善年加入了管弦樂隊,受巴金《家》《春》《秋》小說的影響很大。佘穎禾加入了體操隊,還會彈鋼琴。熱衷音樂的兩人,都喜歡看《約翰·克里斯朵夫》。

          這100萬元對于老兩口來說,不是個小數目,但他們卻堅持拿出來捐資助學,“我們家可能是宿舍樓里唯一沒有裝修的,很多人都勸我留著裝修房子,但對我們來說,覺得沒有必要,有張床睡就夠了。”陳善年說,他和老伴、兩個女兒提了這個想法后,家人表示支持。

          他希望,能將這筆錢用于核電知識的科普,以及資助經濟困難,但對核電的創新、安全有成就的學生和年輕教師。

          一輩子科學研究

          他曾參與研究我國第一代核潛艇反應堆

          陳善年1962年曾有去蘇聯學習核動力工程的機會,但與一項神秘和特殊的使命不期而遇,因而改變了他的選擇。“1962年,國防科工委找到我們,要為第一代核潛艇做反應堆傳熱和流體力學理論實驗數據的研究,代號為‘09’工程。當時留蘇的機會很寶貴,但這項技術對我們國家很重要,我就放棄了去蘇聯。”因為保密工作的需要,1962-1967年,他和東大十幾個師生成立了課題組,在實驗室外拉起鐵絲網“與世隔絕”,一度被同事們調侃為“動物園”。

          陳善年平時上課、做科研,剩余的時間就鉆進“動物園”做實驗,以至于很長一段時間,妻子都不知道他在做什么研究,“兩個女兒也完全顧不上,一開始孩子們都不理解我。”陳善年說,當時,有關核潛艇反應堆的研究在我國是一片空白,也沒有國外的經驗可以借鑒。“用壓水碓傳遞熱量,在什么情況下流動阻力有多大,要傳多少熱量,這些都不知道。”更危險的是,科研人員還要經常做爆炸實驗,不敢有絲毫馬虎。

          項目中,有項技術難點是需要制作能耐300-400帕大氣壓,流量2噸/每小時的閥門,但當時全國沒有企業有這樣的生產能力,全國最好的上海閥門廠也難以保證能生產出這樣規格的閥門,而且一個閥門生產成本要1萬元。

          后來,一個偶然的機會,陳善年發現了南京青龍山附近的一家勞改工廠,跟對方談妥后,他便天天跟同事扛著不銹鋼圓柱,長途跋涉一次次運送。經過不間斷的實驗,閥門按要求成功制作完成,而生產成本也壓縮到350元一個。陳善年說,科研人員為第一代核潛艇設計的反應堆在上世紀70年代投入使用后,效果一直不錯。去年,“09工程”解密,這段被塵封了半個世紀的秘密,終于可以向他人訴說。他也想以一種特殊的方式,為我國的核電事業再盡一份力。

          28日下午,陳善年與東大簽署協議。根據協議,獎學金主要用于獎勵東南大學能源與環境學院核電方向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研究生,每年頒發一次,由能源與環境學院確定獎助名額及金額,只要符合成績優良、社會責任感強等相關條件的學生均可申請。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

          查看全部

          推薦文章

          猜你喜歡

          附近的人在看

          推薦閱讀

          拓展閱讀

          相關資訊

          最新資訊

          網友關注

          ?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