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gress id="6tu77"><bdo id="6tu77"></bdo></progress>

<tbody id="6tu77"></tbody>

        1. <samp id="6tu77"><ins id="6tu77"><u id="6tu77"></u></ins></samp>
          <tbody id="6tu77"></tbody>

          <samp id="6tu77"><ins id="6tu77"><u id="6tu77"></u></ins></samp>
        2. <progress id="6tu77"><bdo id="6tu77"></bdo></progress>
          <samp id="6tu77"><ins id="6tu77"><ruby id="6tu77"></ruby></ins></samp><tbody id="6tu77"></tbody>
          <samp id="6tu77"></samp>
        3.  
          屠呦呦獲諾獎有廣東教授功勞:李國橋親試瘧疾原蟲

          首頁 > 

          地方

           > 廣東

           > 屠呦呦獲諾獎有廣東教...

          屠呦呦獲諾獎有廣東教授功勞:李國橋親試瘧疾原蟲

          信息時報訊:中國藥學家屠呦呦因創制新型抗瘧藥獲得諾貝爾獎,當年全國60多個單位的500多名科研人員參與了這個項目的研發工作,其中,廣州中醫藥大學李國橋教授也作出了重要的貢獻,他在臨床上證實青蒿素抗瘧功效。昨日,李國橋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屠呦呦獲得諾獎,“是中國人獲獎,也是青蒿素獲獎,我們都很高興。”

          談屠呦呦獲獎:她確是“第一人”

          李國橋回憶,2011年屠呦呦獲得拉斯克獎。當時,李國橋也填寫了拉斯克獎的評審資料,表格最后一欄是“你認為相同的研究領域中,誰應該獲得此獎?”李國橋填了兩個人,第一個是屠呦呦,第二個是羅澤淵。李國橋說,其實當時美國專家米勒希望推薦屠呦呦和他自己,但李國橋認為,在青蒿素的發現上,自己充其量是第三人,效果驗證工作是在羅澤淵提取的黃蒿素上進行的。

          據了解,當年,云南省藥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羅澤淵在云南大學校園內發現了苦蒿,采集了一些帶回研究所。后經石油醚、乙醚等提取出了黃蒿素,未發現對心肝有明顯損害,“而且臨床效果很好”。由于李國橋小組連續7年在海南、云南等地治療惡性瘧,有豐富的臨床經驗,瘧疾防治藥物研究項目辦公室決定把云南藥物所提取的黃蒿素交由李國橋小組做臨床實驗。

          談抗瘧經歷:用自己的身體做實驗

          李國橋從1964年就開始了針灸治療瘧疾的課題研究,1967年,他被點名組織一個針灸小組,加入瘧疾防治藥物研究項目。隨后,李國橋帶著小組成員深入瘧疾高發地區進行治療。為了檢驗針灸治療的效果,李國橋還主動叫護士把瘧原蟲注入他的體內,故意讓自己感染。為防不測,瘧疾發作時他還寫了遺書。最后,李國橋終于完成了試驗的全過程。經過93個病例和包括李國橋在內的11個自身感染志愿者的驗證,生物科學上一項有重要意義的發現得到了科學的確證。世界衛生組織編著的《瘧疾學》和英國牛津大學的醫學教科書,都記錄著他和同事們的親身實驗數據和研究結論。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

          查看全部

          推薦文章

          猜你喜歡

          附近的人在看

          推薦閱讀

          拓展閱讀

          相關資訊

          最新資訊

          網友關注

          ?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