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以“我們的家訓———浙江百姓重家風”為主題的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在寧波深入開展。前段時間,江東區教育局印制了1萬余份“傳家寶”,要求全區中小學生和家長一起完成。這幾天,江東區21所中小學的學生曬出了萬余條“家風家訓”和6500多個“家訓故事”,優秀的家風家訓及全家福照片通過校園展板、微博、微信展示,推廣“知禮傳家”。
21所中小學曬家訓
這學期,鎮安小學每位學生都拿到了一本《鎮安小學優秀家訓集》,上面收集了出自學生家庭的1127條家訓故事,體現各家的家庭文化和家教氛圍。“希望通過身邊的家訓故事,帶動更多學生傳承家風、尚德明禮。”校長顧秋紅說。
“路窄處,留二步,與人行;味濃處,減三分,讓人嘗。莫作心上過不去之事,莫萌世上行不去之心。問子孫之禍福,吾身所貽者是。”這句話的意思是,在道路狹窄時,要留一步讓別人能走;在享受美餐時,要分一些給別人吃。不要做有愧于心的事,連違背良知的念頭也不要產萌發。子孫將來是福是禍,取決于你的言傳身教。
爸爸卓涵不僅以此為家訓教育女兒,更不忘身體力行,做女兒的好榜樣。一家三口多次參與社會公益活動,或與貧困學子結對,或為患病學生捐款,或義務為社區的孩子組織假期活動等。
“我們家的家訓教育是從飯桌上開始的。吃飯要手捧飯碗、腿不能抖、嘴不出聲,不許剩下一粒米飯。”鎮安小學秦澤坤告訴記者,可以用四字概括自家家訓:感恩珍惜。
結合征集的“我的家訓故事”,江東區還充分挖掘家風家訓內涵,發動學生、家長參與,尋根問祖翻家譜,刨根問底尋祖籍成了熱門話題,也激起了孩子的家長,特別是祖輩的熱情。“我們魯氏,是古代魯公的后代,從我太爺爺太奶奶那時起,就把‘百事孝為先,尊師如種親’這句話一代代地傳承下來,變成如今的傳家寶。”江東中心小學的魯軼聰在詢問祖輩家訓故事的時候還找到了自己家族的歷史。
家訓與校園文化巧融合
記者在走訪江東區部分學校時發現,不少學校將家訓文化與校園文化有機融合,使校園成為一本立體的、會說話的教科書。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