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gress id="6tu77"><bdo id="6tu77"></bdo></progress>

<tbody id="6tu77"></tbody>

        1. <samp id="6tu77"><ins id="6tu77"><u id="6tu77"></u></ins></samp>
          <tbody id="6tu77"></tbody>

          <samp id="6tu77"><ins id="6tu77"><u id="6tu77"></u></ins></samp>
        2. <progress id="6tu77"><bdo id="6tu77"></bdo></progress>
          <samp id="6tu77"><ins id="6tu77"><ruby id="6tu77"></ruby></ins></samp><tbody id="6tu77"></tbody>
          <samp id="6tu77"></samp>
        3.  
          高考熱門專業就業遇冷:高校部分專業冷熱不均

          首頁 > 

          高考

           > 高考熱門專業就業遇冷...

          高考熱門專業就業遇冷:高校部分專業冷熱不均

          1999年,全國只有兩所高校開設了動畫專業;2008年,動畫專業“開進”了全國共1230多所本專科院校。

          物聯網工程專業,在2010年全國還沒有一所學校開設;2011年,經教育部批準,全國30個院校可以開設物聯網工程專業,另有19所院校申請但未被批準;2012年,教育部又批準了80個院校開設物聯網工程專業,另有4個院校申請但未被批準。也就是說,兩年間,全國已有110所本科院校開設了物聯網工程專業。

          問題一:熱門專業緣何扎堆?

          像動畫、物聯網工程這些新興專業一樣,學前教育、軌道建設等專業,隨著市場需求的增加,新增新興專業的院校量也在迅速膨脹。

          一教育研究中心教授徐玉斌說,一窩蜂地開設專業,證明高校有了很大自主權。哪個行業有前景,有人才需求,院校就都想上這個專業。初期,肯定是什么專業熱就上什么專業,這很正常,只是短期內可能會出現某個專業畢業生過剩,質量卻不高。

          不少人好奇:每個新興專業出現,隨后都會有一大批學校跟風上馬,大學專業到底是以什么標準通過審批的?

          一位大學教授說,國內大學的專業設置帶有一定的政策性,新設一個專業,多數需要教育主管部門的審批和評估,而這個評估多數停留在材料上,而不是有個專門的機構去評估它,比如看看學校的師資是不是到位,設備是否完善等,“所以我們叫‘跑專業’,常說這個專業‘跑’下來沒。”

          這位教授說,大學專業設置作為一種教育內部的活動,應該有教師和學生的參與才行,但現實的教育體制中,無論是在哪一個層面上的決策,教師和學生都是旁觀者、執行者,是局外人。

          所以,專業設置從表面上看是技術性問題,實際上反映的是體制問題。

          問題二:招生熱門,為何就業遇冷?

          生源是院校辦學的“命根子”。

          有考生報,學校就會收,不過招生時熱,未必就業時熱。

          從多家人才機構的調查結果看,財經、政法、金融、計算機、生物工程、國際貿易、英語、法學等傳統熱門專業,目前人才市場的需求已開始出現“供大于求”現象。

          一所大學教育科學學院的楊捷副院長說,每個學校都希望自己的專業齊全,追求大而全,而多數學校在開設新專業前,沒進行前期的人才市場調查,比如:在就業市場上,動漫到底需要多少人才?需要什么樣規格的人才?我們培養出來的學生到底適應不適應市場的需要?

          “調研太少了。”楊捷說,不管什么樣的學校,總是先占著專業再說,學校沒做前期的市場調查,就開始倉促上專業,可能連老師都不一定對這個專業了解。

          “熱門專業考生蜂擁而至,必然會導致熱門專業畢業生供過于求。同時,倉促上專業,師資力量薄弱,畢業生質量不高,畢業即失業的人數自然就高。”楊捷說,所以,大學在上專業時,一定得理性,學生、家長在報志愿時也要理性,不能一味地跟風。

          數據:連續三年紅牌專業基本不變

          2012年紅牌專業:

          本科:動畫、法學、生物技術、生物科學與工程、數學與應用數學、體育教育、生物工程、英語、國際經濟與貿易。

          專科:臨床醫學、法律文秘、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國際金融、工商管理、法律法務、漢語言文學教育、計算機應用技術、電子商務。

          2011年紅牌專業:

          本科:動畫、法學、生物技術、生物科學與工程、數學與應用數學、體育教育、生物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英語、國際經濟與貿易。

          專科:臨床醫學、法律文秘、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國際金融、工商管理、法律法務、漢語言文學教育、計算機應用技術、電子商務。

          2010年紅牌專業:

          本科:動畫、法學、生物技術、生物科技與工程、數學與應用數學、體育教育、生物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英語、國際經濟與貿易。

          專科:臨床醫學、法律文秘、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國際金融、工商管理、經濟管理、法律法務、漢語言文學教學、計算機應用技術、電子商務。

          現象:被亮紅牌專業,人才飽和了嗎?

          如果單純地說哪個專業被亮紅牌了,能說明這個專業的人才真的飽和了嗎?

          看了今年公布的紅牌專業后,楊捷說:“其實有些專業已飽和,卻并沒有被亮紅牌,原因是什么?”

          他認為,這些專業往往是大學里的傳統優勢學科,這些優勢學科,甚至在某些方面是這個學校的支撐,實際上,這個學科的就業已出現問題了,但因統計的口徑不一樣,就會使這個統計數字失真。

          現在各地都注重自身利益,如果把市場就業前景不好的專業都撤掉的話,不僅會影響到大學的招生,還會影響到當地的大學入學率。

          所以說,如果牽涉到學生們的就業問題,就交給市場解決,而不是通過行政手段去干預。

          支招:設立第三方專業預警機構

          我國的經濟已走向市場化,但教育還沒有完全走出計劃經濟狀態。

          沒有市場競爭,高校就不存在優勝劣汰的意識。

          在國外,一些專業可能是學校的優勢專業,但因市場需求量小了,學校會考慮關了這個專業,而這在國內大學很少見。

          比如,在美國的芝加哥大學教育學院在美國辦得非常好,但隨著美國教育市場慢慢縮小,教育專業所需求的人也在慢慢減少,最后,芝加哥大學就停辦了很有名的教育學院,“這個停辦不是因為沒有師資,也不是因為招不到人,而是感到市場已經不是很需要這個專業的人才了,停辦并不會影響它的發展,如果人才需求增加了,可能還會開辦。”

          國內的大學往往不太注重投入與產出,“我們培養的人到底有多少能適應市場,能不能馬上進入各個領域從事某些工作,事實證明很多大學生畢業后還要實習、見習,沒有緊跟市場,傳統的專業沒根據市場變化及時調整,新設專業沒有根據市場需要開設。”

          “那既然知道某些專業不好就業,為什么教育行政部門不能發布預警或進行干預,削減被亮紅牌專業的招生呢?”很多考生和家長都有這樣的疑問。

          在專家看來,人才市場與教育市場需要一個整合過程,還需要一個第三方的評估機構,不能適應市場需要的,就應及時停辦。

          也就是說,設置專業應該由市場說了算,而不是教育行政部門說了算。

          在目前高等教育還沒有走向市場的情況下,有個專門機構做這樣的評估、統計、預警是有必要的。

          比如通過統計、評估,對某個專業亮紅牌、黃牌,這對高校是個促進,促進學校修正此專業的培養方向,比如:如果一個專業的就業率上不去,說明這個專業的畢業生在市場上過剩了,或者是飽和了,就可以停辦。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

          查看全部

          推薦文章

          猜你喜歡

          附近的人在看

          推薦閱讀

          拓展閱讀

          相關資訊

          最新資訊

          網友關注

          ?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