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荷二小男女版“成長手冊”(非終稿)
一個戴著禮帽名叫“小和”男生和一個戴著蝴蝶結名叫“小樂”女生,在采荷二小的校園里成了非常好的朋友。
有人要問了,你在講故事么?是的,是關于“成長手冊”的故事。
昨天,記者走進采荷二小,在校長辦公室門口徘徊了好一會,因為俞晴校長一直忙著“成長手冊”的事。
不過,這幾天,俞校長終于可以松口氣了,手里拿著新鮮出爐的學生“成長手冊”,感慨良多。據了解,這本全新的成長手冊由學生、家長與老師一同參與設計完成。
“幾易其稿,如今終于拿到手了,心里說不出的高興。”俞校長如釋重負。但是,俞校長告訴記者,這也不是最終稿,小細節方面還在調整,力求在制作和內容設置方面更加個性化,貼合學校教育理念。
多維度細指標 成長手冊凸顯“和文化”
成長手冊,是記錄學生在校表現的一本冊子,杭城小學使用的基本都是通用版本的《小學生成長記錄手冊》。
記者看到“老”的學生手冊對學生的要求比較簡單,而且大眾化,適用于全部小學生。用校長俞晴的話來說,這樣的要求對采二的學生來說“吃不飽”。“其實教育最難的不是別的,就是最終評價。”俞校長表示,學校想就學生評價方面做些調整,把評價體系跟“和樂”的教育理念相結合。
“采二的終極目標就是培養‘和樂少年’,我們要讓孩子明確到底怎么做才能成為‘和樂少年’。”于是研發了“行為指標”,也就是新的綜合素質報告手冊。旨在把孩子好的表現記錄下來,多鼓勵。
說起成長手冊的誕生,俞校長真是感觸頗深。據俞校長介紹,從去年9月份開始,學校就已經著手在做了,經過一年多時間,手冊的內容、版式、模塊等方面也經過了一次又一次的修改調整,最終形成了現在的版本。這本手冊將記錄學生一年的在校表現,也是評 “和樂少年”的基礎。
翻開一本封面是“橘色”的女版成長手冊,記者注意到“靈動”“文雅”“陽光”六字,成長手冊正是從這三個維度細化指標對學生進行評價的。
“文雅少年”模塊包含“五懂”,涉及學生的日常行為規范,包含禮儀、穿著、自主、關愛、感恩等;“靈動少年”模塊包含“五善”,涉及學生的課堂表現,特別是提倡學生善傾聽、善質疑、善實踐等精神;“陽光少年”模塊包含“五好”,涉及學生的身心健康,身體素質和自我保護等方面。
此外,手冊上每個月都有相應的成長記錄,從多個方面對學生一月表現進行評價。包含學生自評、互評,還有老師評價和爸媽的話。
男藍色女橘色 基于性別特點設置不同要求
記者看到全新的成長手冊,第一感覺就是顏色很鮮艷,小學生一定喜歡。
男版封面是藍色,女版封面是橘色。為什么要這么設定?俞校長介紹說,藍色看上去堅韌,有力度;而橘色則給人一種暖暖的感覺,有種想要去保護的沖動。“根據男生女生的不同特點,設置了兩種顏色。”
“學校的中餐都能吃完,每天早上、中午、下午都能各喝一杯水,體育課后也能喝一杯水。這是陽光少年部分身體好的指標之一。”俞校長告訴記者,除了這樣的細節指標之外,對男女生的要求都有不同。 俞校長舉了兩個例子,比如自護方面,對女生的要求是“不隨便和陌生人說話,不單獨跟陌生叔叔走”,對男生的要求則是“按時上下學,放學后不在校內外逗留”;再比如自主方面,女生版要求抽屜保持干凈整潔,學習用品帶齊,做到老師在與不在都能自主學習,男生版則要求管理好自己的校服、紅領巾、水杯等物品,不要弄丟。
“手冊從細小處著手,規范學生。小男生比較粗心,經常亂丟東西,所以要求他們管好東西,別落下。女生相對心細一點,就不做太多要求了。”俞校長表示,說到底,就是讓男生像男生,女生像女生。
據悉,成長手冊會先在一年級做試點。
越小的孩子差異性越大,這時差異化評價就非常重要。對于一年級的小朋友來說,習慣的養成要比學習成績來得重要。“手冊會做成活頁的,方便查閱也方便保存,配套可愛的男女頭像印章和貼紙,全部做好之后會給每個一年級小學生發一份,后期將全校鋪開。”俞校長說。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