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有工作么?”“上個月的收入是多少?”“是否簽訂了勞動合同?”……最近一段時間,我省部分居民會遇到調查員來家中拜訪,了解家庭成員的就業情況。據了解,安徽省已經開始試運行月度勞動力調查制度,四千多戶居民已經開始接受調查。昨日,記者跟隨滁州市調查員體驗了調查情況。
體驗:直面“工資福利”敏感問題
“家里面幾口人啊?”“現在還在上學么?”……昨日上午,在滁州市鼓樓花園小區,社區調查員郭芳芳走進一位住戶家中,聊起了家常。
從調查戶日常的衣食住行,到孩子的教育、工作等情況,郭芳芳邊詢問邊操作PDA(掌上電腦)進行記錄。在看似平常的問答中,調查員不但要逐漸取得對方的信任,也要了解受訪家庭的大致情況。但是,當問及工作實際收入、保險福利以及其他實物收入等敏感問題時,調查戶多少還是顯得有些猶豫。“沒關系的,告訴我你工資待遇怎么樣,中秋節發福利了嗎?” 郭芳芳耐心謹慎地追問了好幾遍,受訪戶最終說出了實情。
“有些失業在家的居民,不愿意回答這些問題,但該問的還是要問。”郭芳芳告訴新安晚報、安徽網記者,她不會干擾調查戶的主觀意愿,但一定會追問,因為答案關乎數據的準確,“我們將答案輸入隨身攜帶的PDA,直接傳輸給國家統計局,最大限度保證數據的真實可靠。”
據了解,目前我省共有4600戶居民已經開始接受勞動力調查,“現在還在試運行階段,明年將正式開始調查并發布月度調查數據。”國家統計局安徽調查總隊巡視員陳冬青介紹。
未來:“失業率”將進入公眾視野
就業,被稱為經濟發展的一面鏡子;失業率,則是經濟形勢的“睛雨表”。
據了解,2009年起,國家統計局在31個大城市開展了月度勞動力調查,并于2013年將調查范圍擴大到65個大城市,但失業率等調查結果未公布。
2015年,國家統計局決定在全國實施月度勞動力調查制度,于今年7月1日開始試運行,2016年1月1日正式開始調查并發布月度調查數據。“與以往不同的是,這次調查對現行的全國勞動力調查和大城市月度勞動力調查進行了整合,從原有的65個大城市擴大到全國,形成了全國約12萬戶的樣本量。”陳冬青說。
另外,這次調查增加了四項內容:反映高校畢業生和農民工等重點人群就業創業情況的內容;反映就業失業結構性、區域性特點的內容;反映不充分就業和就業質量的內容;經濟對就業影響的指標,比如農民工返鄉情況,企業不景氣待崗情況等方面的內容。
“屆時,相關的就業失業數據將每月公布一次,在目前經濟環境下,宏觀調控的方向和力度將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這些數據。”陳冬青表示。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