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關于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的意見》全文發布。《意見》從6個方面、分25項對繁榮發展我國文藝事業作出了具有戰略性、針對性、可操作性的具體部署。《意見》的制訂,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重要講話精神的重大舉措,進一步明確了文藝工作的指導思想、方針原則和目標任務,對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作出重要的制度設計和政策安排,是我國文藝事業發展史上的一件大事。《意見》的深入實施,必將助推文藝事業發展繁榮、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必定更好激發文藝力量,為同心共筑中國夢提供強大的價值引導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動力。
“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文藝是時代前進的號角,最能代表一個時代的風貌,最能引領一個時代的風氣。我們身處一個非凡的時代,歷史接力棒傳到我們這一代人手中,偉大事業召喚我們奮進。創作更多無愧于我們這個偉大民族、偉大時代的優秀作品,鼓舞全國各族人民朝氣蓬勃邁向未來,是文藝的崇高使命,是文藝工作者的神圣職責。推動廣大文藝工作者立時代之潮頭、發時代之先聲,創作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藝術震撼力強的傳世之作,形成文藝創作生產的“高峰”,是時代的要求和呼喚,亦是《意見》的重要價值指向。
文藝是民族精神的火炬。中華民族五千年來所以能不斷發展壯大,歷經艱難而更加奮起,一個重要原因就在于扎根神州大地的中華文化,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提供了強大精神支撐。越是曙光在前,越是夢想可期,越是要秉承一以貫之的民族之魂,越需要發揮文藝塑魂鑄魂的重要作用。“文藝是鑄造靈魂的工程,文藝工作者是靈魂的工程師。”以中國精神為靈魂,以更多的精品力作詮釋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蘊愛國主義情懷,植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土壤,才能為我們的民族凝魂聚氣,為我們的時代凝心聚力,為實現中國夢凝聚強大精神,這正是《意見》的核心要義。
社會主義文藝,從本質上講,就是人民的文藝。文藝是人民生活的精神食糧,人民的需要是文藝存在的根本價值;人民是文藝創作的源頭活水,一旦離開人民,文藝就會變成無根的浮萍、無病的呻吟、無魂的軀殼。以人民為中心,正是貫徹《意見》的重要著力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把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為文藝和文藝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把人民作為文藝表現的主體,把人民作為文藝審美的鑒賞家和評判者,把為人民服務作為文藝工作者的天職,才有優秀文藝作品的春色滿園,才能凝聚13億人民實現中國夢的磅礴力量。
“沒有文明的繼承和發展,沒有文化的弘揚和繁榮,就沒有中國夢的實現。”深入實施《關于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的意見》,我們必將迎來一個文藝繁榮發展的新時代,激勵億萬人民朝著既定目標奮勇向前、奮發向上。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