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戲劇學院綜合改革方案浮出水面
首次提出“爬坡型”人才概念
從新學年開始,上海戲劇學院部分院系的學生將嘗試跨學科、跨學校乃至跨文化選課,學校的教學體制將發生大變化;學校根據藝術類院校的特點,重新修改了科研和人才評價機制,將社會評價納入到這一評價機制中,并首次提出了“爬坡型”人才的概念……
今年暑假期間,上海戲劇學院綜合改革方案浮出水面,并將在新學年開始推行。“我們藝術院校不同于那些綜合性大學,盡管體量比較小,卻有自己的特色。因此,我們的綜合改革方案必須圍繞學校的特點,出人才、出作品、出思想、出模式,形成一些可推廣的經驗,服務國家綜合文化軟實力的建設和上海國際大都市文化的建設。”上海戲劇學院黨委書記樓巍在接受采訪時說。
在學校負責人看來,學校在70年的辦學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也存在不少問題。學校根據發展的關鍵瓶頸問題,推出了一系列改革舉措,分別涉及了管理體制改革、人事制度改革、教育教學改革、教學生態改革、科研創作改革和國際交流與合作進一步深化這6個方面。為有效推進改革舉措,學校形成改革發展需求的任務目標清單,共計32項任務目標,包括11項需政策支持內容。
通過綜合改革,提升師資質量
學校今年首次提出了“爬坡型”人才的概念,將著力培養“爬坡型”人才,打破傳統的“唯成果”的人才評價模式。“爬坡型”人才及其培養機制,是根據學校發展戰略和學科規劃,通過學校現有人才的遴選和社會人才的引進兩種方式培養,形成“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機制,形成真正遴選和辨別人才的有關標準,以及培育孵化創新型、跨越型人才的土壤。
學校有關負責人稱,藝術類院校和不少高校一樣,老師們也都是通過成果獲得職稱晉升的途徑。但是,現在不少青年教師雖然只是講師,但在藝術界或者校外有很高的影響力,比如青年教師周可,現在已經是著名的話劇和音樂劇導演了。而一些年輕的助教在藝術領域也已經有了很高的名望。樓巍稱,學校將通過整合這些人才,引進社會評價,比如對作品的社會評價機制,打破人才評價的舊有藩籬,變傳統的身份導向為績效導向,建立有效和長效的激勵機制。
同時,學校還將改革原有的博士后工作站機制。據上海戲劇學院院長韓生介紹,學校將把當前“博士后工作站是學習平臺”的認識誤區轉向“工作平臺”的新定位。此外,學校還將通過機制體制創新,形成科研創作的風投機制和眾籌機制,積極形成產、學、研創新平臺,并運用市場機制,與地方政府、境內外資源合作,建設好上海高校第一個以藝術為主題的華山創意園區。
改革教學制度,激發學生學習動力
要建設一流的藝術院校,最重要的是培養一流的學生。所有的一切改革,都是為了讓學生更有學習的動力,提升辦學質量。“作為大學,人才培養是最根本的目標。”樓巍告訴記者,“藝術類院校,過去更多地強調傳授知識,甚至更強調師徒關系、門派關系,這樣的教育觀念會影響中國文化走出去。進行綜合改革就是為了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根據上海戲劇學院的綜合改革方案,今年學校將在表演系、舞美系和公共教學部試點學分制改革,這些院系從新學年開始,所有的課程都面向學生敞開選擇,每一門課安排至少4名老師試講,學生將根據試聽情況進行選課。這對老師來說,就是一個新的挑戰和考驗,甚至是競爭。此外,“引進來”也成為中外文化互動的源頭活水。學校近年來開始舉辦夏季學校和冬季學校,從包括哥倫比亞大學、耶魯大學、劍橋大學等海外名校招收學生,并且開設了跨文化專業的研究生。“我們期望能夠通過這樣的方式豐富我們的學生群體,因為一流學校除了有一流的師資以外,還必須有一流的學生。”樓巍說。事實上,就在不久前,上海戲劇學院與國際劇協聯合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設立了辦公室,派駐的代表就是上海戲劇學院的跨文化研究生——原本從英國劍橋大學來上海戲劇學院讀研的一名畢業生。
今年學校還將從全國招募旁聽生,目前已經從2400多名學生中錄取了8名左右的表演專業的旁聽學生。這些旁聽生與學校自己招收的本科生一起上課,“其實藝術院校一直有旁聽生的傳統,如今不少活躍在影視圈的演員就曾經是上海戲劇學院的旁聽生。學校希望引入一些有表演天賦的學生使得課堂和校園更多元,這同樣也是校園向社會開放的一個舉措。”上海戲劇學院的張生泉教授說,“通過這樣的方式,豐富我們的學生群體,使學生的群體更多元。”
為文化走出去提供動力
從明年開始,上海戲劇學院將與國際劇協聯合舉辦國際舞蹈日以及創辦國際戲劇節。學校的師資以及學生也都將成為這些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未來學校將通過各項改革措施,提升人才質量,還將為中國文化走出去提供動力。與國際劇協開展深度合作,這也是其中的一項措施之一。”學校有關負責人在介紹時稱。
據介紹,雙方將打造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下的全球藝術交流平臺,加強和建立與世界一流綜合性大學和世界一流專業藝術院校的合作交流,形成與世界一流大學和世界一流藝術專業大學互通、互動的有效機制和建設平臺。事實上,學校在過去幾年內,通過與海外名校的合作交流,實現中國文化的推廣,加強中華文化的世界影響力。
除了進行傳統的聯合演出外,學校還通過這些合作渠道,鼓勵戲劇學院的年輕教師走上海外的舞臺和海外大學的講臺,同時也引進海外的大師來上海戲劇學院交流授課。“學校與國際劇協等相關機構的合作,將為雙方的交流以及中國文化的走出去提供一個更可靠的平臺。”學校相關負責人稱。
據介紹,學校將通過綜合改革探索如何建立現代大學制度。樓巍說,我們過去對于現代大學制度的認識停留在西方發達國家的定義和視角。對于社會主義現代大學制度認識并不十分清晰。現在很多綜合性大學都在實施二級管理,但“對于我們這樣規模相對比較小的學校來說,既要發揮院系的積極性,又不能太自成一體。學校將通過綜合改革方案,探索扁平化管理的模式,充分發揮院系乃至每個上戲人的積極性。”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