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在由上海市政府僑辦和張江高科技園區管委會共同主辦的第二期華僑華人回國創業培訓班上,作為老海歸,浦東新區歸國留學人員聯合會常務副會長程東、漢世紀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常宏、微創醫療器械(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長常兆華分別從自己的專業領域出發,深入淺出地為學員們講解了回國創業所要注意的問題。程東:種子要種在適合的土壤里
創業是一項復合型工程,創業者要考慮的是其創業環境的綜合成本。上海資金供給體系成熟,除政府設立的專項基金外,還有張江高科技園區以及各種留學生聯誼會基金可提供幫助。
浦東新區歸國留學人員聯合會常務副會長程東介紹說:“許多海外人才都有一個誤區——回來我就是‘大爺’,落戶上海理應有大量創業資金幫助。然而,種子要種在適合它的土壤里。只有吸收了平衡營養,好種子才能茁壯成長。不同的企業類型,要生長在不同的城市。這樣才有助于城市與創業者的相互適應以及資源的合理分配。”
上海的人力資源雖然貴,但能提供大量高科技人才。創業初期,迅速組織一個良好的,并且熟悉國內情況的團隊,是海外人才首先要考慮的問題,不能只憑自己在國外學到的技術和理念支撐一個企業。
在原料運輸以及市場跟蹤方面,上海的地理優勢能幫助海外人才們及時了解市場反饋并且做出反應。
海外人才來滬之前,應該認清自己的創業領域是否能填補上海產業鏈里的空白點。上海希望通過自己的“高門檻”,能夠規范地、有針對性地篩選出合適的企業來滬發展。常宏:讓投資人看到“手帕”的背后
漢世紀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常宏,從投資人的角度,為海外人才講解了有關獲取創業資金的信息及渠道以及在不同階段所需的資金來源等問題。
作為投資人,在考慮一個企業是否值得投資時,最大的衡量標尺便是創業者是否具有成為企業家的潛力,包括市場推廣和資源配置等問題的處理能力。
一般投資人需要花3個月至半年的時間來考察一家企業是否符合其投資條件。此外,常宏用自己投資萬得資訊以及大智慧證券信息平臺為例,說明不同的行業有不同的投資時期。總的來說,漢世紀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有15%的資金比例投向企業發展初期。
對于不了解的領域,投資公司不會輕易介入。而創業者在尋求投資前,也需要對投資方的“興趣愛好”做一番了解。
當被問到是否會投資生物醫藥行業時,常宏直截了當地說:“我不會,因為我不了解這個行業。這好比是看到一塊白色手帕,我不知道藏在它背后的是一頓晚餐還是一把手槍。投資人和創業者都需要知己知彼,才能把一個項目做好。作為投資人,一定要在看清‘手帕’后面的是什么東西,才能放心投資。”常兆華:創業要做好充分準備
作為老海歸,微創醫療器械(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長常兆華用這樣一句話來形容剛開始創辦的海歸企業:“它們是一簇小草,不曾惹人注意,但也沒人忍心一腳踩死它們。小草會漸漸成長起來,比起大樹,它們更有發展空間。小草不爭一時之快,為自己贏得時間發展,才能笑到最后。”
即使現在有政府的幫助,海外人才還是要做好艱苦創業的準備。從天時、地利、人和三個方面來講,海外人才最需要注意的便是人和。現在國家制定的各項措施吸引海外人才回國創業的大好環境是天時;海外人才選擇落戶的城市所給予的優惠政策以及地緣優勢是地利;在具有了天時、地利之后,海外人才要充分了解國內行情,要用具有中國特色的方式方法創業,才能達到成功,這便是人和。
參與這次培訓活動的早期海歸創業者提醒,海外人才不要以特殊身份自居,要區分做研究與創辦企業的不同,在心理和身體上都要做好艱苦創業的準備。大多數海歸因常年在國外生活工作,回國創業需要花大量時間來適應國內的運作體系。海歸們只有堅持不懈才能把企業做大做強。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