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gress id="6tu77"><bdo id="6tu77"></bdo></progress>

<tbody id="6tu77"></tbody>

        1. <samp id="6tu77"><ins id="6tu77"><u id="6tu77"></u></ins></samp>
          <tbody id="6tu77"></tbody>

          <samp id="6tu77"><ins id="6tu77"><u id="6tu77"></u></ins></samp>
        2. <progress id="6tu77"><bdo id="6tu77"></bdo></progress>
          <samp id="6tu77"><ins id="6tu77"><ruby id="6tu77"></ruby></ins></samp><tbody id="6tu77"></tbody>
          <samp id="6tu77"></samp>
        3.  
          記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孫超岷科研團隊:累并快樂著

          首頁 > 

          考研

           > 記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孫...

          記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孫超岷科研團隊:累并快樂著(圖)

          記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孫超岷科研團隊:累并快樂著1

          孫超岷(右三)與他的團隊

          2013年底,結束了在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博士后的學習和工作后,孫超岷便毅然踏上了回國旅程,迎接他的是另一番嶄新而未知的學術天地——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用他自己的話說,“從美國到中國,一天也沒耽擱,成功實現完美對接”。

          人雖然回來了,孫超岷卻面臨嚴峻的考驗,他稱當時的自己是名副其實的“光桿司令”。沒有實驗室,沒有團隊成員,一系列問題不時纏擾著孫超岷緊繃的神經。“當時最為迫切的是趕快拿到科研資金,突破腦中醞釀已久的科研課題。”孫超岷說。

          讓海洋微生物造福人類

          在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攻讀博士期間,孫超岷的研究對象是海洋極端嗜鹽古菌,而他對海洋科學的研究興趣也正始于此。在美國做博士后研究期間,孫超岷選擇對人類健康危害極大的丙型肝炎病毒作為自己的研究目標,而這段經歷也真正激發起了他的學術熱忱。孫超岷對此感慨頗深:“中國目前丙肝攜帶者多達4000萬人,未來的治療形勢極為嚴峻,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抗病毒新藥,挽救數以千萬計患者的生命迫在眉睫!”

          和海洋生物打過多年“交道”的孫超岷,很自然地把抗丙型肝炎病毒藥物研究的目光投射到了具有獨特生態環境價值的海洋微生物資源上。

          孫超岷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傳統意義上,新型抗病毒藥物的篩選主要集中在陸地微生物中,但是研究人員經過多年的研究發現,除了從陸地極端生境中獲得的微生物外,目前從陸源微生物中發現新化合物的幾率已大大降低。為了發現結構新穎、活性顯著的先導化合物并減少重復研究的可能,他們把目光逐漸投向了海洋,因為作為巨大的生物資源寶庫,地球上約百分之八十的物種棲息在海洋中。孫超岷進一步解釋說,由于目前特殊的生存環境,海洋生物可以合成與陸地生物結構不同的、活性不一的代謝產物,而這將為未來抗病毒新藥的研究與開發提供大量的先導化合物。

          據了解,如今人類已從放線菌、真菌、細菌、微藻等海洋生物中分離出具有抗腫瘤、抗病毒、抗細菌、免疫調節功能以及其他用途的生物活性物質。中科院《2013高技術發展報告》顯示,從2008年開始,全球每年從海洋生物中分離出的活性化合物有1000多個。僅2011年,就報道了44種有望用于開發抗各種癌癥的海洋微生物學活性物質;2002~2011年的十年間,世界范圍內報道了約有132種海洋活性物質對丙型肝炎在不同層次上有抑制作用。目前,臨床上已有7種藥物來源于海洋微生物,包括4種抗癌藥物、1種抗病毒藥物、1種止痛藥物和1種針對混合型高脂血癥藥物。日本的很多海洋科學家已經開始了篩選抑制丙型肝炎復制的海洋微生物活性物質的工作,而我國在此領域才剛剛起步。

          “據此,從海洋微生物中篩選能夠抑制丙型肝炎復制的活性物質非常必要,而且有很大發展潛力。這也是我們將此作為實驗室第一階段研究方向的初衷所在。”孫超岷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

          “此外,團隊還針對丙肝病毒導致的肝癌開展了海洋微生物源藥物前體的篩選和機制研究工作;針對在臨床上危害嚴重的銅綠假單胞菌生物膜形成進行了抑制劑的篩選和機理研究;針對農業和水產上危害嚴重的病原進行了生物農藥前體的篩選、機制和應用研究。”

          整個科研團隊最終的期望目標是能夠從海洋微生物這個巨大的寶藏中找到造福于人類的藥物。這也是孫超岷將自己的實驗室命名為“海洋微生物活性物質的發掘和利用”的真正依據和內涵所在。

          瓶瓶罐罐與“叮叮當當”

          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坐落在風景如畫的八大關景區,跟海水浴場為鄰,與小魚山為伴。早上,涼爽的海風吹過;傍晚,落日的余輝映紅了波光粼粼的海平面。孫超岷團隊在享受大自然慷慨饋予的美景的同時,潛心“挖掘”著無邊海洋的豐富寶藏。

          如今,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支持下,孫超岷科研團隊已經擁有了9位核心成員。在孫超岷看來,要想干成一番事業,合作是第一位的。只有擁有本領過硬、能打勝仗、眾志成城的團隊成員,才能擰成一股繩,朝著同一個既定的目標奮進,而作出理想的科研成果也就指日可待了。目前孫超岷團隊設置研究員1名、助理研究員1名、博士后1名以及博士研究生3名和碩士研究生3名。

          這支科研隊伍來自五湖四海。對于成長于不同文化地區和不同科研環境中的學子,孫超岷認為,多一些不同,更能在思想的交流碰撞中產生出耀眼的火花。

          “用‘累并快樂著’形容我們這個團隊很貼切,”孫超岷告訴記者,“懷揣著探索海洋科學的夢想,大家會集到中科院海洋所的這個小團隊中,真正營造出了‘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的氛圍。”

          在實驗室,每天早上8點鐘,忙碌的一天正式開始了。瓶瓶罐罐與“叮叮當當”響至深夜。孫超岷說,一周團隊成員至少工作六天時間,從課題組長到學生,沒有例外。實驗室的生活就像一個大熔爐,堅持下來必將煉就一雙火眼金睛,煉成一塊真金,否則就只能成為爐渣面臨被淘汰的命運。孫超岷更笑言:“科學研究需要大量時間的投入,‘運氣之說’只存在于傳說中。”

          目前,實驗室已經成功建立了六種針對丙肝病毒不同靶標的高通量篩選模型,同國內相關實驗室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基于其海洋微生物活性物質庫進行高通量篩選。針對丙肝相關肝癌的研究也篩選到了幾種有效抑制癌細胞生長的化合物,深入研究正在進行中。

          “針對農業及水產養殖業重要病原有抑制作用活性物質的發現,也讓我們對綠色生物農藥的研發多了一份期待。”孫超岷表示。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

          查看全部

          推薦文章

          猜你喜歡

          附近的人在看

          推薦閱讀

          拓展閱讀

          相關資訊

          最新資訊

          網友關注

          ?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