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gress id="6tu77"><bdo id="6tu77"></bdo></progress>

<tbody id="6tu77"></tbody>

        1. <samp id="6tu77"><ins id="6tu77"><u id="6tu77"></u></ins></samp>
          <tbody id="6tu77"></tbody>

          <samp id="6tu77"><ins id="6tu77"><u id="6tu77"></u></ins></samp>
        2. <progress id="6tu77"><bdo id="6tu77"></bdo></progress>
          <samp id="6tu77"><ins id="6tu77"><ruby id="6tu77"></ruby></ins></samp><tbody id="6tu77"></tbody>
          <samp id="6tu77"></samp>
        3.  
          熊丙奇:署名之惑暴露導師制之困

          首頁 > 

          考研

           > 熊丙奇:署名之惑暴露...

          熊丙奇:署名之惑暴露導師制之困

          作為一位導師,你發現學生主動在他即將發表的論文上署了你的大名,而你對這篇論文本身卻沒有多大貢獻,這個時候你會怎么辦?作為一個博士生,你辛辛苦苦花了兩年時間獨立寫了一篇自認為很不錯的論文,發電子郵件給導師請求指正,而導師發回來時你卻發現論文上面多了他的名字,這個時候你該怎么辦?

          最近,多家媒體轉載了一篇題為“當你發現你發表的論文署名上多了導師的名字”的文章,揭示了當下導師和研究生之間微妙乃至尷尬的關系。文章把主要責任推給導師,因為導師在師生關系中處于強勢地位。其實并不盡然。比如,有學生主動把導師名字署上,是希望增加文章分量,提高投稿命中率。有的導師甚至不愿在文章上署名,但學生一再要求。應當說,當下導師和學生的尷尬關系,責任并不僅僅在導師,而在于當前整體的學術和教育環境。因為沒有健全的學術同行評價機制和真正的導師制,讓導師和學生的關系有所異化。

          近年來,輿論對導師批評最多的是“老板”的稱謂,說導師變為“老板”,學生則成為“打工仔”。很多人為此大談師德,希望導師有高尚的德行,一心為學生成長,不要有功利之心,甚至呼喚導師和學生之間有“情同父子”的深情。

          在筆者看來,不論是“老板與打工仔”,還是“父與子”,都不是健康的現代師生關系。大學導師制的重要價值是,一名教師用其教育聲譽和學術聲譽對學生的培養質量負責。比如導師通過和學生的共同學習、研究,傳承學術精神,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同時培養學生的學術規范。很顯然,署名的規范就是很重要的學術規范。前不久,針對我國學者屢遭國際學術期刊撤稿的問題,中國科協提出“五不”準則,其中明確提到“論文署名的每一位作者都必須對論文有實質性的學術貢獻,堅決抵制無實質性學術貢獻者在論文上署名”。應該說,這是學術規范常識,導師們都明白,可為何還是會出現一些亂象呢?

          必須承認,在我國目前的學術和教育環境中,導師價值的實現困難不少。導師沒有充分的教育自主權是很重要的一方面,就連博士招生,不少導師都沒有多大自主權,而是學校先統一舉行入學測試,再由導師面試招生;而碩士研究生招生過程中,統一筆試成績在招生中占最主要因素。在具體培養過程中,導師的自主權也有限。很多人質疑,碩博研究生在求學期間要撰寫、發表多少核心期刊論文的規定,是“老板”要求的。其實,這往往是學校的規定,很多導師對此也很無奈。有的導師為了讓學生按時畢業,甚至不得不出面請托相關期刊幫忙發表學生的文章。

          不僅對學生培養沒有多大自主權,導師們自己也在考核評價體系的要求之下,四處奔忙。有學生說在為導師打工,可導師又在為誰打工呢?他們每年必須完成規定的論文、課題、經費指標,否則,來年還有無導師資格都是未知數。如此一來,還有多少導師能從容地對待科研、對待教學?于是,好一點的導師會考慮到學生攻讀學位的不易和生活中的實際困難,給學生布置適當的課題任務,并給予較為充足的生活資助;而有的導師則把學生真當成了“打工仔”,布置學生與攻讀學位無關的任務,個別人甚至還想方設法阻止學生順利畢業。而令學生們無奈的是,即便對導師不滿,他們也很難更換導師,國內高校雖然允許學生換導師,但是相關的機制并不健全,可操作性較低。

          筆者以為,要讓導師與研究生之間的關系變得更健康,必須讓導師制健全起來。這就要給導師更大的自主權,并改革教育與學術資源配置方式,不能讓教師圍著功利的指標進行科研、教學。當教師能擁有招生、培養、管理等方面的自主權,同時在配置學術和教育資源時擁有話語權,那么教師就會更有教育尊嚴和學術尊嚴,從而用聲譽對自己的教學和研究負責,對學生培養負責。如此,將有助于學術規范常識在大學的恢復。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

          查看全部

          推薦文章

          猜你喜歡

          附近的人在看

          推薦閱讀

          拓展閱讀

          相關資訊

          最新資訊

          網友關注

          ?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