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gress id="6tu77"><bdo id="6tu77"></bdo></progress>

<tbody id="6tu77"></tbody>

        1. <samp id="6tu77"><ins id="6tu77"><u id="6tu77"></u></ins></samp>
          <tbody id="6tu77"></tbody>

          <samp id="6tu77"><ins id="6tu77"><u id="6tu77"></u></ins></samp>
        2. <progress id="6tu77"><bdo id="6tu77"></bdo></progress>
          <samp id="6tu77"><ins id="6tu77"><ruby id="6tu77"></ruby></ins></samp><tbody id="6tu77"></tbody>
          <samp id="6tu77"></samp>
        3.  
          來華留學:不只是教中國話

          首頁 > 

          留學

           > 來華留學:不只是教中...

          來華留學:不只是教中國話

          “呆子(dāizī)!呆子(dāizī)!”來自巴布亞新幾內亞的小伙兒Jacob朝收銀員喊了兩遍,對方不僅沒遞給他想要的袋子,還一臉生氣地瞪著他。Jacob一頭霧水。回到學校,他講了自己的遭遇后,大家笑得前俯后仰。

          “你又弄錯聲調啦!‘袋子’是四聲,不是一聲。‘呆子’一般情況下是個貶義詞,這么說別人,他們聽了自然會不舒服。”老師們告訴他。意識到自己的“短板”后,Jacob“痛改前非”,成績飛速提升,后來登上了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中央電視臺等媒體舞臺。

          四年前這一幕令郭凱琳記憶猶新。她是北京科技大學留學生中心的一名80后對外漢語老師,她與留學生朝夕相處的日子十分快樂,幾乎每天都有好玩兒的事情發生。作為一名對外漢語教師,她充滿幸福感,不只因為學生學有所成,還因為隨著經濟社會不斷發展、綜合國力不斷提升,中國對留學生的吸引力越來越大了。

          據統計,“十二五”期間,中國已成為繼美國、英國之后的第三大留學生輸入國。北京科技大學留學生中心主任趙立英告訴記者,在過去的五年中,北京科技大學的國際化程度明顯提高,國際學生的招生規模和教育質量均有了飛躍,且留學生的來源國度更為多元化。

          “現在,學校有來自115個國家和地區的近900名國際學生,留學生碩博比例不斷提升,今年博士生還首次突破百人。”趙立英說,這5年里,留學生畢業后選擇繼續在中國工作或重返中國深造也成為新趨勢。

          2014年,北京科技大學新開設了留學生導向課,包括就業輔導和心理輔導等課程,幫助留學生更好地在中國求職深造。

          “怎樣才能讓學生在學好漢語的同時,了解一個真實的中國?”北科大留學生中心的教師們經常探討。來中國的國際學生,大體上抱有兩種期待。一類是為攻讀學位而來,一類為學習漢語而來。然而殊途同歸,體驗原汁原味的中國是他們共同的訴求。“對好奇心強的國際生來說,中國是一個魅力非凡的地方,留學是一次非常寶貴的經歷。”趙立英說。

          相比較之前單純講授中國文化概況,這幾年,北科大的中文授課課程更加注重精細化與趣味性,并不時與時下流行因素相結合。

          “陪伴是最長情的學習。”這一句與時下社會需求相吻合的流行語,是老師們提煉的心得。除了帶學生參觀體驗博物館、科技館和各大名勝古跡外,學校還支持留學生和中國學生一起參加活動,踴躍到企業里實習,讓他們去接觸中國各個地域、不同階層的人。

          作為一線教師,郭凱琳認為,一個國家的文化底蘊更多展現在細節當中,只知其中的“陽春白雪”是不夠的。留學生身在中國,就應該接地氣兒,去了解中國普通人怎么生活,他們在想些什么。因此她鼓勵學生帶上眼睛和心靈去走遍中國,從而最大限度地逾越文化鴻溝,做個“中國通”。在教學方法上,她屢次嘗試創新突破,深受學生歡迎。

          “暖男”、“點贊”這些熱詞,就是《爸爸去哪兒》剛開始熱播時,郭凱琳帶到課堂上與學生交流的。“課堂學習和日常生活是相連的。有些詞在一段時間內全中國人都在用,學會了就可以跟朋友們有更多話題。”以此為教學資料,讓學生了解中國真實的家庭生活、親子關系,在故事場景中無障礙地親近漢語。

          “帶一份中國禮物回家”是北科大這些年組織的一個新活動。留學生回國后為家人燒一道中國菜,或唱一首中文歌作為送給親朋好友的禮物,讓從未到過中國的人,也能從細節中感受到中國的溫度。這些頗具人文情懷的創意,都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老師,我好想念北京的地鐵和高鐵!我還想再回母校讀研究生。”如今,郭凱琳時常收到畢業生們的微信,訴說對中國的懷念和自身的生活變遷。

          趙立英教授時刻關注著留學生們的去向。在她看來,漢語已經成為留學生們馳騁職場的“利器”,這5年里,畢業生的就業情況越來越樂觀了。“除了留校深造外,畢業回國的留學生有的擔任政府部門要職或在大學及科研機構擔當骨干,有的從事中文教學或對華經貿和文化交流工作,有的在中外合資企業或在華外商獨資企業中工作。他們充分發揮所學專長,為中外合作交流和中外人民友誼作出了貢獻。”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

          查看全部

          推薦文章

          猜你喜歡

          附近的人在看

          推薦閱讀

          拓展閱讀

          相關資訊

          最新資訊

          網友關注

          ?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