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底,經過國家漢辦選拔,蘭州大學2014級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簡稱MTCSOL)許丹、焦艷、李貝貝、孔娟、陳浩、王書敏、王藝霖7人赴吉爾吉斯斯坦擔任漢語教師志愿者。這是我校MTCSOL碩士生首次赴吉爾吉斯斯坦任教。目前,教學實習工作進展順利。
吉爾吉斯斯坦通行柯爾克孜語和俄語。赴任之初,由于大多同學不懂柯爾克孜語,俄語水平也只能應付日常交際與課堂用語,這給他們的生活和工作帶來了不少挑戰。為了更好的適應當地的生活,志愿者在授課之余積極學習俄語和柯爾克孜語,努力提高自己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在孔子學院老師的關心和其他志愿者的幫助下,志愿者較快地適應了當地生活,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之中。
吉爾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凱克附近的托克馬克市曾是唐王朝安西四鎮之一的碎葉城,詩仙李白誕生于此地更增添了蘭大漢語教師志愿者對吉爾吉斯斯坦的親近之感。距離比什凱克三四十公里的梢葫蘆和米糧川鄉莊被稱為甘肅村,這里居住著一部分清末陜甘回民起義失敗后進入中亞的東干人,他們的民族語言就是陜甘方言。著名東干作家十娃子在《我爺的城》詩里訴說著:波濤起伏在我的心上,/我把銀川歌唱;/或許,還有親人在等我?/ 就像想兒老娘。來自蘭州大學的志愿者不時能感受到東干人的中國故鄉情,也能感受到東干親人對他們的關切。
吉爾吉斯斯坦的學生個性活潑,能歌善舞,很多當地學生對中國文化有著濃厚的興趣。除了開展漢語課堂教學,我校漢語教師志愿者積極舉辦各種豐富多彩的中國文化傳播活動。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通過課內外的活動,我校漢語教師志愿者與所任教學校的師生們建立了深厚的情誼。
碩士生焦艷任教于吉爾吉斯斯坦國際大學,她的學生來主要是該校大一、大二和大三的學生,共有70多人。在完成規定的教學任務后,焦艷還開設了剪紙、書法、太極拳和中國歌曲等文化體驗課。該校還成功舉辦了跟我學書法趣味書法比賽,焦艷輔導的參賽學生的作品受到了評委們的好評。
孔娟所在的吉爾吉斯斯坦國立法律學院,學生約60多人,分為初級班、中級班及興趣班。國立法律學院很重視漢語教學工作,漢語課程已被納入該院的期末考試之中并計算學分,這讓孔娟教好漢語的責任感、使命感愈加強烈。
李貝貝在吉爾吉斯斯坦經濟大學任教,她深切地感受到漢語技能對當地學生升學與就業的重要影響。為了能夠到中國留學或找到更好的工作,經濟大學的學生正非常努力地學習漢語。許丹任教的吉爾吉斯斯坦外交學院成功舉行了李白詩歌文化展示活動。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當地學生的李白詩歌朗誦成為此次活動的主要亮點。
陳浩同學在比什凱克市第62中學教授漢語,他的教學對象是五到七年級的中小學生,該教學點根據學生需求開設了各類漢語培訓班。在授課之余,陳浩與漢語學習者一起舉行了慶中秋活動。通過編中國結、打太極拳和畫京劇臉譜等文化活動,第62中學的學生深深感受到中國文化的魅力。
在吉爾吉斯斯坦賈拉拉巴德市教學點的王書敏和王藝霖同樣也為任教學校舉辦了各種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增進了該校學生對中國文化的了解。
吉爾吉斯斯坦地處中亞,是連接歐亞大陸和中東的要沖,也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之一。中吉兩國是山水相連的鄰邦,有著約1100公里的共同邊界。近年來,中吉兩國的關系發展良好,雙方貿易往來密切,許多中國企業進駐吉爾吉斯斯坦投資興業。在此背景之下,吉爾吉斯斯坦的漢語學習熱潮持續升溫,具有漢語技能的吉爾吉斯斯坦大學畢業生成為中資或中吉合資企業人才招聘中的香餑餑。目前,該國已有三所孔子學院以及數十家孔子課堂,教學點遍布各大主要城市。
通商先得通話,交流增強理解。在一帶一路建設過程中,漢語國際傳播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漢語國際教育任重而道遠。吉國亦有漢語夢,絲路綿長心作燈。蘭州大學漢語教師志愿者正以辛勤的汗水澆灌著中吉友誼之花,以青春和理想書寫著絲綢之路上文化交流與漢語推廣的新篇章。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