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奧數、象棋、圍棋……各式各樣的輔導班讓家長們眼花繚亂,特別在一些名校周邊,輔導班的密度竟然比食雜店和飲品店要高很多。為提高孩子成績,培養孩子特長,家長們對輔導班已經沒有免疫力,導致開辦輔導學校成了“暴利行業”。
很多家長卻不知,孩子所在的輔導班或學校很可能是個沒有任何保障的“黑班”,而因效益可觀,正規輔導學校的一套手續,最高已經叫價到15萬元。
另因正規輔導學校已經飽和,新校審批處于暫停狀態,一些輔導機構申請“教育咨詢類”的營業執照,從事非法教學活動。在我市工商部門以“教育咨詢”注冊的個體工商戶和公司,竟然多達347家。
那么,輔導學校這一行當的水究竟有多深?12日1日,記者對此事進行了調查。
批文數量<黑校數量
“我家孩子之前在一家輔導學校補習數學,有一天孩子突然回來了,說教育局的要去檢查,就都讓這些孩子回家了,我這才知道,那是一家沒有手續的黑輔導班。在這樣的班里學習,萬一發生糾紛,維權都很難,可是又有什么辦法呢。”家長王女士說。
市教育局官網可查,全市在教育部門審批通過的民辦輔導學校共計516家,市區有427家,肇源縣34家,肇州縣27家,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14家,林甸縣14家。這516家民辦輔導學校的具體名稱和所在地點,均可以清楚顯示。
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516家經過審批的輔導學校,只是大慶市眾多輔導學校中的一小部分,實際數字是這個數字的幾倍甚至十幾倍。
公然宣傳≠學校正規
記者隨機在大慶實驗中學附近記錄了一家名為“現代輔導學校”的名字,并在市教育局官網上提供的名單里檢索,結果并未發現該輔導學校的備案信息,而這卻是個普遍現象。
在各個學區,每到學校放學時間,校門口都會有一些人在發送輔導學校的宣傳單,上面有“名師授課”等內容。其實,發傳單招生的學校,有很多都是沒有手續的。
這些“黑”輔導學校,明目張膽打廣告,難道不怕執法檢查嗎?業內人士說,這些黑輔導學校,只要在學校周邊租一個房子,買一些桌椅和一塊黑板,就能開班招學生,流動性很大。一遇到檢查直接關門,誰拿他們都沒辦法。
學校飽和≈停止審批
為何黑輔導學校寧可冒著被查處的風險,也不去辦理相關審批手續?一位曾經營過黑輔導學校的老板說:“那個手續,不是一般人能辦下來的。想弄個正規手續,投資至少要在50萬元以上,就算投資了,也不一定能辦下來。”
據了解,民辦教育相關事項審批程序為,申請人提出申請,市教育局發展規劃科受理,發展規劃科審查材料,市教育局組織專家現場勘查并形成報告,分管局長審核,局長審定,最后是制作發放許可證書。
審批所需材料包括,申辦報告,舉辦者的資格證明,提供其場地的使用權證明、資報告等證明,公安消防部門提供的消防安全證明,含有食堂的提供衛生行政部門提供的衛生保健合格證書,聯合舉辦的教育機構需提供聯合辦學協議書。
那么,市民準備好硬件和軟件就能通過審批了嗎?答案是不一定。
市教育局工作人員解答說:“想辦輔導學校,辦學面積300平方米以上,注冊資金10萬元以上,需教師資格證且從教3年以上,還要看所在地學校是否達到飽和,飽和的標準要看學生數量和現有學校數量。”
知情人介紹,我市多個區域的民辦輔導學校已經飽和,想新提交申請開辦輔導學校,基本是不可能的事了。而有些輔導學校又想了一招,只要到我市工商部門申請一個“教育咨詢”的營業執照,一旦遭遇檢查,便可以應付一陣,可這個執照只能從事“教育咨詢”業務,不能開展教學活動。記者在市工商局了解到,經營范圍中寫有“教育咨詢”的就有347家。
審批手續≥緊俏商品
民辦輔導學校門檻如此之高,圈內的抱著“金飯碗”不肯放下,圈外的想辦法進去,卻死活找不到門,所以就催生民辦輔導學校手續二級市場水漲船高。
這套手續究竟高到什么樣?
“我身邊就有一個不久前購買手續的,那還是經熟人介紹,最后以10萬元錢的價格成交。”一位業內人士說。
那么,事情真如業內人士所說嗎?記者在網上檢索“大慶輔導學校手續”,果然彈出多個出售、出租輔導學校手續的帖子。
“輔導學校手續還賣嗎?”記者問“賣,地點在讓胡路區。”男子回答。
“全套手續多少錢?”記者問。
“一口價15萬元,只賣不租。”男子說。
據了解,這套手續賣出后,需要到主管教育部門更名,但出售人一般不負責更名具體事宜,而且手續只能在所在區域使用。
連鎖學校≠完全正規
記者在采訪過程中得知,我市一些發展較好的教育連鎖企業,就因區域飽和,在拓展過程中也陷入了尷尬境地。在市教育局“2015年民辦學校、培訓(輔導)機構名單”中,可以看到一些連鎖民辦教育機構,有多個注冊名稱和地點,可名字的前綴都是一樣的。
然而,在該教育連鎖的官網上便能發現,所辦的輔導學校,并非只有名單上顯示的那幾家,比實際上要多幾個。
“名單上沒有的連鎖輔導學校,同樣涉嫌非法辦學,他們就是受到飽和審批限制,想要繼續發展壯大,根本就審批不下來,學校拓展分校繼而陷入尷尬境地。”業內人士說。而這種情況并非個例,相關學校負責人也十分頭疼。
出售手續=非法牟利
“干過買賣的市民都知道,想要合法經營,必須辦理營業執照及相關行業的許可。可在民辦輔導學校這個行業里,卻無法進入看似正規的體系。”業內人士說。
民辦教育行業這個蛋糕很大,目前,想分一口蛋糕的從業者也很多。
但很多想把教育當做事業來干的人,卻受到審批的限制,沒有資格放開手腳大干一番。
同時,黑輔導學校遍地開花,多數處于脫離相關部門監管的狀態,授課教師水平及個人素質更加參差不齊。
“既然,民辦教育是輸出優質教學、獲得利潤的一種行業,也應該屬于市場經濟的一部分,為何不能把市場的事交給市場解決?應該讓優勝劣汰充分發揮作用,政府部門負責日常的檢查和監管。”業內人士說。
另外,相關審批監管部門應該建立輔導學校的新陳代謝制度,對已經不再辦學卻占著名額四處高價出售審批手續的學校,應給予相應的處理,莫讓原本純潔的教育事業,變成某些人非法牟利的工具。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