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31日是富陽中小學新學年報到注冊的日子,這一天新桐鄉中心小學的孩子們顯得格外興奮和開心,因為這學期他們搬到了新校區,坐進了嶄新的教室。
新校區不僅環境好、設施齊全,還給孩子們帶來以前沒有的學習積極性,因為學校在日常教育之余,還在課余時間組建了各種豐富多彩,有趣又好玩的社團,比如傳統民俗竹馬隊社團、書法社團、皮劃艇社團、美食小達人社團……
皮劃艇社團
書法社團
學校舊貌換新顏 傅澤凱現在每天吃好早點,就會來到校車接送點等待校車的到來。他是新桐鄉中心小學五年級的學生,從今年下學期開始,新桐中心小學新學校搬遷,不但學習環境好了,每天早上還會有校車接送。所以一大早,他就迫不及待地起床,約好小伙伴去上學。
讓學生積極性更高
“兒子的新學校比以前好了很多,這孩子現在上學特別積極,再也不會像以前早上要叫好幾次才會起床。而且每周周末,很自覺的就和小伙伴約好要早點一起去俞家文化禮堂跟著老師傅學習跳竹馬。”傅澤凱的媽媽對于兒子目前的學習狀態很滿意。
走進學校,馬上就感受到了書香校園的氛圍,走廊上、讀書角,都可以感受到圖書文化。草地上,是很多生動而漂亮的七色花娃娃,在教師門口都被各種清新而可愛的墻紙裝飾的耳目一新,甚至連樓梯口裸露的下水管都被畫上了綠色的油彩,裝飾成一棵棵樹的模樣。這些是校長李中民和全體老師經過一次又一次的討論會為孩子們精心設計出來的校園布局。
新桐鄉中心小學于2015年9月搬遷到新校區,新校區位于新桐鄉新桐村,所有教育設施安排均按照省義務教育一類標準配備,目前學校共有18個班級,每個班級教室都配備了多功能的電子白板,在教室后面,每位學生都配備了一個柜子,可以擺放物品。學校在搬遷之前,設施一度老舊,學生上學放學也不方便,好的老師更是留不住。
目前,學校在鄉政府的支持下,不僅改建了校區,增加了設施設備,聘請了富陽城區的老師,還給學生和老師每天都安排了校車接送。“新學校太好了,老師認真負責,學校環境也好,以前總為孩子接送發愁,現在孩子每天自己回家,這讓我和他爸爸又放心又開心。”新桐中心小學五年級董依倩媽媽說。
新桐中心小學分管德育的陳俊校長感慨:“以前的老學校由于設施老舊,功能受限制,加上交通也不方便,好的老師常常留不住,近年來,鄉政府加大教育設施的投入,不僅建了目前的新校區,還在新校區投入了齊全的運動設施,學生的學習環境有了很大改善,對孩子的成長幫助更大了!”
學校成立竹馬隊
孩子們像“小戰馬”一樣快樂的成長
寬敞的訓練教室里,16位學生正在訓練扎馬步。“我們都是俞家村的,今年開始參加這個竹馬隊。以前看到村里的哥哥姐姐和老師傅們在逢年過節的時候跳竹馬,沒想到現在我也成為一名竹馬隊的成員。”新桐中心小學五年級的傅康擦著額頭上的汗水說。
竹馬,是一種民間歌舞用的道具,以竹篾為骨架,交接處用繩捆縛,扎成馬的樣子,外面糊紙或蒙綢布成馬形,中間空。跳竹馬時,人站在里面作騎狀,手拿馬鞭,邊舞邊走。
相傳俞氏先祖在外地經商,見竹馬舞表演精彩,便請師傅到富春桐洲俞家村進行傳播,就這樣竹馬這個傳統藝術帶回了俞家村并生根開花。俞氏后人學跳竹馬也作為謀生技藝,每逢時節,或重大喜慶日子,俞氏后人組成竹馬隊,在本村及外出表演,賺取生活費,也作為村民娛樂,這個習俗一直傳承至今。
新桐鄉俞家村傳統竹馬(又稱戰馬)富陽多地也有流傳,目前是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俞家的竹馬在當地已流傳近200年歷史,每逢佳節,村里鑼鼓響,竹馬穿梭,一派歡天喜地的景象。在俞家村就有老人流傳著“聽到鑼鼓響,腳底板就發癢”的諺語。
新桐中心小學竹馬隊帶隊老師趙柏平說:“跳竹馬這種舞蹈孩子跳起來會更好看,如果成年了再學,有些譬如翻跟斗、鯉魚打挺等動作就不容易學好。從小開始學則可以練得更好。按照老底子的傳統,跳竹馬是不允許有女孩子參與的,但是我們廢除了這些舊的傳統。”
“每到周末或假期,我都會把孩子送到俞家文化禮堂,讓孩子跟著老師傅跳竹馬,盡管學校也有訓練,但是我們這里的人從小就看著跳竹馬長大,對它有特別的感情,所以很希望孩子能傳承和發揚這門技藝。”竹馬隊隊員俞美玲媽媽說。因為有了這樣深受家長和學生喜愛的民俗社團,孩子們的假期豐富多彩了很多,家長也感到特別放心。
“我們學校選擇了以四、五年級為主的孩子,2015年7月正式成立‘新桐竹馬隊’,學校為此騰出專門的訓練教師,定在每周周三、周四下午進行兩節課的訓練,讓學生的課余生活更豐富了。”新桐中心小學德育主任兼少先隊輔導員裘天明老師說。
扎馬步、訓練四腳陣、梅花陣……高強度的訓練讓孩子們直喊累,訓練的老師傅們卻覺得太值了。“我們每次為孩子們準備道具、穿戴服裝、教授動作,為的是能將俞家村的傳統傳承下去。”訓練竹馬隊67歲的俞德福說。每次看到孩子們稚嫩的臉上畫著油彩,或許他們現在并不了解為什么這些老爺爺會如此熱心且不辭辛苦地教他們這些東西,但總有一天他們也會耐心地將這些傳授給后來者
老師傅在給孩子穿行頭
竹馬隊在表演
政府出資購置服裝、道具 目前,俞家村跳竹馬的師傅年紀都大了,年輕人大都外出打工,傳承成了一個難題。新桐鄉政府里為此非常重視。為此,鄉政府發揮鄉鎮文藝骨干的力量,通過鄉政府綜合文化站聯絡俞家村老年協會,讓很多跳竹馬的老師傅走進新桐中心小學,挑選學生組建“新桐竹馬隊”培育新一代的跳竹馬隊員。
童年可以很快樂
新桐鄉政府綜合文化站站長俞程飛介紹,鄉政府非常重視傳統文化的保護和傳承工作,在新桐中心小學搬遷新校區后,在社團老師的安排上也花了不少心思,不光有學校在職老師,還邀請了鄉文藝骨干,特別是學校社團課的開設上,學校也經過精心謀劃,組建的竹馬社團,開設書法社團、排舞社團、皮劃艇社團等特色社團的組建,這不僅可以傳承傳統民俗,還普及群眾的文化知識,發掘傳承歷史傳承的民俗資源。
2015年,新桐鄉政府為了能更好的傳承這個傳統民俗文化,還拿出一塊專門培養竹馬隊的費用,包括服裝購置服裝、道具維修等費用。
據新桐中心小學校長李中民介紹,目前學校綜合素質都在普遍提升,學校除了硬件設施相應配套;在軟件方面,不僅有竹馬隊社團,平時還會邀請當地老人教導孩子制作傳統美食并組建了美食小達人社團;同時也利用當地旅游特色組建了皮劃艇社團;另外還有舞蹈社團、書法社團、籃球俱樂部等也與新校區啟用后組建成立。
“現在每個社團均有20位左右的學生參與。學校對學生德育和課余生活很重視,希望在目前的新校區結合這一系列的軟件組建后,讓孩子更健康、更快樂的成長。”李校長說。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