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gress id="6tu77"><bdo id="6tu77"></bdo></progress>

<tbody id="6tu77"></tbody>

        1. <samp id="6tu77"><ins id="6tu77"><u id="6tu77"></u></ins></samp>
          <tbody id="6tu77"></tbody>

          <samp id="6tu77"><ins id="6tu77"><u id="6tu77"></u></ins></samp>
        2. <progress id="6tu77"><bdo id="6tu77"></bdo></progress>
          <samp id="6tu77"><ins id="6tu77"><ruby id="6tu77"></ruby></ins></samp><tbody id="6tu77"></tbody>
          <samp id="6tu77"></samp>
        3.  
          大學生到杭州小區做實驗,七成居民垃圾“分得清”

          首頁 > 

          地方

           > 浙江

           > 大學生到杭州小區做實...

          大學生到杭州小區做實驗,七成居民垃圾“分得清”

          12月初,杭州市第一部關于生活垃圾處理和分類方面的地方性法規《杭州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實施。

          就在條例頒布的前幾天,浙江經貿職業技術學院工商系的馮亞偉老師帶著6名大學生,做了一個關于垃圾分類的小實驗:“垃圾換錢”,有償回收“危險垃圾”,以此激發市民垃圾分類的積極性。

          他們在杭州三個住宅小區進行了實驗。

          馮亞偉和浙經貿職院的6個學生來到朝暉一區、二區、四區,擺起了攤位。攤位前擺放了3塊自制大招牌,上面寫著“垃圾換錢”四個大字。旁邊還有一張詳細的價目表:電池2節1角,廢棄燈泡1個1角……

          他們提前4天在小區張貼了“垃圾換錢”的告示,所以當天雖然下了點小雨,但還是有不少居民把家里的垃圾拿出來,換取小禮物和零錢。

          僅僅一個下午,回收到廢舊電池1256節,藥瓶1565個,洗發液等塑料罐984個。

          這次的活動沒有贊助,禮物、零錢以及打印的材料,全都是師生們自掏腰包,“倒貼”了530多塊錢。

          有位奶奶得知后執意把換得的7毛錢還給學生,稱“垃圾分類是我們應該做的,你們自掏腰包很了不起!”

          學生們還在小區居民中做了一個關于垃圾分類的小調查,回收256份問卷。

          問卷顯示,100%的居民聽說過垃圾分類。自認為分得清的176人,占68.8%;56人覺得自己部份分得清;剩余24人分不清。

          假設杭州市政府有償回收不可回收垃圾,有196人(76.6%)表示愿意參與,無所謂或不愿意的60人,占23.4%。

          當天,學生們把活動的文字和圖片放在了微信公眾平臺“浙江經貿志愿隊”上。他們沒有把這條推送轉發到自己的朋友圈。

          “我們故意不發朋友圈,也不給親人發,就是想試試消息傳播的速度,看看大家對垃圾焚燒,大氣污染的關注度。”馮亞偉說。

          在沒有積極推廣的情況下,不到一天,微信的閱讀量就超過了3000,甚至有海外的朋友說,回國要捐助“垃圾分類”。

          這大大超出馮亞偉的想象,“說明大家對垃圾分類、環境保護的意愿很強烈,也很重視。這也讓我們下一步推進工作有了更多的動力和經驗。”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

          查看全部

          推薦文章

          猜你喜歡

          附近的人在看

          推薦閱讀

          拓展閱讀

          相關資訊

          最新資訊

          網友關注

          ?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