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gress id="6tu77"><bdo id="6tu77"></bdo></progress>

<tbody id="6tu77"></tbody>

        1. <samp id="6tu77"><ins id="6tu77"><u id="6tu77"></u></ins></samp>
          <tbody id="6tu77"></tbody>

          <samp id="6tu77"><ins id="6tu77"><u id="6tu77"></u></ins></samp>
        2. <progress id="6tu77"><bdo id="6tu77"></bdo></progress>
          <samp id="6tu77"><ins id="6tu77"><ruby id="6tu77"></ruby></ins></samp><tbody id="6tu77"></tbody>
          <samp id="6tu77"></samp>
        3.  
          4位90后中國學生 獲得有“獎學金諾貝爾”之稱的羅德獎學金

          首頁 > 

          地方

           > 浙江

           > 4位90后中國學生 ...

          4位90后中國學生 獲得有“獎學金諾貝爾”之稱的羅德獎學金(圖)

            4位90后中國學生 獲得有“獎學金諾貝爾”之稱的羅德獎學金1

            張淳映在甘肅張掖丹霞(本人提供)

          12月7日,4位90后中國學生,獲得了有“獎學金諾貝爾”之稱的羅德獎學金。明年10月,他們將拿著每學年約50000英鎊(約合487000元人民幣)的獎學金,前往牛津大學攻讀碩士或博士課程。

          這4位中國學生,分別是來自復旦大學國際政治專業的鞏辰卓,清華大學英語語言與文學專業的任娜瑛,北京大學法律系的張婉愉,和畢業于浙江大學目前在哥倫比亞大學新聞系攻讀碩士學位的張淳映。

          羅德獎學金雖然久負盛名,但對于很多中國人來說還比較陌生,因為今年是它進入中國的第一年。

          此前,羅德獎學金在全球已經擴展到美國、德國、澳大利亞、南非、巴基斯坦、牙買加、印度、香港等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

          據美國《紐約時報》網站3月31日報道,將中國納入該項目的決定是在3月30日宣布的。

          昨天,記者采訪了獲獎后剛抵達紐約回校的張淳映。

          面試認識了很多很棒的人

          吃到一頓很棒的菜

          畢業于浙江大學,擁有經濟學與英文雙學位的張淳映,是本次獲得羅德獎學金的其中一員。目前,她在哥倫比亞大學新聞系攻讀碩士學位。

          張淳映漂亮的履歷,足以讓她去競爭這個最難獲得的獎學金——

          她是浙江大學竺可楨學院辯論隊的隊長,也是晨興文化中國年度論壇的秘書長,成功組織了2012、2013年的長達三天的年會,開展有關于社會創新和青年領導力等話題的討論。

          到牛津后,她將攻讀循證社會干預和政策評估專業的博士學位,培養更嚴謹的分析能力。還夢想成立一個中國的媒體平臺,追蹤報道并評估公共政策。

          “認識了很多很棒的人,吃到一頓很棒的菜。”參加完羅德晚宴后的第二天,張淳映在朋友圈發了一張配了文字的照片。照片上,她戴著黑框眼鏡,笑臉盈盈地站在一棟閃閃發亮的建筑前,那正是晚宴和面試的酒店。

          由于張淳映絲毫沒有提到獎學金,朋友圈大部分人都不知道,她認識的“很棒的人”,就是另外15位入選羅德獎學金的候選人;吃到的“很棒的菜”,是大名鼎鼎的羅德晚宴。

          直到確定獲得羅德獎學金后的第二天,也就是12月8日,她才在自己的微信公眾賬號“淳子”上,推送了一篇名為《懷抱初心,慈悲喜舍》的文章,記錄下她晚宴和面試的心路歷程——

          “周圍的面試官們都特別可親,而最終面試的其他15個候選人也格外可愛,聊天的時候特別喜歡面試官們問的問題,很多問題跳躍性很大,也很犀利……”

          “半個小時左右的面試,9個面試官,在第一個問題之后就感覺像一場討論,只不過每個偶數回合都需要我發言而已。對于一個喜歡講故事的人來說,是一件非常自在的事情……”

          張淳映告訴錢報記者,她在浙大參加了“晨興文化中國人才計劃”,項目的主要支持者陳樂宗先生在牛津時得知羅德今年面向中國大陸招生,便鼓勵計劃的成員申請,這才讓她踏上了申請之路。

          中學就讀于南外

          獲模擬聯合國大會最高獎

          張淳映初中和高中都在南京外國語學校就讀,和杭外一樣,這所外國語學校在南京當地乃至全國,都很有名氣。

          在南外,她是模擬聯合國的一員。模聯(MUN),是對聯合國大會和其他多邊機構的仿真學術模擬,是為青年人組織的公民教育活動。

          在2009年北京外交學院模擬聯合國大會上,張淳映和幾位南外學生組成的代表團,“PK”掉近30所大學代表團,獲得了最高獎項杰出代表團獎。

          張淳映還記得,那場比賽的題目是:聯合國運往索馬里的運糧船,一旦被海盜搶劫該怎么辦?

          作為外語類學校畢業的學生,英語水平自然不在話下。據浙大的一位學妹說,坊間流傳她第一次裸考托福,就考了110+的高分(總分120分)。

          張淳映忙跟記者“辟謠”,“并沒有啦,我大一托福114,大四的時候是117, 但都有很認真的準備。”這樣的托福成績,已經足夠證明她的英語實力。大一那年,她還拿了當時浙江大學口譯之星的冠軍。

          大二曾試圖

          離開浙大轉學國外

          上大學前,張淳映曾問她的父親,“爸爸,大學是什么樣的?”父親是上世紀80年代初期的大學生,16歲上大學,20歲大學畢業。他給女兒的回答是,“大學就是關于理想青春未來與愛情。”

          但當張淳映自己進入大學后,她發現“大學是關于績點、出國交流和考研”。這樣的落差讓她感到恐慌,害怕自己被塞進一臺機器里面,被不斷地加工,最后成了錢理群教授所說的精致的利己主義者。

          為此,她跑到校外租了一間不足8平方米的小屋,從頭開始考托福、SAT,一邊忙著學業和辯論,每天靠很多咖啡來支撐到凌晨三四點,就為了轉學出國。

          事情的轉機發生在2011年的5月,張淳映加入了浙大的“晨興文化中國人才計劃”,一個被她稱之為“改變了我大學的地方”。

          在“文化中國”,她結識了一群有理想的人。“在這里有那么一些人,想的比自己要遠那么一點,想的比自己的得失要多那么一點,所以我有一種找到家的感覺。”

          所以,哪怕當時已經拿到了幾個名校的錄取通知,張淳映還是選擇留在了浙大,直到后來碩士申請到哥倫比亞大學讀新聞。

          接觸新聞后,張淳映發現,很多公共政策會對個人產生很大的影響。她希望在牛津,深入了解公共政策的運行,并試圖學會講述大時代背景下個人的故事,做一個時代的記錄者。

          什么是羅德獎學金

          1902年,羅德獎學金依照英國礦產業大亨西塞爾·羅德的遺囑而設立,至今已有113年的歷史,是世界上首個大規模的國際性獎學金項目,它的獲得者中誕生了40多位國家領導人,包括前總統克林頓,以及70多位跨國集團董事長、10多位諾獎得主。

          今年,它首次來到中國。全國眾多的申請者中,有600余人進入了初選程序,經過履歷篩選和視頻面試,16人進入復選,包括12月4日晚的晚宴和5日的封閉面試,最后選出4名獲勝者。

          要申請羅德獎學金,需要做好哪些準備呢?

          羅德獎學金的官網告訴申請者,PS(Personal Statement,個人陳述)很重要,“請記住,個人陳述給你一個講述自己故事的機會:你是誰?什么影響了你?你希望在這個世界上做什么?”

          除此之外,你還要清晰地寫出你想在牛津大學學什么以及原因。相比之下,你的學術成績、活動列表和推薦信,只是提供實質性的參考。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

          查看全部

          推薦文章

          猜你喜歡

          附近的人在看

          推薦閱讀

          拓展閱讀

          相關資訊

          最新資訊

          網友關注

          ?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