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華南理工大學,有一座被稱為“創業島”的圓形建筑,這是該校每一個創業學生心中的理想熱土。在這座專門設立的學生創業孵化中心里,聚集了數十個學生創業項目,百余位創業夢想的實踐者。
在華南理工大學,創業島這樣的創新創業基地還有很多。每當走近這些“創業牛人”,總能感受到學生對待創新創業的澎湃熱情,更能感悟到這所地處改革開放前沿陣地的高校,在創新創業人才培養工作上的鮮明特色。
孕育:創新創業基因的沃土
在華南理工大學,一直流傳著“彩電三劍客”的故事——該校同一班級的3位學生,畢業后創辦了3家電器公司,其彩電產量一度占到全國總產量的40%。他們是陳偉榮、黃宏生和李東生,他們創辦的公司分別是康佳、創維和TCL。
“彩電三劍客”是近年來華南理工大學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一個縮影。從組建之初的“全國四大工學院”之一,到如今工科世界前50強,被譽為“工程師搖籃”和“企業家搖籃”的華南理工大學既擁有理工為主的學科優勢,又有地處廣東這個改革開放最前沿的天時地利優勢。其天然的創新創業基因和濃厚的創業文化孕育出了大批“創新迷”“創業家”。
優蜜移動的創始人陳第便是這個搖籃里孕育出的一位青年企業家。他的公司前不久剛剛在新三板上市。2006年,陳第考入華南理工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剛踏入校門,他就被“彩電三劍客”的故事打動。從大一代理信用卡到大二開發技術項目,再到畢業前注冊公司正式創業,陳第在校園里收獲了最寶貴的成長。
軟件學院“95”后學生鄧佳鳴,對編程十分癡迷。入校后,鼓勵創業的校園文化和崇尚技術的專業氛圍讓他如魚得水,他和幾個同學一起組建了工作室,先后開發了錄取通知書公益項目、智能通訊錄等軟件。技術上的進步、項目中的磨煉,助其在校期間就創辦深圳聲牙科技有限公司,服務家樂福等知名客戶。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該校在完善人才培養質量標準、強化創新創業實踐、培育創新創業文化氛圍等多個方面協同推進,推動大學生創新創業工作如火如荼般開展。學校每年投入超過500萬元支持學生課外科技創新活動,還設立每年200萬元的專項基金,支持創新創業競賽。
在這些制度的激勵下,該校學生創新創業熱情日益高漲。據統計,有超過50%的本科生在校期間就參與了各類科研項目訓練,并在學校指導下一步步走向創業道路。
孵化:三層次推進創業教育
在華南理工大學,像陳第、鄧佳鳴這樣從創新走向創業的牛人不勝枚舉。該校不僅樹立了“創業以創新為基礎,創新以創業為導向”的教育理念,還推行培養創業意識、培養創業技能和實行創業實踐3層次相結合的創業教育體系。
創業教育學院副院長劉志超介紹說,培養創業意識就是把創業教育納入到教學計劃和學分體系中,這是該校創新創業教育工作的一大特色。學校面向全體學生設立“跨學科交叉課程”“創新創業實踐”等5個層次專門課程群,讓學生了解、學習創業和管理的相關知識。
碩士研究生吳少武對學校開展創業教育十分認可。吳少武大四時就成為一家物流公司的老板,致力于打造五星級的華南地區汽運服務。在他看來,大學生創業一開始除了激情外,幾乎什么都沒有——沒有人脈,沒有資金,更沒有經驗,而這些都是創業最需要的。創業知識的教育,對創業學生來講無疑是雪中送炭。
經過第一層次積累后,學校會組織具有強烈創業意愿的學生參加各種“真槍實彈”的創業技能訓練,如創意工坊、創業沙龍等。這一過程讓學生全面感受、體驗、參與創業過程,為下一步的創業實踐打下基礎。
最后,對前兩個層次中脫穎而出的團隊和項目,學校會整合校內外資源,引導幫助其進行創業實踐,如成立工作室、參加大型企業的二次創業等。
該校學生創業團隊BetterW,研發了基于無人機的交通事故取證系統。學校將其引入創新創業實踐基地,不僅為其提供資金資助、場地設備和實驗環境支持,還為他們配備了校內專業顧問和校外實踐導師。
成長:扶上馬后送一程
80后學生胡云睿,在技術研發上取得了初步成果后,用勤工儉學賺來的兩萬多元錢成立勁諾新型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學校科技園為他提供場地和資金支持。如今這家公司生產的系列產品達到國內領先水平,替代了國外同類產品,其產品之一被用在了北京奧運會主場館鳥巢上。
電信學院碩士研究生郭珊山與團隊依托學校人體數據研究中心芯片設計實驗室,研發出了具備實時監測等功能的便攜式哮喘病檢測系統。學校為其配備導師,支持他們參加社會競賽,獲得了首屆“互聯網+”全國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銀獎,得到多家投資機構的青睞。
從文化氛圍到體制機制,從科研訓練到參加競賽,從提供資金場地到宣傳推廣……一直以來,對于創業學生和創業項目的扶持,該校可以說得上是全方位、不間斷,扶上馬后還要再送一程。
該校公共管理學院2013級研究生王海,創辦了全國第一家以學生為主題的眾籌餐廳——“比逗餐廳”,實現盈利后,學校對其扶持并沒有就此結束,而是將其推向更高的平臺——在學校支持下,王海參加了廣州市大學生創業大賽,贏得在校生組別第一名,不僅獲得了5萬元獎金,還無償進駐廣州市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
圍繞創新型人才培養目標,華南理工大學近日又出臺了長達44條的《華南理工大學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建立了一整套完善的體制機制,力求形成創新創業工作的合力。
這一方案有多詳細?劉志超在接受采訪時介紹說,方案規定學生可以將創新創業成果替代一定的專業選修課學分,而教師指導大學生開展創新創業,也可以計入教學工作量。詳細的換算標準免除了師生后顧之憂。
該校在密切關注創業成功校友的同時,更將其視為學校的寶貴資源。不久前,陳第等受邀回母校與學生面對面交流,為他們的創業實踐釋惑答疑。學校還與胡云睿聯合成立了創新工場,聚集起數百位企業家、大學教授、青年創業者,為創業學生提供各種支持。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