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教育委員會方面11日透露,3年來已經立項建設317門全英文授課課程,以更好地接受國際留學生來申城學習深造。
據悉,申城自2013年起開展上海高校外國留學生英語授課示范性課程建設。其課程建設為:此間普通高校開設的面向外國留學生;或以面向外國留學生為主,同時對中國學生開放的全英語授課課程,每門課程的建設周期一般為兩年。上海市教育委員會方面透露,已從從556門高校申報的課程中,立項建設317門課程。今天,116門成為第一批市級“外國留學生英語授課示范性課程”。
上海市教委副主任丁曉東當日表示,三年多來,高校留學生英語授課的課程建設工作對高等教育改革和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上海中醫藥大學副校長施建蓉告訴記者,該校正致力提高中醫在國際上的“話語權”,積極開展關于國際組織合作、注重與知名大學開展合作。近4年來,前來學習的留學生人數穩步增長,目前外籍本科、研究生等學歷生占長期留學生的近8成。
施建蓉說,該校已經開設60多門全英語授課的專業課程,既涵蓋中醫基礎課程、臨床課程,中藥學、中醫針灸研究進展等專業課程,也包含生理學、人體解剖學等基礎課程。該校還出版了多本英文版中醫教材,有些教材還在國外中醫藥教學機構中使用,廣獲好評。
同濟大學副校長江波也告訴記者,該校采取“引進來”措施,“模塊化”設置學期,邀請海外知名大學教授、副教授利用學術假期來校進行4到9周相對集中的課堂教學。據統計,共有500位模塊化教授走上同濟講臺,涉及全校30多個學院的200多門英文課程。
丁曉東說,今后,上海國際化課程的信息管理將從“分散化”平臺向“統一化”平臺轉變,從課程建設向專業建設轉變;從“學校本位”建設向“跨校協同”建設轉變。高校將以課程和專業質量升級為抓手,促進高等教育質量發展和內涵建設。
施建蓉坦言,目前,全英文教學課程還沒有實現相互銜接,未成一定規模,今后該校將進一步樹立缺口,集聚資源,通過引進課程等加強師資培訓及內涵建設,以提升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江波亦表示,今后將進一步借鑒國際國內一流英語課程建設經驗,特別是國際上非英國母語國英語建設經驗;同時,創新體制機制,突破國際學生學習和生活環境的難點。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