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的很感謝來現場的這些觀眾們。11月12日下午,著名電視戲曲主持人、傳統文化學者白燕升作客成電講壇,帶領成電師生探討如何在這個喧囂的時代保持定力,如何體會傳統戲劇的獨特與唯美。清水河校區圖書館求實廳內座無虛席。
校黨委副書記申小蓉出席講座并向白燕升頒發成電講壇榮譽教授聘書。本次成電講壇由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主辦,機械電子工程學院、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承辦。
戲曲:永不妥協的至上藝術
如果藝術這件事都可以妥協,還有什么不能妥協?
幾乎每次講座,我都無法跳過這個環節。白燕升口中這無法跳過的環節,就是裴艷玲。
裴艷玲,我國著名京劇武生表演藝術家,在她扮相下的林沖、鐘馗、武松等錚錚鐵漢無一不帶著裴艷玲自身獨有的野性。藝術是裴艷玲的全部,她用一句我只會唱戲,不會演電影,就將陳凱歌導演的《霸王別姬》女一號的機會拒之門外;央視春晚彩排上,當相關負責人建議將她的戲曲節目從六分鐘縮至五分鐘時,她不愿妥協,輕輕揮手離去。自此,裴艷玲接觸的媒體人少之又少。
因此,回想起第一次采訪裴艷玲時的情景,白燕升可謂是一把辛酸一把淚。
她挺直地坐著,看著正前方,回答問題時,一眼都不掃我。面對這位驕傲的藝術家,白燕升問道:在《鐘馗嫁妹》中,您是調動了生活中和誰的情感去塑造鐘馗的呢?裴艷玲底氣十足地在鏡頭前答說不知道。這三個字,開始讓白燕升覺得不虛此行,也由此開啟了白燕升與裴艷玲之間的緣分。要知道,有多少人,敢在鏡頭前說不知道?而當今的時代,有多少人明明不知道卻還在鏡頭前滔滔不絕?
活得真實,是白燕升最愛的姿態,更是他自己的姿態。他們都一樣,在藝術的道路上求實求真,從不妥協。
如果說梅蘭芳把女人演透了,裴艷玲就是把男人演透了。白燕升贊譽道。他在現場播放了裴艷玲飾演《鐘馗嫁妹》的鐘馗一角時的視頻后,現場掌聲經久不息。
如果說你沒有聽過裴艷玲,那一定要知道張火丁。同為我國京劇藝術著名表演家的張火丁,集冷艷與孤寂于一身,投身在藝術這條路上,從不回頭。在現場,白燕升聲色俱茂地朗誦了張火丁的代表作之一《白蛇傳斷橋》,一詞一句,牽動人心。
白燕升表示,其實自己最愛去理工科大學講課,理工科學生對于藝術的渴求更加強烈,同時理工科學生對于藝術的解讀會讓人眼前一亮。我們不要迎合社會,我們要引領時代。趁著年輕,多讀點唐詩宋詞,多看點戲曲藝術,我保證你的氣質都會不一樣。白燕升對現場的觀眾們給出了自己的建議,熱愛文學,體會中華民族的傳統藝術氣息,在理工科學校尤為重要。因為兩者是相輔相成的,而你們的思維恰好會賦予它們不一樣的內涵。
文化:中國文化的深層是傳承
再過個百八十年,也許我們尋根的話要到異國他鄉。
影視節目追求娛樂至上,搞笑為王,不是相親,就是選秀;不是打情,就是罵俏這就是當今中華文化的主旋律?對于當下影視節目的現狀,白燕升提出了自己的隱憂。
瞎子阿炳命運悲慘,生活在水深火熱中的他,用音樂的形式直擊社會黑暗。1985年,美國評出的10首最受西方人歡迎的樂曲中,《二泉映月》名列榜首。白燕升說:每次聽到這首曲子,我都會思索當一個人能用手中殘破的樂器演奏出發自內心的悲憫情懷、流露出超乎世俗的絕望與渴望交織的無奈糾纏時,他是以怎樣的一種姿態看待世界的善與惡的。如今,《二泉映月》卻成為眾多娛樂搞笑節目的噱頭。
日本國寶級演員、有著日本梅蘭芳美譽的歌舞伎大師坂東玉三郎,用地道的蘇白、純正的昆腔、恰到好處的節奏,把舞臺上的坂東版《牡丹亭》中的杜麗娘演得出神入化。
白燕升帶著敬意說,在日本生活成長,自幼缺乏語言環境和戲曲熏陶,他們都能把中國特有的傳統文化演到骨子里,并在日本國內獲得了極高的聲譽和地位。那我們這些中國人呢?如果這個國家從事傳統文化的人活得不體面,沒尊嚴,那么有多少年輕的人愿意追隨和效仿他們呢?
白燕升認為,當今中國人所缺乏的就是一種能獨立于喧囂外的定力。許多所謂的流行派別在人群中廣為傳播的時候,真正的藝術卻在漸行漸遠。我不想看到在很多年后,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精髓部分是被外國人流傳下來的。談到中國日漸衰弱的戲曲文化,他再一次表達了自己的憂慮,傳統文化是人類智慧和文明的結晶。它為民族復興提供了強大的精神資源,也為人類開出救治各種危機的文化良方。當傳統被遺忘,藝術被妥協,那么這個民族也就沒有任何內涵可言了。
在白燕升看來,藝術是一種天生的喜好與追求,甚至是使命。藝術家理想中的世界與形象往往能反映他們自身的心靈史,因為這些作品折射了人之所以要站立的原因。文化是民族的象征,同時也是藝術的載體。當藝術凝聚了足夠多的目光后,才會有對應文化的傳承。當今社會的教育和流行的價值觀在新生代與傳統藝術間筑起了一道隔閡,而這正是傳統文化走向沒落的原因。
尊重文化,敬畏藝術。也許這才是時下我們能在喧囂中保持定力的關鍵。
教育:找回對創新以及個性的包容
我們的中國式教育,是不是出問題了?
在現場,白燕升提到了他在前往哈佛大學交流時的經歷。
中國北京有一個小學,老師問了全班40人一個問題,冰融化之后是什么?39人回答說是水,只有一個學生回答說是春天。老師說他錯了。西格爾教授,您怎么看待這件事?初到哈佛大學的白燕升,對哈佛著名教授西格爾發問。西格爾教授輕描淡寫地說,都對。既沒有對人們腦中標準答案的批判,更沒有無以復加地贊美那個孩子的想象力。因為,不是所有的問題都有標準答案。
我們的教育是不是出問題了?看看咱們世俗的價值觀成王敗寇。在一些人的標準里,成功就是誰掙的錢多,誰當的官大,以及誰更出名。白燕升認為,這樣的標準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人的價值觀,導致了國人對于傳統文化的漸行漸遠,這也就從一個層面解釋了著名的錢學森之問為什么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杰出人才?
在講座的提問環節,現場一位女生懊惱地問道,每當我向周圍的同學、親人推薦戲曲時,他們都覺得我是另類,也不認同我的審美,我該怎么辦呢?對此,白燕升鼓勵說,你沒有做錯,繼續熱愛戲曲吧!現場不少的同學都熱情地舉起了手提問,以至于整場講座遠遠超過了規定時間。
白燕升對現場的學子們說,不要想昨天,甚至也不要牽掛張望著明天,我們就懷抱著一顆感恩的、活在當下的心,重拾對傳統藝術的愛。
相關鏈接:
白燕升,著名電視戲曲主持人,傳統文化學者,山西衛視《走進大戲臺》總策劃、總導演、首席評委,著有《冷門里,有戲》《那些角兒》《大幕拉開》等作品。1991年畢業于河北大學中文系,曾先后在保定電視臺、河北電視臺、中央電視臺、香港衛視做過記者、導演、主持人、制片人、副臺長。2001年榮獲中國廣播電視主持人最高獎金話筒獎,2010年榮獲中國電視主持人30年風云人物獎,曾在北京、天津、廣東、河北、河南、山西等地,成功舉辦了十場燕歌行個人公益演唱會。
作為中國戲曲藝術在電視舞臺上的代言人,他帶著傳統與創新、藝術與人生為主題的講座,走進清華大學、武漢大學、中山大學等100多所高校,其中被30多所高校聘為客座教授,被譽為傳播中華瑰寶的杰出使者和充滿人文關懷和書卷氣息的主持人。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