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大學就業季,又來了。近日多場校園招聘會現場情況顯示,大學生們的求職焦慮仍未減輕,傳統制造業、金融業、外貿出口以及外資企業,用人需求明顯下降。另一方面,大批新成立的小微企業求賢若渴,但多數畢業生對它們不感興趣。
就業難,難在哪?一方面,大學招生的擴張和專業設置不合理,造成了所謂的“熱門專業”培養出來的大學生找不到工作,或者其能力與崗位需求不匹配。“就業難”越來越考驗大學培養人才的能力。另一方面,企業對專業技術性人才求賢若渴,卻難覓合適的人才。對此,需要通過繼續推廣“新型學徒制”、“訂單式”人才培養等方式,加強校企合作、推動校企融合,做到企業和人才無縫對接。這樣,既能解決專業緊缺人才后繼無人的問題,又能解決“就業難”的問題。
大學生就業難,并非就業崗位總量的客觀不足,而是擇業人與崗位之間存在主觀性的矛盾。當前,許多大學畢業生受傳統就業觀念影響頗深,熱衷于穩定體面的工作,向往機關事業單位與大型國企。“就業難”要求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念,既不能過于自大,過分挑剔,也不能為就業而就業,盲目選擇和專業、興趣無關的工作。面對就業難的現狀,大學生要想求得滿意的工作,必須提高對自己的要求。在校期間,要多參加社會實踐,豐富實習經歷,了解社會發展的形勢,為進入社會儲備更多的知識和技能。唯有如此,大學生畢業后才能在自己和市場的雙向選擇中占據主動。——吳語
轉變觀念天地寬。經濟轉型的背景下,大學生需要適應新常態。要看到,在中國經濟轉型大背景下,大企業、大集團用人需要將持續下降,國企、外企、公務員將不再是大學生就業的主渠道,小微企業、眾創企業、網絡企業才是未來大學生主要的就業方向。其實,一個人在哪里工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沒有真才實學。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只要用心盡智,干一行愛一行,同樣能闖出一片新天地。國有大中型企業、外資企業、機關事業單位大家都看好,就業時僧多粥少,崗位競爭勢必激烈;而小微企業因為多數人“不屑一顧”,相反可能更容易找到合適的崗位。與其待價而沽,倒不如主動出擊,自己去把握就業機遇。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