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gress id="6tu77"><bdo id="6tu77"></bdo></progress>

<tbody id="6tu77"></tbody>

        1. <samp id="6tu77"><ins id="6tu77"><u id="6tu77"></u></ins></samp>
          <tbody id="6tu77"></tbody>

          <samp id="6tu77"><ins id="6tu77"><u id="6tu77"></u></ins></samp>
        2. <progress id="6tu77"><bdo id="6tu77"></bdo></progress>
          <samp id="6tu77"><ins id="6tu77"><ruby id="6tu77"></ruby></ins></samp><tbody id="6tu77"></tbody>
          <samp id="6tu77"></samp>
        3.  
          工作三年背負九千萬巨債 警惕大學生就業十大騙局

          首頁 > 

          人才

           > 工作三年背負九千萬巨...

          工作三年背負九千萬巨債 警惕大學生就業十大騙局

          近日小編看到一則消息:一個持有大學文憑的福建永安女孩,應聘進入一家擔保公司工作3年月薪3800元,只因無法抗拒公司的壓力,違心在擔保貸款上簽了字,最后竟負債9000萬元……現如今正當大學生招聘時節,大學生在求職時一定要小心謹慎。小編下面就為大家羅列招聘的十大騙局,大家在找工作時,一定要擦亮眼睛,謹防上當受騙。

          騙局一:招聘會。

          這種招聘會要么是參加的單位數量嚴重縮水,要么就是招聘單位“出工不出力”,甚至有一些單位收了簡歷之后從此就消失了。所以大學生在參加招聘會時一定要注意,參加由政府相關部門組織的面向高校大學生的專場招聘,此類招聘會往往是免費的。

          騙局二:高職。

          比如,有服裝公司給某學校發來招聘通知,招聘營銷助理若干名。于是不少大學生前去報名,結果卻是招業務員,工作是銷售服裝。還有一些單位在招聘時按照職位招聘,但大學生報到后卻安排到其它崗位,有時甚至安排干一些勞動強度極大的體力活。

          騙局三:培訓費。

          雖然說以錄取作為誘餌騙取培訓費已經是非常常見的了,但仍有大學生急于求職,掉入此類陷阱。有的大學生為爭取能留在公司工作,起早貪黑地干了近一個月,結果卻被告知:你干得不錯,但專業知識不足,公司需要對你進行培訓,請先交500元培訓費。當大學生對此進行質疑時,公司卻說,不交培訓費可以走人,但此前工作一個月的薪水免談。

          騙局四:中介。

          這種中介往往是當求職者交納數目不菲的中介費后,他們就會列出一堆或者說不要人、或者是不招大學生的單位名單,甚至有一些單位根本不存在。小編提醒,大學生在找中介求職時一定要弄清該中介是否合法。

          騙局五:試用期。

          大學生正式上崗前一般都會有三個月到六個月的試用期。有些單位利用這一條款,在這一期間少付工資,有些甚至到期后蓄意辭退。

          騙局六:合同。

          要知道,磨刀不誤砍柴工,大學生在簽訂合同時一定要仔細閱讀各項條款,必要時咨詢學校和老師的意見。

          騙局七:電話。

          一般來說,大學生在收到用人單位的回應后,會主動進行聯系。騙子正是利用大學生的這一心理,假借聯系工作發送短信給大學生,讓大學生給一些收費很高的信息臺回電話,以騙取高額電話費。

          騙局八:工作地點。

          很多大企業在全國許多地方有分部,而參加招聘會的往往是總部的人力資源部門。因此,大學生在應聘時容易產生錯覺,以為工作地點就在總部所在的大城市,結果上崗后被分到偏遠地區。對此,大學生在面談時必須咨詢清楚,必要時在合同上寫明相關條款。

          騙局九:皮包公司。

          有的大學生沒有向某公司投送過簡歷,卻被通知去面試。為安全起見,決定上網先查一下。讓人驚訝的是,當他用谷歌搜索后發現,該公司居然用同一個電話、地址注冊了4個公司,涉及醫藥、保險、建材等不同領域。后經向工商部門了解得知,該公司已不存在。

          騙局十:承諾。

          有些單位為了招聘到優秀人才,有時會口頭許諾一些工資、住房等方面的優厚待遇。當大學生到崗后發現這些待遇根本不能兌現而找單位領導理論時,得到的答復往往是“誰承諾你找誰去,公司沒有這樣的規定”。所以大學生一定要注意:口說無憑,合同為據,關鍵還是簽好合同。

          在缺乏一定社會經驗的情況下,大學生在求職時一定要謹慎,謹防落進不法公司的騙局當中。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

          查看全部

          推薦文章

          猜你喜歡

          附近的人在看

          推薦閱讀

          拓展閱讀

          相關資訊

          最新資訊

          網友關注

          ?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