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內涵、背景及意義
1.內涵:所謂學術性高中,是指為國內外一流大學大批量輸送具有創新潛能的優質生源的基地,應具有學術領先、勇于創新、以人為本的顯著特點,學術性高中培養的學生,不僅要求訓練有素、學業優秀,為大學階段的專業性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更應具備批判性思維、較高的審美情趣、一定的獨立思考和創新能力。
2.背景及意義:創辦一百多年來,我校為國家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其中既有國內外著名的專家學者和文化名人,也不乏業績卓著的黨政軍領導和實業巨擘。這得益于百年海中敦厚務實的學校文化,得益于一批又一批殫精竭慮的名師和大師,得益于始終傳承的科學嚴謹的育人體系。面對時代與社會的飛速跨越發展,作為一所承載著輝煌與榮譽的百年名校,更承載著為國家為社會培養更多更好的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優秀人才之使命,承載著為名校輸送更多具有創新能力和可持續發展潛力的優秀生源之使命,因此,潛心探索出一條學術性高中發展之路,是我們這一代海中人不容回避的現實責任與歷史擔當。
建設學術性高中,是著眼于優質高中多樣發展基礎上的對社會教育需求的一種主動適應,是百年名校在新的時代背景與發展契機下的又一次創新和創業,走好這先行的關鍵一步,學校就能在未來的較長一段時期內占據領先發展、優質發展、加速發展的制高點。
二、舉措
1. 明晰努力方向,培育一流創新人才
學術性高中建設必須突破現有普通高中優秀學生培養的“高原現象”,找到科學的發展路徑,我們必須注重創新潛能機制的研究,濃郁學術氛圍,在優秀學生培養方面形成鮮明的特色。我們必須明晰努力方向,始終緊盯學術性高中核心內涵的兩大衡量指標:A類指標是內隱的理念層面,包括創新精神、開拓思維兩類核心指標;B類指標是外顯的可量化的指標,包括高
考出高分、競賽高水平、科技出高人、文章有高作、領袖才能有高品等五個方面。只有內外兼修、品才兼得的學生,才是真正的未來精英和棟梁之才。
2. 嘗試招生改革,形成初高中一體化培養體系
自2001年起,我校以能仁中學(我校附屬初中)為基地,舉辦初高中一體化優生培養實驗班,歷經13年的實踐與嘗試,在培育理念、課程設置、管理模式、師資配備等方面積累了較為豐富有效的經驗,在創新優秀人才培養方面形成了一套較為成熟、完備的獨特培養機制,并且顯現出豐碩的培養成果,學生綜合素質全面、發展潛力明顯、特色專長突出,一大批優秀學生受益于此,從這些班級培養出來的學生每年有十多位走進清華、北大等頂尖名校。下階段,我們要進一步加大對招生、培養體制的科學、深入、系統研究,在一如既往嚴格遵守招生政策和紀律的前提下,主動尋求上級教育主管部門的指導、幫助和監督,大膽、平穩推進招生體制和培養機制的重大改革,選拔志向宏大、素養全面、特長明顯、潛質突出的優秀學生,盡早系統接受我校的優質教育培養,為他們將來的大發展打下全面、厚實的基礎,為海門、南通教育的持續輝煌再立新功。
3.追求科學系統,構建課程管理評價體系
一是要進一步實施課程創新,課程是學生成長、發展的基石,我們必須提供滿足每個學生個性化需要的課程,要扎實推進三大課程建設——強化基礎性課程,夯實根基;提供拓展性課程,拓寬視野;豐富研究性課程,引導探究。二是要進一步優化管理體系,管理是學生成長、發展的保證,我們必須提供契合學生發展需要的個性化管理,結合學校實際進行管理創新,在教學資源、教學內容與進度安排、自由支配時間的利用和管理等諸多方面提供科學化、豐富性的選擇權。三是要進一步完善評價體系,評價是學生成長、發展的引領,我們必須提供適應學生個性發展的引領機制,堅持實踐性、差異性、全面性、導向性原則,體現典型性、系統性、簡明性、可操作性以及動態性、綜合性特點的評價特質,為學生進行自主評價、科學評價提供依據,為學生成長發展提供不竭動力。
4. 突出團隊建設,優化名師導師培養體系
學生的成長離不開教師的引領和教育,創新潛能的培養也是如此,盡管學生的自主發展更為重要,而有老師的指導和點撥,他們的成長會變得更好更快,他們的創新潛能會得到更好的哺育。本學期起,要著力挑選師德高尚、育人理念先進、學科專業功底深厚、業務能力強的優秀教師,以打造導師團隊為目標,致力于形成一批能培養特別優秀的拔尖人才的導師團隊,每學科3—5人為核心組成員,成立名師工作室,特別是數學、物理、化學、生物、信息學等學科在本學期要初具雛形、初見成果,其余學科也要形成一套學術權威團隊,思考謀劃學科的發展與提升。
5. 強化物質保障,完善課程基地硬件建設
在學術性高中建設的先期工程中,我們著力打造了江蘇省海門中學理科拓展性實驗課程基地,目前已經完成了一、二期投資,基本設施設備已經到位,為實驗課程的開設提供了堅實的物質保障。今后,我們將著手規劃第三期硬件建設,做到高起點、細規劃、嚴落實,進一步完善升級課程基地設施設備。同時,要進一步完備面向大部分同學的基地設施,以提高課程實施的有效性,增強課程實施的針對性。
6. 突出個群兼顧,規范省級基地使用辦法
目前,我校省級中學理科拓展性實驗課程基地建設已經基本到位并正式投入使用,在培養優秀拔尖人才方面發揮起重要作用。今后,我們將不斷優化使用辦法,突出優秀個體與全體學生兼顧,不斷提高使用效率,做到普及與拔尖相結合、定期與不定期相結合、自主與引領相結合,并力爭與高校和國外教育機構合作,讓學生在更好的平臺上成長、創新、發展。
三、階段性成果
1.理論成果:
江蘇省“十二五”重點資助課題《學術性高中培養學生創新潛能機制的研究》即將結題,代表性成果《學術性高中的使命》(近20萬字)一書初稿完已經完成,將于2015年底前正式出版。
2.實踐成果:
學生方面——高考成績省內一流。高考本一上線率始終保持在75%左右,本二上線率始終保持在97%以上,今年連續第二次突破98%。近年來,
?
我校拔尖學生一直比較突出,清華、北大上線人數持續保持在15人以上。2010年18人,2011年25人,2012年22人,自2013年清華、北大在江蘇招生人數大幅下降,但2013年我校仍上線15人,2014年18人,今年16人,其中,理科400分以上達11人,3人進入省前20名,7人進入省前70名,占全省1/10。在學科競賽和科技發明方面:2009年起,每年都有學生進入國家集訓隊,2900余人次在省級以上競賽和科技發明中獲獎,39名學生參加全國中學生數學、物理、化學、生物、信息學奧賽冬令營,其中,顧穎飛同學以出色的成績榮獲亞洲物理奧賽金牌。在科技創新方面,10人次獲國家級獎,32人獲省一等獎,6人獲國際和全國發明金獎,18人獲得國家專利,機器人制作比賽2次獲得國際比賽冠軍,8次獲得全國比賽一等獎,學校被評為江蘇省青少年科技教育特色學校。在體育藝術方面,校男排和女排雙雙獲得省中學生排球賽冠軍,藝體特長學生專業成長迅速,高考專業通過率和高校錄取率均達100% ,每年都有10余名學生被中央音樂學院、中央美術學院等重點大學錄取。近年來,我校文學特長學生成為又一大亮點,在2014年 “蘇教國際杯”江蘇省第十四屆中學生作文大賽(高中組)現場決賽中,我校共有7位學生參加,最終,共獲得3個特等獎和4個一等獎,獲獎等第和獲獎人次均位居全省之最。我校因連續5年有學生獲得特等獎,被組委會授予“高中作文教學實驗基地”稱號。
師資方面——“敬業、和諧、研究、創新”的教師精神得到了進一步強化,教學能力和學術水平得到進一步提升,工作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得到進一步激發,師德高尚、業務精湛、充滿活力的專業化隊伍愈加壯大。去年,我校又新增2位教授級高級教師,發展速度在省內同類學校處于前列。與此同時,我校先后有10多教師獲得全國優秀教師、江蘇省巾幗標兵、南通市園丁獎、南通市師德標兵、南通市先進教育工作者等地市級榮譽表彰。青年教師成長迅速。他們在敬業精神、科研水平、教學競賽和教學成果等方面大都有不俗的表現,特別是近年來,我校先后有2位青年教師獲得江蘇省青年教師基本功大賽一等獎。
學校方面——在教育質量持續高位走強的背景下,學校辦學影響力也得到了同步提升。近年來,學校獲得了首批北京大學中學校長實名推薦資質、清華大學首批領軍計劃資質(我省同時獲得清華北大中學校長實名推薦資質的僅四所),以及國家級新課程樣本學校、中華百年名校、中國百強中學、江蘇省青少年科技教育特色學校、江蘇省實施素質教育先進集體、江蘇省傳統體育項目學校、江蘇省文明單位”、“江蘇省模范學校”、“江蘇省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先進集體”“江蘇省空軍招飛工作先進單位”等一系列榮譽稱號。今年,學校連續第六次獲評中國百強中學,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