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現代化的不斷推進,為學校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然而真正意義上的教育現代化,不僅是辦學規模的擴大、辦學條件的改善,更是教育思想與理念的現代化。特色學校建設,是教育內涵發展的最重要內容,因此,特色學校建設就成了教育現代化的必然選擇,從創建學校特色項目著手,逐步形成學校特色文化,是提升學校內涵品位、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發展、培養未來現代公民的重要舉措。
張家港市南沙中學創建于1968年10月。在近50年的歲月長河里,一代又一代南中人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滿足人民對教育的期待,鍥而不舍,馳而不息,代代相傳,接力奮斗,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南沙中學也因而從一所偏居港城西北隅的普通農村中學,成為了一所內秀外韌、質量上乘、課改顯著、舉重和文學特色鮮明的現代化知名學校。
一、特色辦學取得的主要成績
南沙中學位于長江之南,香山東麓,是一所普通的農村初中。學校以全方位育人為目的,遵循“仁秀山南、智聚百沙”的校訓和“剛柔相濟、仁智共生”的辦學理念,以“山”文化為核心,著力建設成為一所“文武并舉、內秀外強”的學校。學校多年來,在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的進程中,圍繞“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緊密結合學校實際,面向全體,文武并舉,逐漸形成鮮明的文學特色和舉重特色。
多年來學校教育教學質量一直穩居全市同類學校前列。先后榮獲全國群眾體育先進單位、蘇州市德育先進集體、市教育行風建設示范學校等稱號,2012年榮立張家港市集體三等功,2014年獲張家港市首個“美麗學校”示范初中、市“先進文明單位”等稱號。在推進特色辦學的教育實踐中,圍繞舉重隊與文學社兩大特色項目,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
(一)舉重隊主要成績。南沙中學舉重隊創辦于1979年,三十多年來,在艱難的探索中,該校舉重隊也斬獲了累累的碩果。其培養輸送的一大批舉重運動員在省、全國、亞洲、世界級舉重比賽中共獲獎牌439枚,其中世界金牌11枚、世界銀牌8枚(其中奧運銀牌1枚),亞洲金牌6枚,全國金牌36枚,全國銀牌27枚,全國銅牌17枚;破世界紀錄1次、世界青年記錄2次,全國少年記錄5次,省成人、青年和少年記錄26次。該校培養的運動員,10人獲舉重“運動健將”稱號,吳斌、馮明、劉海華、管新蕾、陳玲、陸浩杰、謝偉等7人入選國家舉重隊,并相繼實現張家港世界冠軍、全運會金牌、奧運會獎牌零的突破:2007年劉海華獲舉重世界杯男子77公斤級冠軍;2009年舉行的第十一屆全運會上,管新蕾獲女子舉重63公斤級金牌、陳玲獲女子舉重69公斤級銀牌;在2012年倫敦奧運會上,帶傷上陣的陸浩杰勇奪男子舉重77公斤級銀牌。
近年來,南沙中學先后被評為舉重國家級體育后備人才基地、江蘇省舉重訓練基地、江蘇省高水平體育后備人才基地、江蘇省舉重傳統項目學校、蘇州市舉重高水平培養輸送學校、蘇州市業余訓練先進集體、蘇州市體育工作先進集體,張家港市舉重運動協會也于2012年在該校成立。原國際奧委會副主席何振梁先生、國家體委主任伍紹祖先生和國家體委副主任袁偉民先生來校視察并為學校題詞“舉重之鄉”。國家女子舉重隊總教練王國新以及舉重名將劉海華、陸浩杰、陸永等也多次來校指導交流,名師的親臨傳授,讓該校的舉重小選手們受益匪淺。
(二)文學社主要成績。
伴隨著現代化教育改革的浪潮,在校園文學發展的春天里,該校校園文學團體——香山文學社,始終和時代大潮同漲共起,她猶如一朵盛開的奇葩,和美麗南中一起綻放,共同燦爛。自創辦以來,她始終秉承“提升審美能力,發展語文素養”的宗旨,倡導“弘揚個性,書寫真我”的寫作主張,讓南中學子不懈地追尋文學的足跡,放飛青春的夢想。
文學社起源于1986年,組織了“小天鵝”文學興趣小組;1988年11月,成立南苑文學社,《中學生文學》雜志主編趙建功為文學社題寫了社名,著名兒童文學家楊臻、《語文報》主編閻銀夫等曾親臨作過具體指導,《語文報》、《作文》、《初中生世界》和《讀寫沙龍通訊》等報刊還曾為南苑文學社推出過7期專版。1994年9月,更名為香山文學社;同時創辦社報《映日荷》,至今已辦180多期,發表社員習作2000多篇。國內知名學者何永康特為1999年結集出版的社員習作集《桑青柳綠》撰寫了精彩的序言。學校文學社因小有名聲而被吸收為中國校園文學報刊協會集體會員,丁品森、馮春法兩位老師亦先后應邀赴北京和上海參加了全國中學生文學社團會議。
香山文學社的成立使該校文學社團步入鼎盛時期。香山文學社自創辦以來,始終把“提升審美能力,發展語文素養”作為社團的宗旨。每年開展征文競賽、作文講座、故事演講、詩歌朗誦、校外采風、讀書交流會等豐富多彩的活動,并向各類報刊推薦社員作品;參加各級作文大賽屢屢獲獎。現已出版《桑青柳綠》、《映日荷紅》、《春華秋實》、《寒梅香濃》、《青蔥歲月》等五本學生專著。文學社碩果累累,因此被評為中國中小學素質教育研究中心“全國校園文學社團百面旗”、教育部關工委社區教育中心“創新作文核心文學社”、江蘇省詩歌協會、江蘇省教育學會 “校園詩歌先進單位”、共青團中央《中學生》雜志社“全國校園文學社50佳單位”、中央教科所“十五”重點課題“中小學作文個性化發展研究”的“子課題研究先進單位”。獲第六屆全國校園文學社刊評比一等獎,多次榮獲全國中小學優秀校內校刊一、二等獎,市“十佳學生社團”稱號。現有30多家媒體介紹了該校的文學和社刊特色。
二、推進特色辦學的總體思路與措施
南沙中學堅持特色辦學,走出了一條切合學校辦學實際、具有可持續發展特點的辦學路子,對同類型學校強化特色辦學有一定的啟發和借鑒意義。
(一)立足區域特點、自身校情,確定項目方向。
為確定學校的特色發展之路,南沙中學對學校地域教育資源的獨特性進行了深度挖掘。
首先,南沙地區民風淳樸,民間自古就有文武兼尚的風氣。在耕種或讀書之余,人們普遍用石鎖、石滾、石臼、石擔等來增強臂力,鍛煉身體,農閑季節還開展體能比賽。解放之后,毛主席發出了“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的偉大號召,南沙地區人民又一次掀起體育熱潮。 “尚武”的民風為學校舉重運動的興起提供了良好的社會氛圍。“能不能在尚武的基礎上,選擇其中的某個項目,從娃娃抓起進行重點訓練,以取得突破性的發展呢?”這一問題引起了曾經從事過舉重運動的南沙中學體育教師蔣才元的深深思考。1979年,在蔣才元老師的奔走呼吁下,南沙舉重隊成立,從而將原先的民間舉石擔引導到正規的舉重運動上來。
其次,南沙中學所居的香山地區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這里奔流著萬里長江的浪濤;聳立著幽靜恬美、人文資源豐富的秀媚香山;有吳王夫差、宋代大詩人蘇東坡、明代旅行家徐霞客、清代皇帝乾隆等留下的歷史遺跡、掌故風情;有藏軍洞、烽火臺等軍事文化遺址。特別是這里還擁有著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具有八千年歷史的東山村古遺址;誕生過蜚聲中外的著名文學、音樂、教育家劉半農、劉天華、劉北茂三兄弟。南沙悠久的歷史文化和獨特的人文景觀對當地的興教辦學產生了積極而深遠的影響。在這樣豐厚的歷史文化土壤中,校園文學社團——香山文學社便應運而生,并在成長中不斷發展壯大。
(二)著眼業務過硬、敬業樂業,培養項目師資。
南沙中學舉重隊創辦之初,經費極其有限,沒有訓練器械,蔣才元老師用石擔、鐵棍自制一些簡單器械。三十多年來,不管條件多么艱苦,該校堅持設置專職教練員,蔣才元、袁偉平、奚立成等幾位教練全身心撲在舉重隊,到各中小學精心挑選舉重苗子,與小隊員同吃同住,既關心小隊員的生活,又輔導小隊員的學習,贏得了小隊員及家長的信任和愛戴。
在文學社的創立和發展上,南沙中學同樣有一支素質較高、甘于奉獻的輔導老師隊伍。文學社創始人丁品森現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出版專著十幾部。1986年,他組織創建了南沙中學“小天鵝”文學興趣小組,在他的精心培育下,一大批文學新苗成長起來。馮春法老師負責文學社工作后,同樣傾注了大量心血和精力,促進了文學社的發展和壯大。目前,該校選用2名業務能力強、工作熱情高的語文教師擔任文學社主編,負責文學社的日常工作管理,德育主任兼任文學社社長,全力協助文學社各項事務,學校所有語文教師均加盟文學社擔任輔導老師。
(三)注重方法得當、規范科學,加強項目管理。
多年來,南沙中學舉重隊堅持科學選才,通過“一測、二看、三訪”做到層層篩選,反復比較,為入選的運動員建立檔案,對他們的運動成績及文化學習情況、思想狀況進行跟蹤,全面掌握運動員的發展軌跡和潛力空間。舉重訓練設有專用的集訓、學習、住宿、就餐于一體的場所。教練員組織舉重訓練每天有計劃、訓練完成有小結,每月有總結,對運動員參加的各級各類比賽都有及時反思和相應的整改措施。定期開展“走出去,請進來”活動,通過各種途徑最大限度地提高訓練實效。該校還要求文化課老師及時給小隊員輔導,確保舉重訓練和文化學習兩不誤,消除小隊員及家長擔心舉重訓練延誤文化學習的后顧之憂,以此穩定舉重隊伍。正是規范科學的方法,南中舉重隊一路風雨也一路收獲。
奧運亞軍陸浩杰就是舉重隊里一個杰出的典型。自幼活潑調皮的他出于對舉重的好奇,不顧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的反對,在2000年10月進入南沙中學進行舉重訓練。和專業運動員不同,他除了完成大運動量的訓練外,還要進行文化課程的系統學習。每天清晨,他就和其他隊員一起早早來到操場進行體能訓練。早飯后,別的隊員進教室總是姍姍來遲,他卻不落后一般的走讀生,總是早早的走進教室,進行早讀,開始一天的學習。下午第三節課后,班上的同學則在教室里上著文化輔導課或完成著家庭作業,他卻馬不停蹄地趕到舉重房,又開始兩個半小時的舉重訓練。吃過晚飯,又忙于老師布置的文化課作業,哪怕再累,也總是不折不扣完成。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正因為陸浩杰在學習上的辛勤付出,他每次考試總是在班上位居前五名,年級里也是名列前茅,做到了學習和舉重兩不誤。在2001年8月他第一次參加蘇州市中小學舉重比賽就獲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績。第二年獲得了第一名,以后的比賽中總保持良好的競技狀態。他當年的初中班主任老師因為不舍得陸浩杰小小年紀就這么吃苦,加上看到他在文化課學習上有這么好的潛力,總感到他不走讀書這路真是太可惜了,便找來其家長一起,多次勸說他放棄舉重,重走“書包翻身”的讀書道路。陸浩杰似乎有些動心了,但望著袁教練不舍而憂慮的眼神,想到他兩年來如父親般地關心照顧,想到自己在舉重上這么多的付出,想到自己當初為練舉重的倔強抗爭,便毅然再次選擇了舉重。2010年他入選江蘇省隊,同年入選國家集訓隊(備戰2012年倫敦奧運會)。在2012年4月舉行的“全國男子錦標賽暨奧運會選拔賽”中獲得冠軍,并打破抓舉的世界紀錄(張家港市第一個打破世界紀錄的運動員)。2012年8月獲得倫敦奧運會銀牌,2015年9月在福州舉辦的國際舉聯大獎賽中,獲得男子85公斤級冠軍,目前正備戰2016年巴西里約熱內盧奧運會。
“時光悠悠轉過淡淡韶華,那悠悠的書香,久久揮之不去,是閱讀編織了我最美好的時光。”這段文字摘自南沙中學香山文學社社報《映日荷》中的一篇文章,已升入高一級學校的小作者用真摯的情感、雋永的語言,抒寫了文學對自己的熏陶和影響。香山文學社正是通過豐富的活動,引領社員親近文學,走進文學,喜愛文學。每年開展詩歌朗誦會、故事演講會、文學晚會、讀書交流會、文學作品朗誦比賽、外出創作采風等活動,充分調動文學社員的寫作興趣,提高文學社員的寫作能力。每位語文教師在學校FTP上建立學生習作專用文件夾,及時收集學生的稿件,負責對本班學生所投稿件的修改和完善。文學社主編在所有稿件中選取優秀文章與學生面對面交流,引導學生對文章進行修改,定期向報刊推薦學生優秀習作,以此激發社員寫作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四)依托內引外聯、高標定位,推進項目建設。
南沙中學舉重隊與國家、省舉重隊一直保持密切聯系,國家隊、省隊教練以及從該校走出去的知名舉重運動員經常來校指導,他們不僅帶來先進的訓練方法,還提供最新的舉重運動信息,有效拓寬了舉重隊的眼界,提高了舉重隊的訓練水平。該校注重把握機遇,尋求政策支持,不斷加強與當地政府以及教育、體育等行政部門的聯系與溝通,邀請各級領導來校現場視察,最大程度上爭取政策支持和資金扶持。2012年5月,投資1800多萬元、設施先進、功能齊全、可承辦省級以上比賽的南沙中學舉重綜合訓練館竣工投用,為南沙中學進一步發展舉重特色提供了可靠的硬件保障。
香山文學社加強同知名作家、學者的聯系,經常性邀請他們來校對文學社員以及全校師生開展寫作指導;積極與各類報刊建立交流平臺,請報刊編輯對社刊《映日荷》進行指導;在省級以上媒體推出關于香山文學社的專題報道,不斷提升香山文學社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五)突出面向全體、全員參與,營造特色氛圍。
以“全員參與、發展個性、提升合力、促進發展”為原則,南沙中學每學年都要組織初一新生參觀舉重訓練房,開展榮譽教育;自編舉重操,作為大課間活動項目,讓學生人人參與(2011年7月,中央教育一套節目對此進行了專題報道);編寫《舉重》校本教材,作為初二年級的校本課程。弘揚“頑強拼搏、堅韌執著、展示力量、超越自我”的舉重精神,以此影響、熏陶、引領全體師生,并逐步升華、積淀為學校文化。
香山文學社發展社員同樣面向全體學生,每班少則15人,多則20人,每班有小組長,每位社員定期上交文章,社刊免費分發給全校師生閱讀。學校的教學樓和圖書館以“劉氏三兄弟”命名,學校布置了香山文學社辦公室和專用文學活動室,活動室內展示了文學社近年來獲得的各種榮譽和名師專家的題詞,為全體學生營造出良好的文學氛圍。近幾年,該校加大校園文化建設的投入力度,半農圖書館藏書達7萬余冊,在教室內外設置了標語、警句、自勉誓詞、作品園地等。濃郁的校園文化與辦學特色項目建設相得益彰、互為促進。
(六)重在堅持不懈、持之以恒,傳承特色文化。
學校特色項目建設,尤其是特色文化的形成,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個長期發展與積淀的過程,需要全體師生咬定目標,一步一個腳印去實踐、去探索。這當中,校長治校方略的一貫性顯得尤為重要。在幾十年的辦學歷程中,雖幾易校長,但每一任校長都認定并堅持舉重隊和文學社兩個特色項目,在學校發展規劃中給予特別的關注,在學校人力、物力、財力的分配以及制度建設等方面給予一貫的傾斜和支持(如多方協調解決舉重教練的編制,讓教練安心工作;將文學社輔導工作納入工作量等),最終形成了學校鮮明的辦學特色項目,并向特色文化建設邁進。
香山文學社,讓文學真正成為眾多南中學子詩意棲居的家園,心靈放飛的天地;南沙舉重隊,讓“頑強拼搏、堅韌執著、展示力量、超越自我”的舉重精神更加走心,成為南中人強大的心靈“磁場”,文武并舉的辦學特色,伴隨著日益豐腴的自豪感,讓每一位南沙中學的師生從內心深處發出豪邁的共鳴——做南中人,鑄南中魂!
“大江風正暖,揚帆遠航時”,在教育現代化的改革浪潮里,青春年少、理想飛揚的南沙中學,它的辦學特色和創新理念是全市教育改革發展的一個縮影。多年來,它一直秉承著“仁智”文化的核心教育理念,構建具有南中特色的自主性和科學性課程體系,并以精彩紛呈的社團活動為依托,面向全體,讓每一個學生特色發展,快樂學習,幸福成長。今天,站在全面深化教育改革、積極推進教育現代化的這個時間節點上,美麗南中正筑夢起航,又開始了新的出發。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