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耶魯大學工程創新與設計中心一角(資料圖片)
10月初,諾貝爾獎的公布再一次吸引了全球的目光。科學類的諾貝爾獎表彰了相關科學家為人類發展做出的卓越成就,包括寄生蟲疾病的治療、發現中微子振蕩和DNA修復的細胞機制方面的成果。然而,這些成就來自于這些科學家們畢生的努力和鉆研。從這些世界級科學家的科研經歷中,我們似乎可以找到一個共同的特點科學精神。這也是諾貝爾獎獲得者帶給我們的啟示。
近日,連續幾天公布的諾貝爾獎再一次吸引了全球的關注。10月5日,瑞典卡羅琳醫學院在斯德哥爾摩宣布將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中國女藥學家屠呦呦,以及另兩名科學家威廉坎貝爾和大村智,表彰他們在寄生蟲疾病治療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6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將201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日本科學家梶田隆章和加拿大科學家阿瑟麥克唐納,表彰他們在發現中微子振蕩方面所作的貢獻;7日,2015諾貝爾化學獎揭曉,瑞典科學家托馬斯林達爾、美國科學家保羅莫德里奇和土耳其科學家阿齊茲桑賈爾獲獎,因為他們在DNA修復的細胞機制方面的突破性研究。
迄今為止,諾貝爾獎已評選了115屆。諾貝爾獎對世界的科學發展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1957年諾貝爾物理獎得主李政道曾說,諾貝爾獎把人類文明提高到一個新的高度。推動和促進世界科技進步和人類文明發展的貢獻,是獲得諾貝爾獎的一大原因,也是科學家和研究者們投身科研、潛心研究的目標之一。那么,教育經歷、成長環境、老師啟蒙、興趣愛好、后天努力等,到底哪些因素對這些世界級的科學家產生了影響?他們的科學精神是如何形成的,又有哪些特質?
興趣和熱情,點燃科學夢想的火種
在很多人眼中,科學家這個稱呼略顯神秘,很多人小時候都有過長大成為科學家的夢想。2007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美國人奧利弗史密斯教授也一樣,7歲那年我看了一本關于超人的漫畫,從那時候起我就立志要當一名科學家,雖然那時候的我連科學家的確切定義是什么都不知道。
在史密斯眼中,科學家就是超人,可以變出各種各樣的東西,所以準確地說,我那時應該是想成為一個發明家。奧利弗史密斯的很多科學研究其實并不只是單純枯燥的理論,而是一些令人愉快的發明。比如我獲獎的研究所用的儀器設備,由于沒有現成的設備可以買,于是我自己做了一個。他說。
做科研重要的是在探索的過程中發現自己的興趣,奧利弗史密斯一直強調興趣在科學研究中的重要性。他建議學生一定要研究自己有興趣的課題,如果你不喜歡這個課題,你就去找你的導師給你換一個;如果他不答應給你換,那么,就換掉這個導師。諾貝爾獎獲得者的共同點都在于樂在其中,充滿信念。
200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戴維格羅斯告誡青年科學工作者說,年輕人要樹立遠大目標,但千萬不要把得諾貝爾獎作為自己的目標。如果要我給你們提出什么建議,那就是不要僅僅以能掙多少錢或者爬上什么位置作為你科學研究的動因或追尋的目標。
對于興趣,學校的啟蒙和培養不可少。學校在保證學生好好學習的同時,一定不要忘記培養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學習他們感興趣的。韋爾特曼說,我不是個好學生,因為學的東西太多,在初中的時候我竟然要學4門語言,我都沒有興趣。然而,他卻熱衷于理論物理學的研究,并在1999年獲得諾貝爾獎。
戴維格羅斯認為,大學真正的精髓在于真和美。遵照真實、追尋美好,這兩點是學習、研究的精髓,擁有這兩點,我們才能認為這是所真正的大學。格羅斯建議青年學子要做自己真正熱愛的事業。
我用自己的經歷告訴你們,在中學的成績考得好,并不等于將來你的職業發展會很成功。重要的是你們要找到自己的喜好和特長,并充分發揮它。1996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詹姆斯莫里斯在講述了自己求學路、成才的經歷時也提出忠告:對于青少年來說,保持一顆探索、好奇的心,對成才很有好處。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