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問人類在死之前還想做哪件事,法國人說,再給我一瓶葡萄酒;德國人說,再讓我演講一次;英國人說,讓我死在演講之前。這些描述體現了法國人的浪漫、德國人的嚴謹和英國人的幽默,那么中國人的特點應該用哪幾個詞來概括呢?今天我的課堂就將從國學的角度切入,為同學們解讀中國人何以為中國人。
10月12日晚,受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邀請,四川大學謝謙教授來電子科技大學講授《儒學與中國文化》。這門國家級精品課程在四川大學已開設近10年,本學期開始正式納入電子科技大學的文化素質教育課,這也是繼武漢大學四大名嘴之一李工真老師的《大學現代化》課程之后,2015年電子科技大學秋季人文精品講座課程在文學領域又一次邀請到的一位大牛。
謝謙現任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2011年參與主講的中華文化獲評為國家級精品課程,《儒學與中國文化》為其本人講授內容。他培養了碩士生70余名,博士生20余名,并榮獲教育部優秀教材獎二等獎1項,四川省教學優秀成果獎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他在天涯名為短亭長亭的博客頗具人氣。謝謙教授認為,賦予原本枯燥的傳統文化更多的生機和靈氣,讓學生了解儒學的基本精神和歷史影響,并認識儒家智慧在現代生活中的價值與意義,是培養大學生人文精神與人文關懷的重要手段。
課程中,謝謙教授以其深厚的文學功底和風趣幽默的語言,闡釋了儒學的基本精神、歷史影響與現代意義,啟迪當代大學生的文化自覺、文化認同與民族認同。他同時將儒家如何實現內在超越的人文智慧融匯于現代生活,幫助同學們對中華文化傳統的道德觀、價值觀、人生觀形成較完整的認識與理解,并從中汲取安身立命、成己成物的精神力量。
據悉,《儒學與中國文化》每周一晚7:30開講,共32個學時10次課,面向全校本科生開放,參與學生可獲得2個素質學分。后續《現代禮儀》和《哲學與人生》兩門課程也將相繼開課。
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相關負責人表示,素質教育基地將立足學生綜合素質提升,加大引進校外優質師資的力度,協同合力打造文化素質教育課程,拓展通識教育平臺,進一步優化學生知識結構,使文科的想象創意服務于創新人才培養,構建具有成電特色的本科通識教育體系。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