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九月是華中農大的迎新季,校園宿舍處處充滿著新生的朝氣。每一位學子都是華中農大珍貴的客人。他們因緣分來到這里,也因緣分與每一位同學相遇。在他們中間,有一些人,千里迢迢坐火車五十多個小時只為學習更多的知識、認識更大的世界;有一些人,愿從少數融到多數,與其他民族的同學一同生活一起學習;還有一些人,跨越大洋來到亞洲,一心只為實現自己的夢想、學習東方的文化他們,是華中農大特殊的構成,卻也是美麗的風采。
(文|校團委通訊員崔越 圖|校團委通訊員郭儀雄)九月是華中農大的迎新季,校園宿舍處處充滿著新生的朝氣。每一位學子都是華中農大珍貴的客人。他們因緣分來到這里,也因緣分與每一位同學相遇。在他們中間,有一些人,千里迢迢坐火車五十多個小時只為學習更多的知識、認識更大的世界;有一些人,愿從少數融到多數,與其他民族的同學一同生活一起學習;還有一些人,跨越大洋來到亞洲,一心只為實現自己的夢想、學習東方的文化他們,是華農特殊的構成,卻也是美麗的風采。
我想在這里生活的更精彩
早上7點40分,武漢的天剛剛擦亮,高哈爾努爾艾肯(下文均以其名稱呼)提著厚重的行李箱從武昌火車站走出,沒有家人的陪同,她單槍匹馬踏上了武漢這片土地。初次感受到武漢的氣息,高哈爾內心是激動地:從伊犁到武漢,我轉了兩趟車,買不到硬臥,便坐了五十多個小時,終于來到了武漢!
五十多個小時硬座后的疲憊
高哈爾是學校2015級經管院工商管理類的一名新生,作為一名享受國家全面貫徹素質教育政策的孩子,2011年她從伊犁來到了天津,進入國家專設的內地新疆高中班,開始了新的學習生活,在經過四年學習后,她如愿以償考入了華中農大。我很感謝國家,高哈爾說道,國家為了給新疆培育人才,為了讓新疆的孩子走出去,實施了很多計劃。也讓我發現世界很大,讓我認識了好多內地的朋友。
高哈爾利落地收拾東西
來到新宿舍后,高哈爾面對室友有些羞澀,但不一會兒她便開始利落地打水、擦桌子、收拾物品離家遠,不忍心爸爸媽媽坐那么長時間車來送我,所以我更要照顧好自己,努力學習。
我喜歡武漢,我更喜歡我們的學校,我想在這里生活的更精彩!笑容爽朗的高哈爾擁有著擋不住的迷人光彩。
最美好的祝福送給你
來到華中農大,是藏族姑娘旦增普赤的第一次,羞澀的她一見面就對舍友獻上了潔白的哈達,哈達在我們西藏是很神圣的東西,我從家鄉來到武漢,把最美好的祝福送給你們。她帶著高原紅的臉龐羞澀的笑著。
旦增普赤向大家展示哈達
旦增普赤帶來了藏族服飾
旦增普赤是學校植科院植保1504班的一名新生,在家鄉讀書時,她非常刻苦,雖然西藏每天八九點天亮,但是她一直都是五點起,在上完十二節課程后十一點多再回到宿舍。初識大學,她不禁感嘆:學校好大,綠化好棒!真的很喜歡這里。
旦增普赤帶來的糌粑
提起藏族,她主動向大家分享著藏族的特色,說話中眼睛里透露著自豪。這是青稞磨成的粉,它叫糌粑,每天用熱水或者酥油沏上,特別香;這個是我們的藏族服飾,深色的長袖長袍,帶有具有民族風情色彩艷麗的束腰
旦增普赤純潔而又神秘,從西藏走來,帶著美好的期盼。
我很喜歡中國,很有意思
國際學院一直是華中農大一個具有神秘色彩的地方,這里有來自巴基斯坦、哈薩克斯坦、韓國等多個國家的國際友人,他們漂洋過海來到華中農大,為得就是在這里學習知識,實現夢想,更加了解東方。
留學生報到日,新生正在填寫資料
今天是外國新生報到的日子,園藝專業的馬克(音譯)正熟練地幫助留學生填寫資料,當年馬克等一百個留學生從非洲莫桑比克等地來到學校學習,今年已是大四。難以相信漢語說的非常通順的他僅僅學習了8個月的中文,面對大家的夸獎,他自豪的用中文說道:這就是說明一件事,沒有做不成的事,只要你愿意去做。
來自巴基斯坦的留學生
來自巴基斯坦的大一留學新生KAZMI SYED MUHAMMAD MUSUM向大家介紹自己:我來到中國,是想學習昆蟲學,我的爸爸媽媽非常支持我來中國,我很喜歡中國,很有意思。談及如何與中國朋友交流,他很開心的說道,我很想學習漢語,但是我覺得它的語法和發音都很難,不過可以讓大家教我漢語啊!順便他還頑皮的向大家說你好拜拜之類的自學漢語,惹得大家笑聲不斷。
近年來華中農大留學生交流愈加頻繁,針對少數民族飲食開設清真食堂等措施,始終尊重少數民族風俗,使得留學生及少數民族同學與其他同學享受同樣自在的生活。并且學校已多年在偏遠地區招生,努力促成人才發展,2015年在新疆、西藏、甘肅等西北偏遠地區共招生近百名。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