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大學畢業的張凱寧,即將迎來他創業以來最繁忙的一個月:一頁記滿日程的時間表,顯示著從8月26日到9月24日需要跑的各種創業大賽的日程,沒有一天停歇。
一個創業孵化器推薦參加的高大上的經濟論壇、據說有俞敏洪參加的一個Coco Space活動、校友會的創業路演、一些金融機構組織的創業比賽、企業家協會組織的比賽、杭州青年互聯網創業大賽張凱寧一口氣說出了十幾個他將要參加的比賽和活動。
就是現在,我還在打著吊瓶奔跑。他說,有的比賽已經拿到正式的邀請函,有的申請了還在等通知,有的連自己都還沒搞清楚,就被邀請去參加決賽了。
自創業以來,邀請張凱寧參加比賽和活動的電話幾乎隔兩天就有,最近天天有,真的快跑暈了。因為比賽太多,張凱寧已記不清楚各個比賽具體的名稱和主辦方,只能記住舉辦的時間、地點。
參加這些活動,張凱寧的身份只有一個:大學生創業者。
忙碌的跑賽者
前半個小時張凱寧還在醫院里輸液,后半個小時就已經在去銀行的路上,聲音沙啞到話都快說不清了。作為一個沒有資源和閱歷積累的大學生創業者,張凱寧把參加各類創業大賽和路演活動作為自己迅速拿到投資、獲得資源和渠道的最好方式。
花在各類創業大賽和路演活動的時間甚至遠遠超出了他們做項目的時間。一些大賽的評委和投資人,將這些人稱為跑賽者。
比張凱寧還忙碌奔波的,還有西安美術學院的大四學生杜浩宇,今年6月起,他和團隊一口氣報了27個創業比賽,要完成這些比賽,他需要不停歇地往返于陜西、湖南、廣東、天津等地。
報名的時候算好了時間,所以時間上沒沖突。杜浩宇說,這些比賽信息大都是在網上搜索得知的,一搜就能出來好多。
對這些創業大賽,杜浩宇坦言,自己最看重的是獎金和評委的名氣。獎金多的自然吸引力大一些,如果有大牌的評委可能會多很多機會。杜浩宇認為,這是很多創業者參賽需要考量的重點。
帶著這樣的標準跑賽,他經歷了參賽手冊就三頁打印紙的水貨比賽,也坐過幾十個小時硬座翹課去見優秀的創業導師。為了準備這些比賽,杜浩宇和他的團隊成員時常需要熬夜,凌晨兩三點睡,早上七八點起床。杜浩宇時常形容自己就像打了雞血。有的比賽獲了獎,多數比賽的結果都不太理想。
但通過這些比賽,杜浩宇嘗到了甜頭,認識的新朋友成了他最重要的客戶,不管得不得獎,都值了。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