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39屆ACM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全球總決賽上,校代表隊在ACM全球總決賽上獲佳績。(左一為劉春英老師)
多年來,杭州電子科技大學的劉春英老師只專注于一件事情——輔導ACM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簡稱ACM 競賽)。這個由國際計算機學會主辦的比賽,是最具影響力的大學生計算機競賽。
為此,他收獲了“金牌教頭”的稱號,卻險些與“教授”這個頭銜擦肩而過。
按照此前的評聘規則,評上教授必須有突出的科研業績和成果。這對常年把心思投入在教學和競賽培訓的劉春英來說,是一個嚴苛的標準。2008年評上副教授后,他一直沒有申報教授職務。
“十年多了,我現在只能做也只會做就是教書和ACM競賽了。”這句坦誠之言,道出了他的無奈。
幸運的是,在最近杭電的職務評定中,劉春英被破格評晉升為教授。他這個教授,和傳統的科研型教授還不一樣,叫做“教學型教授”。
他也是2014年浙江省出臺規定,明確浙江高校各級各類專業技術職務評聘自主權下放后,該校第一個破格晉升的教授。
3次帶隊闖進國際編程決賽
學生是職場的“香餑餑”
在杭電,劉春英有兩個外號。一個是響當當的“金牌教頭”,一個是接地氣的“老劉”。
叫他“金牌教頭”,是因為他在競賽培訓上有份閃亮的成績單:帶隊3次闖入ACM競賽全球總決賽,與“985”、“211”高校的編程高手,以及世界各國的名校學子同場競技,并獲得最快解題獎等多個獎項。
但劉春英的學生,還是更喜歡親切地喊他“老劉”。現就職于谷歌的胡浩,曾兩次帶領團隊成功闖進ACM競賽全球總決賽。這匹后勁十足的黑馬,就是被“老劉”挖出來的。
“大一時因為興趣常常到老劉的網站做訓練題,有時來了興致就做到凌晨三四點,沒想到老劉就這么關注到了我,我這個上大學前幾乎都沒接觸過電腦、更不懂編程的人,被老劉勸到了集訓隊。”
在編程界,ACM競賽有著重要的地位,不少企業會在招聘時格外關注獲獎的學生。去年,劉春英的一個學生被某網站看中,開出了該公司本科生起薪的新記錄——年薪19萬元。
劉春英電腦的桌面,是一張大合照,照片上是23張年輕而明媚的笑臉。這是劉春英帶領集訓隊參加第八屆浙江省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時,和23位愛徒的合影。現在,這23人中80%供職于世界五百強企業,其中1人在谷歌,2人進入微軟,5人進入百度。
教學科研無法兼顧
晉升之路受阻
雖然競賽培訓讓劉春英名聲在外,但也差點兒扼殺了他的“教授夢”。
根據杭電以前的評聘規則,工科類教師要評上教授,必須符合“主持過省部級及以上科研項目,以第一作者在國內核心期刊及以上發表學術論文3篇以上,取得授權國家發明專利”等條件中的兩項。
“按照原來的職務評聘體系,我連申報教授的基本資格都不具備,因為科研成果確實太少了。”劉春英說。
這些年,劉春英的時間全都花在了教學和競賽輔導上。學校的月賽、季賽,寒暑假的集訓,全國五個賽區、國際總決賽的集訓……把他的時間占得滿滿的。
除此之外,他還牽頭搭建了杭電ACM在線測試系統網站。目前該網站已成為全國使用量最多、年提交量第一的ACM競賽網站。作為管理員,網站的維護和改進工作都是他一人承擔。
評聘辦法改革
專注教學也能評上教授
教學和科研無法兼顧,向來是高校教師的一大難題。2014年,浙江省人力社保廳和教育廳出臺規定,明確浙江高校各級各類專業技術職務評聘自主權下放,實行自定標準、自主評聘、自主發證。
隨后,杭電出臺了相關的制度,將教授分為教學研究并重型、科研為主型、教學為主型、社會服務與推廣型、教學科研(國防軍工)型。
其中教學為主型,正是為那些長期從事公共基礎課程、專業學科基礎課程,在教書育人和人才培養上做出了突出貢獻的老師,提供了職務晉升的通道。
杭電人事處處長邵根富說,“教師本來就應該實行分類管理,教師的學科、專業、發展目標不一樣,專業技術職務評審實行‘一刀切’,不符合高校的實際。”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