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鄉教育如何均衡發展,不是硬捆在一起“拉郎配”。30日,重慶市教委召開全市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捆綁發展暨領雁工程工作視頻會。記者了解到,到2017年,全市城鄉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普遍達到辦學標準、教育質量標準和“百姓身邊好學校”要求,實現區(縣)域內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目標。
好學校與農村學校或薄弱學校捆綁發展
據悉,2010年10月,重慶市正式啟動農村中小學“領雁工程”。通過“一對一”幫扶方式,我市將100所城鎮優質中小學(示范學校)和100所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項目學校)結成對子,實施立體培訓、開展考察學習等方式,讓示范學校和項目學校建立常態化交流機制。
據《重慶市教育委員會關于深入推進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捆綁發展工作的試行意見》,全市在區(縣)域內實現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結對幫扶全覆蓋,每一所相對優質學校都要捆綁至少一所農村學校或薄弱學校發展,每一所農村學校或薄弱學校都至少有一所相對優質學校捆綁幫扶,實行校校牽手、強弱結對,捆綁考核、聯動發展。
市教委主任周旭表示,“領雁工程”通過農村中小學和城鎮優質中小學結成對子互助發展的模式,有力促進了城鄉教育的均衡發展,“捆綁發展,是廣義上的捆綁,核心要義是以強扶弱、以城帶鄉、一體發展。”
對口幫扶 實現義務教育基本均衡
據悉,在二期領雁工程方面,城市發展新區、渝東北生態涵養發展區、渝東南生態保護區各區縣,將分別確定3-5所農村中小學,作為市級領雁工程項目學校;在主城區和其他區縣,選擇部分優質義務教育學校予以對口幫扶。
周旭談道,到2017年,全市城鄉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將普遍達到辦學標準、教育質量標準和“百姓身邊好學校”要求,實現區(縣)域內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目標。
化大追求為小行動 城帶鄉和集團化辦學
“化大追求為小行動,教育是做的哲學。”重慶市巴蜀小學校校長馬宏在工作會上,圍繞以城帶鄉和集團化辦學經驗發言,表示和酉陽縣麻旺小學實施領雁工程的過程中,研發了《巴蜀文化標準》,將辦學成功顯性化,并以“超市菜單”的形式,供麻旺小學自主選擇,共同實施。
“領雁工程,不是再辦1個、2個、多個巴蜀,這也不可能做到,而文化的相互影響與融合,才會展開各所學校各美其美的重慶基礎教育的新圖景。
優質教育進入尋常百姓家
上海方略教育集團馮恩洪教授,在會上回顧了三年來領雁工程的經驗和成效。馮恩洪表示,“優質教育應該進入尋常百姓家,捆綁是手段,發展是目的,捆綁的核心是價值取向的捆綁,教育價值觀要翻轉。”
馮恩洪表示,由20個專家組成的專家組對“領雁工程”一百所項目學校進行了總體評估,評估報告顯示,項目學校在“領雁工程”總目標的引領下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成果。
馮恩洪說,“特別是在教育改革的深水區,課堂教學改革,專家組的評估是,考核滿分是45分,而該項目得分超過40分的學校占參評學校的85%。”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