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gress id="6tu77"><bdo id="6tu77"></bdo></progress>

<tbody id="6tu77"></tbody>

        1. <samp id="6tu77"><ins id="6tu77"><u id="6tu77"></u></ins></samp>
          <tbody id="6tu77"></tbody>

          <samp id="6tu77"><ins id="6tu77"><u id="6tu77"></u></ins></samp>
        2. <progress id="6tu77"><bdo id="6tu77"></bdo></progress>
          <samp id="6tu77"><ins id="6tu77"><ruby id="6tu77"></ruby></ins></samp><tbody id="6tu77"></tbody>
          <samp id="6tu77"></samp>
        3.  
          職校光有高“就業率”不夠,更要提升人才“含金量”

          首頁 > 

          高教

           > 職校光有高“就業率”...

          職校光有高“就業率”不夠,更要提升人才“含金量”

          在職業教育業內有句行話:職業教育要始終盯住兩個市場:一是人才需求市場,二是招生市場。說的是生源、人才培養定位、市場需求等事關職業教育定位、發展與人才培養質量的大問題。

          在各種教育類型中,與市場結合最緊密的,當屬職業教育。職業教育發展至今,始終面臨高就業率與低社會認可度的矛盾,但仔細想想,其實問題不難破解,職業教育不僅讓所培養的學生找到工作,更要讓他們成為社會急缺的緊俏人才,不但要獲得較高的薪酬,更要有較高的社會地位。

          前兩年,中國領導人訪問德國時曾向德國總理默克爾贈送了一把小巧精密的魯班鎖,這把魯班鎖為制造者在一臺德國品牌的數控機床上制造而成。其寓意,既是向制造業祖師爺魯班致敬、展示中國的制造工業,也是向德國人民傳遞友誼。這樣一件受到德國人民高度贊譽的作品,正是出自天津中德職業技術學院3名90后學生之手。他們的創意、工藝設計、材料選擇,均展示了中國職業教育培養人才的高水準。

          設想一下,當這樣揚我國威揚職業教育之威的例子越來越多,當職業教育所培養出來的人才個個含金量十足,受到人才市場的追捧,當職校畢業生真正成為中國制造的生力軍,職業教育社會認可度的提升,必將不再遙遠。

          一所國內示范校,為何一下子停招6個專業

          決定停招這些專業的過程是痛苦的,但也是必需的。對于學校來說,是一個重大而審慎的決定。回憶起2015年在現有22個專業中,一下子停招6個專業的過程,北京財貿職業學院院長王成榮說道,2015年,基于北京市產業結構升級的需要,以及近兩年,職業院校普遍面臨的生源銳減的嚴峻挑戰,學校召集各院系負責人,審慎評估了每個專業的優勢、劣勢以及未來前景,痛下決心,停招了計算機、廣告設計與制作、文秘、稅務、國際商務、旅游英語等專業,將這些專業或調整并入其他專業,或充實為新的專業方向;同時新增空乘專業、視覺傳播設計與制作專業、中外合作旅游管理專業等。

          新增的專業方向,顯然經過了科學考量與深入調研。北京財貿職業學院坐落在北京市通州區,2019年,環球影城將在這里投入使用,加之坐落在河北廊坊與北京大興交界的首都第二機場的投入使用,到那時,會需要一大批高素質的職業技能人才,考慮到學校的傳統優勢和服務區域經濟的功能,我們必須應時而動、應需而動。王成榮介紹。

          天津中德職業技術學院在人才培養方向上也是如此,作為中德兩國政府在職業教育領域重要的合作項目,學院在國內率先引入德國享譽世界的雙元制職業教育理念和模式。作為天津市百萬技能人才培訓計劃的參與單位,學院已經結題驗收的13個職業技能培訓涵蓋了飛機鉚裝、風能風機維修等高大上的行業,70%在戰略新興產業和裝備制造業,將目光直接定位于中國制造2025與國家經濟結構轉型升級。

          校企合作、訂單式培養、雙師制,不能只是口號

          已經放寒假了,走進北京市昌平職業學校,360自助創業平臺上還是一派繁忙景象。工作人員正忙著在線為客戶維修電腦、恢復硬盤,經過了解,記者得知,平臺上的工作人員,既是二年級的學生,也是360訂單式培養的實習期員工,在之前兩年的學習過程中,有一年多的時間都是學校與360合作培養的。盡管仍在實習期,每個月的收入也都能拿到幾千塊,畢業后成為正式員工,月薪可以過萬。而且,工作是基于互聯網,可以隨時進行,無論在家里、在學校,還是在公司。河北籍學生孫闊遠對記者說這番話時,充滿了自信與對未來的美好期望。

          與360自助創業平臺類似的校企合作項目,在北京市昌平職業學校還有很多,該校副校長鄭艷秋介紹,2015年底,學校做了一件大事,與京東集團合作,成立了京東農村電商生態中心。之所以說這是件大事,因為這意味著京東農村電商基地將落戶在學校。學校與京東的合作,不僅立足于人才培養,還將覆蓋北京市昌平區的農村電商培訓、農村生態農產品的生產與銷售等全過程。鄭艷秋談道,這是學校主動與企業合作、與行業深度融合的嘗試。不久之后,我們的學生不僅可以進入京東集團工作,還可以從事電商培訓、基于互聯網的農產品銷售等工作。他們的學習過程就是實踐的過程,學校內外、課堂上下、就業前后有效銜接。等這些孩子畢業時已經是成熟、高水平的從業者。

          天津中德職業技術學院校企合作辦公室主任、繼續教育學院院長周泓介紹,中德的一塊金字招牌正是借鑒了德國職業教育雙元制教育模式上的訂單式培養,即入學即入職的模式,從學生中為企業定向培養最需要、最適用的技術技能人才。像制造業最緊俏的機械工種,學院與行業巨頭博世力士樂共同舉辦雙制訂單班,按照德國雙元制模式,聯合培養精密機械工工業機械工和機械電子工,截至目前,已連續舉辦四期,全部入職博世公司。

          在王成榮看來,從服務區域經濟的高度,職業學校與企業的合作,不僅停留在人才培養層面,還應主動充當企業發展智庫的角色。舉例說,在全國甚至海外都已經頗有名氣的大董烤鴨與菜百集團,不僅掌門人或高層經理是北京財貿職業學院的畢業生,企業的發展也離不開學校為其提供的咨詢與發展建議。

          從被動到主動,職業院校當提前籌劃布局

          北京市教委職成處處長王東江介紹:為了應對高端制造業回流本土、低端制造業進軍東南亞的趨勢,實現由制造業大國向制造業強國的轉型,中國提出中國制造2025,職業教育勢必承擔起重要的使命,因此,《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明確提出要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當前,職業教育還面臨著一系列嚴峻的挑戰,生源下降等原因給職業院校帶來了生存發展的挑戰,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給職業院校帶來了專業設置、人才培養模式的挑戰,人力資源素質的提升給職業院校師資隊伍水平帶來了挑戰,信息技術的瞬息萬變給教學手段和教學方式帶來了挑戰。這都倒逼職業教育必須優化專業布局和人才培養方案,切實提高人才培養的含金量。

          從被動而行到主動求變,王東江建議,職業院校應該理念超前,同時超前調研,要加強與區域內發改部門的合作,跟上區域產業園區或者新項目的建設速度,結合原有特色專業基礎,進行新型人才的方向性培養,并做到早于項目建成,培養出所需人才。

          職業教育急需在招生模式上有所突破。天津中德職業技術學院院長張興會坦言,就業看漲是對職業教育最直接的促進,但扭轉社會偏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當然,為了提升職業教育競爭力與社會認可度,還有一系列深層次矛盾亟待破解。王東江談到,目前各單位普遍按照學歷定工資,而非按照崗位定工資,直接導致了學歷崇拜等趨勢。同時,職業院校學生的學歷上升通道盡管局部打通,但仍受到升學比例的限制,直接影響到學生積極性。加之目前職業資格證書與文憑分屬人力社保部門與教育部門管轄,均不利于高技能人才的培養。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

          查看全部

          推薦文章

          猜你喜歡

          附近的人在看

          推薦閱讀

          拓展閱讀

          相關資訊

          最新資訊

          網友關注

          ?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