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gress id="6tu77"><bdo id="6tu77"></bdo></progress>

<tbody id="6tu77"></tbody>

        1. <samp id="6tu77"><ins id="6tu77"><u id="6tu77"></u></ins></samp>
          <tbody id="6tu77"></tbody>

          <samp id="6tu77"><ins id="6tu77"><u id="6tu77"></u></ins></samp>
        2. <progress id="6tu77"><bdo id="6tu77"></bdo></progress>
          <samp id="6tu77"><ins id="6tu77"><ruby id="6tu77"></ruby></ins></samp><tbody id="6tu77"></tbody>
          <samp id="6tu77"></samp>
        3.  
          月薪差預期千元 求職者:滿意工作比女友還難找

          首頁 > 

          人才

           > 月薪差預期千元 求職...

          月薪差預期千元 求職者:滿意工作比女友還難找

          首選職業都不是普工、頻繁跳槽造成社保停繳、到外地求職食宿費耗不起……連日來,武漢晚報記者通過跟蹤調查方式,對8位70后到95后普通求職者的求職預期、社保繳納情況、求職成本進行了探訪。

          武漢晚報訊 一周過去,他們找到工作了嗎?符合心理預期嗎?昨天,記者回訪8名求職者,其中3人還沒找到工作,已找到工作的3名男性仍是做普工。

          連跑6天一無所獲

          從2月17日開始,27歲的李晶就奔波于武漢各種招聘會。直到昨天,一連跑了六天招聘會的他工作仍無著落。

          “早知道不辭職了。”身心俱疲的李晶有點后悔。他的上一份工作是在武漢一家知名電器工廠做一線操作員,包吃住,扣除“五險”,他每個月拿到手的錢有3000多元,加班多的時候能拿到4000元。不過很辛苦,每天工作至少十小時,還要白、夜班兩班倒,父母怕他身體熬壞了,讓他辭職了。

          李晶此前的4份工作全是“普工”。這次求職,他想換個崗位,嘗試應聘過文員和技工,但他專業與文員崗條件不符,技工崗位又都需要持證上崗,沒什么一技之長的他,找得最多的還是普工崗。可是,今年待遇稍好的大企業用工減少,招人不多,中小企業待遇只有兩三千元,還要“三班倒”,李晶找來找去也沒找到滿意的工作。

          24歲的胡佩和李晶情況差不多。他家在黃岡,在武漢找了四天工作沒著落后,胡佩在元宵節前回家了。“我不想再進工廠了。”昨天,胡佩在電話中告訴記者,他本想找份類似“招聘專員”的工作,但很多單位都要求招女孩子。“工作太難找了。如果家里能安排,我就回老家工作。”

          不得已還是當了普工

          8名求職者中的5名男性都不愿意再進廠做一線普工,但其中3名求職數天后,還是不得不再進車間“重操舊業”。

          “沒有一技之長,學歷也一般,很難擺脫普工身份。”迫于生活壓力,年紀最小的王明成昨天已開始在武漢一家制造企業上班。

          王明成今年21歲,家在隨州,畢業后南下深圳打工,去年談了個女朋友。擔心“異地戀”會黃,再加上家里人都希望他回離家近的武漢工作,王明成年前辭職了,一過完年就開始跑招聘。對互聯網行業感興趣的他本來想做網絡銷售,可問了幾家企業,發現銷售底薪太少,必須靠業績,食宿、社會保障等方面也不如制造行業健全,思來想去,王明成還是干了“老本行”。

          “還是得先養活自己。”王明成還有個妹妹,雖然他年紀最小,但比起其他年輕人,王明成務實很多。他說過年在家他就算過,如果找不到“包吃住”的工作,光是房租就難以承受,就別說每個月還要存錢了。“父母年紀大了,不想讓他們操心。”

          年紀最大的尹華平已經有五六年的一線操作員經驗,這次求職本來是想去“生產文員”(主要是配合生產經理處理文件)崗位,但好一點的企業都要求至少大專學歷,高中畢業的學歷不夠。“女兒9歲了,我得養家,普工就普工吧。”昨天,已經在一家企業上了兩天班的尹華平說。

          實際月薪比預期少1000多

          不過尹華平已經是8名求職者中最“幸運”的了,扣除五險,實際薪酬可以拿個4500元,離預期薪酬5000元差得不遠。

          “第一個月2800元,3個月轉正后說是能拿3000多元,但具體還得看廠里的產值。”王明成在深圳時每月薪酬3500元左右,這次回武漢求職,他沒給自己定太高的預期,雖然和在深圳的薪酬有一點差距,但還在他的接受范圍,“畢竟剛剛畢業,慢慢來。”

          而唯一的本科生譚俊的實際薪酬和預期就差不少。譚俊找到光谷一家規模中等的制造業做“生產文員”,扣除社保后每月到手的錢是3100元,他的預期薪酬是稅后4500元。“工作也不是很理想,應該會再找。”譚俊現在也已經開始上班,不過學電力工程的他想進大型電力企業從事與“強電”相關的工作,現在的工作只是過渡。

          3名女孩子找工作要順利一些。昨天,跑了一周招聘會的90后女孩鄧婷找到一份會計的工作,今天開始上班。轉正后工資3000元,雖然比預期少了近千元,但她已經知足了。張敏找了份保險銷售員的工作,有銷售經驗的她希望能努力做出業績。陳圓雖然還在找,但也已經有幾家意向企業。

          年輕人要有一技之長

          “進制造業的年輕人還是要有一技之長。”國家高級人力資源師、華中人才副總經理薛莉認為,對于年輕人來說,一線普工的確不是長久之計,從產業規律看,當前以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技術深度融合為特征的智能制造模式,正引發新一輪產業變革。“簡單說,制造業正在換代升級,將來簡單工作能用到人力的地方越來越少。”

          但是,技能類人才仍然很吃香,也是整個社會朝專業化、精細化發展的必然趨勢。尤其是武漢,正處于承接產業轉移的大環境,企業用工主體需要大量的中高級技能人才,很多生產高精尖設備的生產制造業都需要“熟手”。“年輕人如果有心、能吃苦,關注自動化、大數據、傳感器等先進技術,不愁沒有前途。”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

          查看全部

          推薦文章

          猜你喜歡

          附近的人在看

          推薦閱讀

          拓展閱讀

          相關資訊

          最新資訊

          網友關注

          ?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