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黑龍江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充分調動廣大干部積極性,不斷提升工作精氣神。”“干部干部,干是當頭的,既要想干愿干積極干,又要能干會干善于干,其中積極性又是首要的。”
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指出,“堅決整肅庸政懶政怠政行為,決不允許占著位子不干事。”“健全激勵機制和容錯糾錯機制,給改革創新者撐腰鼓勁,讓廣大干部愿干事、敢干事、能干成事。中國改革開放30多年的輝煌成就,就是廣大干部群眾干出來的。”
這一系列重要論述,不僅贏得了現場的陣陣掌聲,近來也在廣大干部群眾中引起了強烈反響。
加上兩會上代表委員熱議的“新發展理念”“新常態”“供給側改革”等等多個高頻詞如何化為現實,一段波瀾壯闊的新征程即將展開,一幅“決勝階段良好開局、上下同欲競相發展”的藍圖正在徐徐繪就,這必將引領我們不斷抵達發展新高度、開辟發展新境界。
國運興盛系于教育。學校的發展概莫能外。
到2020年,把學校建成全國一流財經特色名校,是時代賦予我們的崇高重要使命,也是時代賦予我們這一代人的難得機遇,更是所有財大人的共同愿景。
但是,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發展的道路上面臨多重困難和嚴峻挑戰:“與全國同類高水平大學相比,與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相比,與師生員工的期待相比,學校在人才培養質量、科學研究水平、社會服務能力、文化傳承創新等方面還存在較大差距……”
客觀剖析現實,這既來自于客觀環境,更有主觀因素使然。
正如王邵軍書記在學校新學期處級干部會議上所言,“比較突出的問題有:一是精神狀態不佳,學校上下奮發有為、追求卓越的進取精神不足,還沒有進入最佳的競技狀態……五是作風松懈、紀律散漫現象比較突出,部分干部缺乏擔當精神。”
怎么辦?
等,不是辦法;熬,也沒有出路;混,無異于自尋末路。
誰來干?咋干好?
每一位師生員工都是學校事業發展的根本依靠力量。實踐證明,越處于改革的攻堅期,越需要匯聚眾智、增強合力;越處于發展的關鍵期,越需要凝聚人心、眾志成城。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我們建設全國一流財經特色名校的決心和信心絕不能動搖,更不能猶豫和徘徊,這是學校一切改革發展舉措和行動的最大依據,也是全體財大人的最大共識。“志同不畏遠,登高不懼難”,在這樣的一個發展節點上,更需要各級領導干部提振干事創業攻堅克難的“精氣神”!
何謂“精氣神”?古人說的“夫戰,勇氣也”、“哀兵必勝”,“合軍聚眾,務在激氣”,現代人說的“軍隊要有士氣,社會要有民氣,人生要有志氣”,都是說的這個理兒。
因為,學校正值爬坡過坎,正是我們咬緊牙關的時候,也是我們屏息聚力的時候,更是我們比拼意志的時候。我們必須以釘釘子的精神,心無旁騖地干,鍥而不舍地干,憑實立身、以實為尺。
因為,全國一流財經特色名校等不來,我們必須像燕子壘窩一樣練好耐力,保持定力,一步挨著一步走,一年接著一年干,積小勝為大勝。當改革的促進派、又當改革的實干家,要靠行動來說話。以“開弓沒有回頭箭”的姿態,拿出不達目的不回頭的干勁,不等不靠,對學校黨委行政確立的部署、項目、計劃,要爭分奪秒,抓好落實。
因為,學校事業加速發展,容不下“花架子”,來不得“嘴上功”。實現目標,要實干苦干打硬仗;面臨困難,要不言苦不懈怠。我們的唯一選擇就是堅定地干、大膽地干、扎實地干、精準地干、決不回頭地干,別無他途。
目標是努力的方向,也是行動的指南。每一位干部都要像卓志校長強調的那樣,“以良好精神狀態參與學校改革與發展;以敢于創新的精神開創學校新局面;以勇于擔當的勇氣破解發展難題;以優良的工作作風推動各項工作落實”,“以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攻堅克難的拼搏意志、只爭朝夕的緊迫勁頭,通過抓好發展戰略重點帶動發展全局,提升質量、改善效益,以新的發展理念持續推進特色名校建設”。
“道雖遠,不行不至;路雖難,不為不成”。我們正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現在,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實現“全國一流財經特色名校”的奮斗目標,比以往的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實現這個目標。
發展之際肯擔當,改革關頭勇者勝,憑的就是那么一股子信心、闖勁和勇氣。
春天用汗水播下點點希望,秋天必將收獲累累碩果。
面向未來,我們沒有理由不充滿必勝的自信。
為者常成,行者常至。只要我們起而行之,凝神聚氣,摒棄庸懶散,勇于創闖新,橫下一條心,沉下身子、甩開膀子,始終保持銳意創新的勇氣、敢為人先的銳氣、蓬勃向上的朝氣,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迎難而上,穩扎穩打,就一定會趟過深水區、爬上陡坡、邁過高坎,開辟新天地,看到無限風光!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