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由青島高新區管委,青島市教育局,中國教育網聯合主辦,青島高新區投資促進局,青島高新區社會事務局,博格思加州學校承辦的“2016基礎教育國際化中美高峰論壇”在青島舉行。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教育部部長Tom Torlakson,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副秘書長宗瓦,青島高新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尚立群,青島市教育局局長鄧云鋒,以及來自國內外的專家學者與知名中學負責人出席了此次論壇。論壇圍繞我國基礎教育國際化人才培養發展情況、青島基礎教育國際化發展、加州教育國際化與中國的交流情況、以及國際課程和國內課程的融合與發展進行了廣泛討論。
會上,北京八一學校國際部學術校長Martin Thompson帶來主題為“Balance Between East and West in Modern International Education”的演講。他認為,完全借鑒西方的教育體系也是不好的,可以超越那個體系,我們不要討論中西的對立,應當討論中西的融合,把兩者的優勢融合起來。
如何讓我們的學生從中都能學到知識呢?第一件事情就是實際化,當我們把國外的老師、國外的教學人員帶到這里來的時候,他們有不同的想法、不同的觀點,有的時候西方的老師會覺得邊緣化了,因為他們不理解我們的文化、語言,他們不理解我們的課程設置,在八一很幸運的是我一來就是國際教育部的學術部的校長,這樣我能更好地與我的中國同事合作,能夠真正的把兩個系統的好處結合起來,有的時候我們也會爭吵,但是大多數情況下可以達成共識,這樣也就建立了一個很好的模式和模型。
將中西教育融合達到平衡,我們的孩子在未來把東西方的理念結合起來,重要的是,要把中國教育的特點和西方教育的特點有機結合起來,更好地發揮他們的長處,這就是我們在全球化當中所要強調的。
以下為演講實錄:
在聽完大家的演講之后,我不得不說我非常的高興,我將會更加信心十足的去工作,現在我們所做的工作就是為中國的學生帶來國際的教育,這也是目前我的工作重心。這也是我一生的工作和追求,我來到中國是因為我受到的是美國式的教育,我可以看到有很多學生并不是很勤奮,我也看到亞洲的學生學習非常的勤奮,他們的動力也非常的強,所以說基于此,我來到了中國,非常幸運的是,我去一個國際學校在那里學了兩年,又有機會去了八一學校作為校長,八一到現在已經經歷了很多的改變,國際部也是在一直推動這個過程的發生,我們的策略和方法就是如何讓中國的學生申請到更好的國外學校,而且在國外的學校當中成功,真正的融入到學校當中。很多的老師和家長都會發現有的時候申請上了國外學校,但是并不能夠很好的跟上,不能夠做好批判性、創新性思維,有的時候不知道如何進行團隊合作,有的時候不知道如何自學,有的時候想取得學業的成功是困難的,我們要做的工作就是讓學生不僅可以申請上學校,而且可以成功。就像是我們如何讓學生真正的成為一個全球的公民。
在中國學生都非常的勤奮,這對我來說是非常好的一點,因為我知道美國一直在這方面不斷的努力,但是我們一直在失敗,很高興的看到中國也一直在做這方面的嘗試,今天我來到這里,我認為我們有很多東西可以分享,我認為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我們的學生去國外,作為中國的公民,他們也是我們的代表,向世界展示著中國的學生有多么的優秀,他們可以掌握未來,按照我們的標準,我們認為完全的借鑒西方的教育體系是不好的,我們可以超越那個體系,我們不要討論中西的對立,我們討論中西的融合,把兩者的優勢融合起來,在這方面我認為中國教育的國際化最好的方法是什么呢?對中國來說,在中國的學校首先我們必須要實際一些,必須要考慮到我們的文化和傳統是不一樣的,中國一直有5千多年的歷史和文化,我們可以從中借鑒學習,當然西方只有2千年的歷史,但是他們仍然是有很好的文化可以借鑒的。
如何讓我們的學生從中都能學到知識呢?第一件事情就是實際化,當我們把國外的老師、國外的教學人員帶到這里來的時候,他們有不同的想法、不同的觀點,有的時候西方的老師會覺得邊緣化了,因為他們不理解我們的文化、語言,他們不理解我們的課程設置,在八一很幸運的是我一來就是國際教育部的學術部的校長,而且這樣我能更好的接受與我的中國的同事能夠更好的合作,能夠真正的把兩個系統的好處結合起來,有的時候我們也會爭吵,但是大多數情況下可以達成共識,這樣也就建立了一個很好的模式和模型,之后我會給大家講一個例子,我們可以接受兩方的觀點而不僅僅只看到一方的觀點。
我想講三點,第一,就是學生的管理,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第二就是課程設置以及課外活動,第三就是教師的指導。
當輪胎與路面摩擦的時候,我們就像打一個比方,一旦出現摩擦,老師可以介入其中,首先我想講一下學生的管理系統,在西方我們有自學和導師制度,當孩子長大的時候,老師和家長也可以跟孩子共同的成長,在中國我們還有一些教室里面的老師,他們也能幫助學生理解和學習知識,但是現在有一些國家正在限制教室里的老師,特別是像北京這樣的城市,在八一也有這樣的計劃,但是在國際學校我們不能這么做,教室里面的老師可以成為個別學生的導師,他們可以導師和老師一起促進學生的橫向和縱向的理解。現在我們認為如果限制教室里面老師的數量,并不是一個很好的做法,直接的照搬西方的模式也不是很好的做法。
現在我們看一下課程設置,在一些國際學校,我們往往會提供很多的西方的課程,仿佛這是國際學校的一個重點,但是我們學校上課時間是非常有限的,即使在中國我們上課很早,甚至晚上還在上課,但是時間還是非常的有限,他們要準備要托福成績,時間非常的緊張,在這種情況下,如何進行更好的設計?我們做的就是把最好的中國課程和最好的國際課程結合起來,我們要做的就是找到一些真正好的課程,然后幫助這些學生取得最好的成功,不僅僅是AP、IB、A-LEVEL,而是實現綜合的混合的課程。
除此之外,你或許知道對于高中來說如果他們一旦達到了一定的標準,他們就可以申請這樣的課程,我們想讓他們掌握所有的技能,這些技能是中國提出的,與此同時我們還要讓他們掌握國外所要要求的技能,所以說對于這些中國的傳統的考試,我們也讓他們參加和感受一下,而且我想讓我的學生們能夠深刻的感受到歷史,對于一個外國人來說,真正要想改變他對中國人的想法,就是一個真正的學生能夠在國外取得成功,會告訴他們,你看到了嗎?這就是真正的中國,不是你在報紙、電視上看到的中國,我是一個真正的人,活生生的人在這里展示中國,所以說這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方法,他們也應該能夠代表自己的文化,所以說我們不想阻止這一點。而且我們采用了一些特殊的方法讓他們掌握兩種語言,當然我們的學生并不能夠真正的實現雙母語,但是我們必須要讓他們的英語非常好,如果你的托福不好,你去國外成功是不太可能的,我們的學生事實上是可以雙母語的,說好英語跟說好漢語一樣重要。
所以說,我們的學生也會參與AP考試,比如說物理化學、有機化學等參與相關的考試,我給你們講幾個故事,我們的學生往往會學習三年漢語來達到考試的要求,大多數的學生不愿意在高年級的時候學習漢語,但是在我們的學校被要求能夠繼續學習漢語,而且要求我們的老師能夠開發一個課程,讓這些學生來學習漢語,這些課程也受到了學生的歡迎。
其次,今天我們討論了很多領導力的話題,關于創新,所以說我們可以由一個創新領導力的課程,在我們學校有相關的課程,在秋天的時候,我們會有新學期開始的時候,他們可以申請這樣的課程,最后參加考試,但是這個考試不是傳統的紙面上的單選、多選題,他們可以開發出一個產品,把產品放到一個展銷會上,就像是蘋果發布新產品一樣,蘋果CEO會進行新聞發布會講一下自己的產品,我們的期末考試也是這樣,把自己的產品展示出來,這樣能夠提高他們的領導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他們必須要有自己的團隊,而且所有的這些人都是自愿參與的,有很多的志愿者在其中做服務,而且必須要有一個學生領導,有的時候如果他們預算已經不夠了,他們必須要開除一些人。
你是怎么看這個創新或者是人才的標準呢?我們有時候花很多時間來探討到底什么是創新或者是什么是有創新思維?我們還有一個課程設計部門,我們決定要用它來促進我們的教學,我們發現在美國這方面我們知道當前流行的指令是不一定是最好的方法,也就是說英語事實上涉及了很多課程的是否能更好的貫徹,所以我們在促進一個教學課程更加全面的設計上,認為英語還是一個比較重要的方法,我們有這么一個英語課程設計團隊,確實是使得我們中國的學生能夠讓它融入進來,因為他們確實使我們看到了能夠把這個課程用英語并不是很高深的英語就能貫徹下去,現在我們是在三年級正在設計這個課程,我們想看看是不是也在其他的學校能夠實行,所以這是一個先進的辦法,在進入高中之前,英語的水平比如說在文法、理科方面這是一個很重要的途徑,比如說一個美國文學的課程是基于這樣的語言的基礎,也就是說其他還有小說或者是文學課程的語言,他們事實上確實只有通過英語才能夠獲得文學,也可以通過英語來做的更好,把論文寫的更好,搜索文件,什么是正確,什么是錯誤的,通過英語也是學習什么是辯論,什么是演講人的想法,所以孩子們接觸了這些學習之后,可以更好的利用語言,有些我們可以通過英語作為語言進一步提高他們的能力,這就是在世界上強調英語學習是一個重要的內容。
在我們的核心課程,我覺得和常規課程也是一樣的,今天我們多次的提到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方面,這也是孩子們開發能力的重要部分,這就是說建立自信的一個方面,也就是說他們學什么,要成為什么樣的人,我們要做的就是去把東西方的不同融合起來,比如說在俱樂部里,有的時候是不是只用全部英語唱一首歌曲呢?個人有不同的語言,他們可以用任何的語言,比如漢語等等,并不是說英語就是絕對的,其他世界各地的語言都可以作為替代,做一些活動當中。
另外一些活動,孩子們可以比如說用一些藝術的手法、卡通的手法做一些篆刻或者是藝術能力的開發,孩子們經常在談到一些世界性的問題,用英語、漢語來做一些討論,還有一些辯論,多數是關于世界熱點問題的,所以盡量把兩個世界融合在一起,而不是總是說他不說英語不好,這樣不方便,這不是我們的理念。
當我們談到課堂和結構的時候,我們談到中國和外國老師之間的互動的時候,有時候確實比較難,因為兩者的語言不是一樣的,多數情況下中國老師說的英語不多,所以要不斷的面臨重要的問題,我們要看看我們孩子們將來也要面對這樣的問題,如果對方不學習我們的語言,怎么能夠去更好的應對呢?如果只會說漢語,很難彼此之間取得進步或者是彼此之間交流獲得更大的收益呢?我們鼓勵學生們和老師們去更多的融入彼此的課堂和參與彼此的教學,我們經常有這方面的活動、研討會,比如讓中國老師、外國老師聚在一起互相討論彼此的目標,或者是共同的學習,談一談他們所做的事情。
有一個很好的證據,就是我們這些做法的成功,我們的孩子確實有所不同,他們有創新性,也有領導力,這里給大家舉一個例子,比如說11年級的孩子經受了很多的挑戰,我們在大學有關于領導力培訓項目,我們主要是強調創新性的培訓,他們把這個工作總結了、提交了,而且參加了決賽,明天他們就去美國參加比賽了,他們事實上只贏了2千元,但是獲得了5萬元的獎學金,所以他們的展示都是自己做的,我沒有任何參與,這就是說他們的創新、領導力都是很有成效的。
他們設計了所有的標識語、所有的圖形,這是11年級的孩子們所做的創新,這里有一些很聰明的創意,我們正常的人可能正常思維不一定能做到,所以一定要有創新,就是中國的孩子、中國的人實際上能做到很創新,我不知道為什么大家總是說中國人不創新,我們把它轉換一個方式就可以看到它呈現出來的不同的面貌,你從來不會失去,這樣就不會把手表丟失,總匯和網絡連接起來。我只是把這個作為一個很簡便的例子給大家展示一下結果,因為有的時候我們看不到孩子們做的有多么好。
最后,我想我們已經達到了平衡,我們的孩子在未來把東西方的理念結合起來,我想重要的是,要把中國的特點和西方的特點有機的結合起來,更好的發揮他們的長處,當然應該就是這樣,我想這就是我們全球化當中所要強調的,謝謝!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