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gress id="6tu77"><bdo id="6tu77"></bdo></progress>

<tbody id="6tu77"></tbody>

        1. <samp id="6tu77"><ins id="6tu77"><u id="6tu77"></u></ins></samp>
          <tbody id="6tu77"></tbody>

          <samp id="6tu77"><ins id="6tu77"><u id="6tu77"></u></ins></samp>
        2. <progress id="6tu77"><bdo id="6tu77"></bdo></progress>
          <samp id="6tu77"><ins id="6tu77"><ruby id="6tu77"></ruby></ins></samp><tbody id="6tu77"></tbody>
          <samp id="6tu77"></samp>
        3.  
          莫讓“名校情結”成為理性擇校的絆腳石

          首頁 > 

          考研

           > 莫讓“名校情結”成為...

          莫讓“名校情結”成為理性擇校的絆腳石(圖)

          從高考開始,名校的光環就對很多人產生了強大的吸引力。很多人當年沒有如愿進入名校,因此將考研作為自己“翻身”進名校的機會而倍加重視。加之“擁有名校的畢業證就有了日后進入社會抬高自己身價的資本”這種觀念,名校就成了大家眼里非去不可的圣地。已經著手準備2017年考研的小伙伴們,考研之路本已艱辛,不要再讓盲目選擇名校為“研途”帶來不必要的壓力。名校未必是通途大道,適合你的路才是最好的選擇。

          莫讓“名校情結”成為理性擇校的絆腳石1

           一、為何大家都愛“扎堆兒”考名校?

          首先,名校自身的軟硬件條件都很優秀,師資隊伍、科研條件、就業前景等因素都吸引著大批學生報考。其次,高校研究生擴招導致普通研究生畢業就業競爭力降低。再加上社會對名校的優先認可等各種原因,使得如今許多大學生對考研有種很強烈的“名校情結”,名校考研甚至已經成為考研的一種“潛”趨勢。于是,考研呈現“扎堆兒”考名校的現象。而且就目前來看,盡管近年考研熱度有所下降,但這種“名校熱”依然還在持續。

           1.名校擁有良好的教育資源

          無論在軟件方面還是硬件方面,名校的資源都是一些普通高校無法企及的。比如清華、北大、人大每隔兩三天就會舉辦一場學術講座,最多的時候會出現一天多場講座的情況。除此之外,名校還會提供給學生更多學術交流、科研實踐的機會,相對而言普通院校這種機會較少。

          2.名校的學術資源、人脈資源是普通院校無法比擬的

          不少人認為,如果在名校讀研期間,能師從一位學術界的“大牛”導師,那么今后的學術研究,甚至畢業后的工作都可能會一帆風順。即使是自己找工作,也可以選擇較高的發展平臺,如有些名企招聘人才時會明確提出只招985和211院校畢業生,那么你就可以輕松越過這一關卡。

           二、聽聽大家怎么說

          1.考研讓我彌補高考的遺憾

          “考研,是第二次高考。我從高中起就想去人大讀書,高考沒有發揮好,只能讀個省內普通二本,大學四年我都很努力的學習,為的就是能考上人大的研究生。”——李同學

           2.就業現實問題

          “投了兩個月簡歷之后,我決定考一個名校研究生。這個社會太現實了,如果有985、211的學生來應聘,就絕對不會要我這種普通院校的畢業生。考研真的是無奈的選擇。”——張同學

           3.從眾隨流心理

          “宿舍的人都考研,而且都選很好的學校,最差也是211。我如果只考個普通院校就會顯得遜色很多,感覺很沒面子,低人一等,都不好意思和他們一起復習,有壓力。”——鄭同學

          4.名校頭銜價值更大

          “我們班好幾個同學,連本校保研都放棄了,就是為了考北京的名校。我也受到他們的感染,覺得不考個名校,考研就沒有意義,讀研出來也沒有很大價值。”——楊同學

          三、名校就都十全十美了嗎?

          1.名校也有弱勢學科

          并不是名牌大學的所有專業都是最好的。在一些綜合性的知名大學中,有些非傳統、非強勢的專業是隨著學校的發展和招生規模的擴大而增設的。這些新增設的專業在師資力量、課程設置等方面不一定強過普通院校,不少普通院校的某些專業是優勢學科,在該學科領域中占有很高位置。

          2.名校同樣存在就業競爭壓力

          就業,應該是學生最為關注的,而名校的就業率并非100%。知名企業在招聘人才時,雖然設置了985和211院校的招聘關卡,但他們更加重視學生的綜合素質。事實上,并不是每個名牌院校畢業的學生都具備充分的知識儲備和較強的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學生自身的能力也很重要。

           3.名校并非所有人都適合

          在選擇專業和院校之前,考生一定要對自己的優勢和劣勢做客觀地分析,理性評判自己的學習能力,發現自己的興趣愛好。切忌不切實際地高估自己,也不要因為貪圖名校帶來的“榮耀”而盲目“追熱”。全面認識名校,客觀評價自己,同學們會發現提升自身內在的含金量,遠遠高于名校賦予的光環!

          四、想清楚三點,擇校不難

          首先,學會認識自己

          在決定考研時,先問問自己,我考研的動機是什么?我的興趣在哪里?興趣能和考研聯系在一起嗎?哪些院校開設了相關的專業?在自身實力的基礎上,加之半年的復習,我大概能達到什么分數水平,有望考到哪些學校?這些問題是你擇校之前必須思考的。學校和專業就在那里,而適不適合你,才是最關鍵的思考點。[詳細]

          其次,衡量自身情況與院校的結合點

          全國共有多少所院校符合你專業選擇的要求?你的能力適合沖擊哪個層級的院校?這個層級的幾所院校是否符合你的期待值?有哪些吸引你的地方?你的目標專業是否是這些院校的重點專業?以上這些問題都是需要考生謹慎考慮的。畢竟,研究生時期的專業很有可能影響你未來的職業生涯。[詳細]

          最后,觀察地域狀況,遙想未來發展

          對于不跨專業跨院校或者“三跨”的考生來說,地域問題同樣是擇校需要考慮的一方面。有必要看一看院校的所在地是否符合自己今后長遠的發展需求。很多人在研究生畢業之后會繼續留在讀研的那座城市打拼,而那座城市和家的距離、和自己職業生涯走向的規劃是否存在沖突同樣需要考生們慎重思考。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

          查看全部

          推薦文章

          猜你喜歡

          附近的人在看

          推薦閱讀

          拓展閱讀

          相關資訊

          最新資訊

          網友關注

          ?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