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教融合應該是未來教育的重要特征,計算機新技術支撐著教育教學轉型升級,我們要讓教育連接產業,企業要做教育供給側改革的供給者。”新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裁郭延生是在第六屆新道教育年會上發表此觀點的。該年會5月底在廣州舉行,聚集了風投、國內外教育專家、高校領導等近千人,共同探討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和實踐教學。
有研究者預測,未來會發生資本大規模“雇傭”智能機器人,這對人才培養尤其是實踐教學提出挑戰。
“很多高校也開設機器人專業,但是和未來智能制造時代需要的機器人差距很大。未來機器人要應對復雜工作環境,到時候機器人管理人員是新職位,主要負責機器人的維修、危險環境機器人的操控等。機器人到來的時代,不是沒事干,而是要干新的事。”郭延生認為。
在郭延生看來,要應對這一挑戰,產教融合要改變思維,從原先的開放辦學發展到企業和學校共建生態系統,產業界與學校的合作要從以往的采購模式,即單一供給實訓軟件等管理工具,發展到辦學和資源互助平臺,來解決一系列的問題,如虛擬現實如何運用到課堂?怎樣讓教師未來的課程開發不那么復雜?怎么讓學生做到基于真實崗位的訓練?
“這需要產業界的深度參與,改變思維,做教育供給側改革的供給者。”郭延生說,新道今年用增強現實技術開發了新產品,高仿真企業經營,支持學生千人實訓,多角色進入虛擬的企業控制生產制造的過程,實現生產的教學化、案例化。未來新道將聯合高校成立校級創新創業學院,推動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融合。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