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的畢業生們,現在大多已經投身工作崗位,或者升學深造,在這兩種道路之外,其實還有很多選擇,"間隔年"就是其中之一。在國外,特別是在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和新西蘭等國,"間隔年"已發展得比較成熟,在中國,近年來也逐漸興起,受到部分高校畢業生的關注和學校的支持。
那么,你對"間隔年"有多少了解?畢業以后,工作以前,你會選擇間隔年嗎?
你不知道的"間隔年"
"間隔年"英文中叫 Gap Year,是西方的一種叫法,在發達國家非常流行。"間隔年"的大概意思是青年在升學或者畢業之后、工作之前,并不急于盲目踏入社會,而是停頓下來,做一次長期的遠距離旅行(通常是一年),用一段時間放下腳步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間隔的意思是停頓,是用一種輕松的狀態長期融入當前的生活。無論是學生的gap亦或有工作一族的gap,都是為了從固定不變的生活模式中暫時跳出來,去另外一個環境體驗新的生活,經歷更多以更好地認識自己。可以說,"間隔年"就是以一種"間隔"當前社會生活的方式,達到更好地融入當前社會的目的。
"間隔年"能帶給你什么
認識自我
在"間隔年"期間,年輕人心懷壯志離開自己熟知的地方,旅行的同時也從事適當的勞動,體驗與以往長期生活截然不同的社會環境,這樣可以潛移默化的培養自己的觀念和人生態度,更加虛心,懂得傾聽,包容不同,了解自己,并用更開闊的視野看待世界,從而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工作或者找到更好的生活。
開闊視野
充實的"間隔年"可以讓人開闊視野,了解各地的文化,學習更多課外知識,重塑自己的世界觀,有助于能夠從多個角度觀察世界。間隔年愛好者甚至能夠通過間隔年的活動積極拓展國際公益活動和海內外的非盈利性組織交流。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融入社會,同時在公益活動中體現自我的價值、回饋社會,增加我們對世界的了解,也讓世界了解我們。
心智成熟
一個人在18-25歲的年齡,正是形成成熟世界觀的時候,在法律、經濟、道德各方面開始對自己行為負責。間隔年可以讓人走出熟悉的環境,去學會適應陌生世界,學會如何與他人平和共處,如何應對壓力和突發狀況,如何用冷靜而理性的成人方式解決問題,更能學到如何照顧好自己。讓自己變得更加地獨立、成熟、專注。
"間隔年"的打開方式
打工換宿:這是適合"間隔年"旅行者的一種流浪方式。在豆瓣、天涯等網絡社區中有相應的召集帖,在國內各地的青年旅社都提供這樣的項目,可在各地青年旅社打工,然后換取免費的食宿,以勞動換取基本生活,既公平又便宜。在一個地方待上一段時間,還可以換到下一個目的地,相當自由。
志愿服務:如今全球有許多公益性的非政府組織,不少在全球各地都有相應的組織機構和項目,可提前給這些組織發送相應簡歷,最好是要有一定的教育背景,比如語言教育、醫學、社區服務等,更容易被錄取。一般做義工要自己付往返交通費,但是住宿、餐飲是可以由義工組織解決的,閑暇時能在參加義工工作的當地四處旅行。
這是一個慎重的決定
雖然"間隔年"看起來會有很大的收獲,但是有此想法的年輕人也需要慎重的考慮。
首先,在中國,"間隔年"還是一個新生的事物,在各方面都還沒有完整的配套保證,愿意嘗試的同學需要承擔一定的風險。
再者,"間隔年"的活動需要一定的資金支持,適合家庭有一定經濟基礎的年輕人,否則即使能夠盡量節省經費,也會在結束行程的時候面對較為嚴峻的經濟壓力,讓自己處于被動局面。
況且,中國人口眾多,競爭激烈節奏快,如果你選擇了空閑一段時間進行"間隔年"活動,那么很有可能會在與同齡人的競爭中落在下風,耽誤自己未來的升學或者求職,因此需要慎重考慮。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