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gress id="6tu77"><bdo id="6tu77"></bdo></progress>

<tbody id="6tu77"></tbody>

        1. <samp id="6tu77"><ins id="6tu77"><u id="6tu77"></u></ins></samp>
          <tbody id="6tu77"></tbody>

          <samp id="6tu77"><ins id="6tu77"><u id="6tu77"></u></ins></samp>
        2. <progress id="6tu77"><bdo id="6tu77"></bdo></progress>
          <samp id="6tu77"><ins id="6tu77"><ruby id="6tu77"></ruby></ins></samp><tbody id="6tu77"></tbody>
          <samp id="6tu77"></samp>
        3.  
          中央財經大學:打造“問題鏈”創新思政課堂

          首頁 > 

          高考

           > 中央財經大學:打造“...

          中央財經大學:打造“問題鏈”創新思政課堂

          中央財經大學:“問題鏈”創新思政課

          “懷疑的時代為什么要堅守科學的信仰?”中央財經大學大二學生戴子鈞最近聽到這樣的討論,不是在大學思政課堂而是在宿舍里。

          為什么思政課上的內容,會讓同學們如此牽腸掛肚?傳說中的大學“水課”又是如何吸引住“90后”年輕人的?針對思政課學生積極性不高、參與度不足等問題,中央財經大學探索研究出了新對策——“問題鏈教學法”。

          “問題鏈”:思政課堂最誠摯的邀請

          在講授“人生價值”的課堂上,“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教師謝玉進拋出了一個問題:“既然人都是要死的,那為什么還要活著?”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像一塊石頭投進平靜的湖面,教室里一下子熱鬧起來。“因為不想死”“為了改變世界”……答案五花八門,不少同學直呼“腦洞大開”!這些有沖擊力的問題和答案讓課堂“燃燒”起來。時至今日,大二法學專業的王姝回憶起那堂課依然意猶未盡:“我們從過去一味接受的學習方式中走出來,去主動思考一些重要的東西,比如人生、選擇、生活……”

          中央財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馮秀軍坦言,思政課如何在多元中堅守核心,在變化中尋找不變,讓學生從“旁觀者”轉變為“課堂的主人”,是當前高校思政課教學面臨的諸多挑戰。

          中央財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的老師們在嘗試和探索中找到了“問題鏈教學法”:以學生關注和困惑的問題為起點,以環環相扣的‘問題鏈’引導教學,讓教學沿著答疑解惑的認知路徑層層遞進、不斷深入。

          馮秀軍認為,“一個個精心設計、連環拋出的‘問題鏈’,就像一張又一張的請柬,是思政課教師向學生發出的最誠摯的邀請:讓我們一起來發現問題、探討問題和解決問題……”

          “以前,如果我自己給出結論,然后去論證,無論我的論證多么完美,多么無懈可擊,學生都顯得漠不關心”,現在,每當謝玉進老師拋出一個好問題,“學生們立馬提起了精氣神兒,被這些‘問題鏈’‘鎖定’。”

          真問題:源自對學生和教材的深入研究

          來自學生的反饋和課堂的實際效果證明,這些課堂上拋出來的問題只有抓得準,才能吸引人。那么,“問題鏈”里的真問題、好問題從何而來?

          深入研究學生和教材,是抓住真問題的關鍵。馮秀軍表示,只有準確把握學生所學所想,才能避免教學“目中無人”;只有深入研究教材,才能避免教學“劍走偏鋒”。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教研室主任韓美蘭認為,“這些問題既是學生關切的現實問題,又是教材中的重點難點問題,是學生成長主題和教材主題的有機結合。”

          從2008年至今,中央財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通過面向全國9個省市10所高校學生的問卷調研等形式進行調查,提煉出近千個大學生所關注的問題。

          為準確把握教學中的重點難點問題,中央財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全體思政課教師共同參與的教學研討成為常態,老師們常常為一個“問題鏈”的提煉、設計和解答陷入熱烈的爭論之中。

          以“問題鏈”導引教學,避免面面俱到的鋪陳與羅列,以理論的邏輯力量吸引和征服學生。這不僅僅是一種教學方法,更是教育教學理念的更新。

          行走的課堂:讓“問題鏈”活起來

          伴隨著《隱形的翅膀》音樂響起,9名大三學生用手語向展示會在場師生“唱”出了聾啞兒童的世界。此前,他們帶著對課堂問題的思考,走進北京市昌平區某特殊學校,與那里的孩子相處,在聾啞學校老師的指導下與那里的孩子互動交流。

          課堂外,學生們正在用實踐和行動來解答“問題鏈”里的一個個問題。

          “行走的課堂之創意課堂”展示會上,6支從2500名學生中遴選出來的實踐團隊圍繞“我的夢·中國夢”這一實踐主題,展示他們在行走課堂中的實踐成果。手機使用、茶文化與咖啡文化、家鄉文化風情等等都成為學生弘揚愛國精神,抒發家國情懷的實踐主題。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

          查看全部

          推薦文章

          猜你喜歡

          附近的人在看

          推薦閱讀

          拓展閱讀

          相關資訊

          最新資訊

          網友關注

          ?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