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兵,北京大董烤鴨店上海環貿店副總經理,年薪60萬元”“劉學寶,金融街威斯汀大酒店副廚師長,年薪18萬元”……不久前,北京市延慶區第一職業學校舉辦的校園開放日上,醒目位置打出了畢業生的去向和收入。
雖然收入不是衡量一個人成功的全部,但是對于我國無數希望通過教育改變命運的普通百姓來說,職業教育越來越成為一種“有用的”“實惠的”選擇。黨的十八大以來,通過一系列有力舉措,職業教育改革發展日益深化,服務經濟社會能力不斷提升,吸引力顯著提高。
面向人人成才的教育
在我國,每年平均有280萬個家庭通過高職實現擁有第一代大學生的夢想。教育部職業技術教育中心研究所高等職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姜大源認為,職業教育直接服務于民生,阻斷了貧困的代際傳遞,促進了教育公平。
數據顯示,2015年全國共有中等職業學校1.15萬所,當年招生604.22萬人、在校生1674.21萬人。中等職業教育堅持“面向人人,面向社會”的招生政策,應往屆初高中畢業生和結業生、農村剩余勞動力、進城務工人員、城市下崗失業人員、大學畢業生及其他社會成員都可以通過中等職業教育學習一技之長。
與此同時,高等職業教育快速發展,年招生數、在校生規模穩中有升。2015年,全國獨立設置的高職院校達1341所,招生數348萬,畢業生數322萬,在校生數1048萬,占到高等教育的41.2%,全年為社會提供技術培訓超過2000萬人次。
在多年畢業生人數上漲、就業連呼“史上最難”之際,職業院校卻不時爆出畢業生被企業一搶而空的消息。據教育部向社會公布的2015年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就業情況,全國中等職業學校就業率為96.3%,對口就業率為77.6%。麥可思調查顯示,我國高職畢業生半年就業率穩定在91%左右,高職生畢業后3年的收入增幅在各級各類畢業生中是最高的。
“孩子的成績能上二本,但是他就看中了這里的綠色食品檢驗專業。”今年4月,北京農業職業技術學院自主招生現場,一位家長對記者說,現在全社會都關心食品安全,學這個專業有發展。
現在,越來越多的家長和學生意識到,上職校不是升學失敗的無奈退路,而是出于自身特點的主動選擇。教育界流行多年的多元智能理論,人們并不陌生。而在教育實踐中,職業教育恰恰打造了普通教育之外的一條多元的、寬廣的道路。
這條路有多寬闊?以高職為例,2015年修訂的專業目錄中共有748個專業,對應著社會上的1000多種職業。在這條路上,無須再為單一的分數、排名目標而困擾,只要努力向前,每個人都可以走出自己的精彩。
那些優秀畢業生,已然在用自己的技術技能回饋社會。今年6月25日,長征七號運載火箭首發成功,天津中德應用技術大學“火箭訂單班”的畢業生占火箭生產一線員工的1/3。
再高大上的科學理論,也需要動手的人讓其落地。北京農業職業技術學院的畢業生,就是通過反復的、精準的實驗儀器操作,成為中科院、軍事醫學科學院等高精尖科研團隊中不可或缺的力量。
中國制造2025、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職業院校培養的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正在成為中國體量龐大的經濟巨輪穩步向前的重要保證。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