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藥方漸起效 “雙創”成為吸納器
中國就業目標有望超預期完成
近來,國際社會肯定中國經濟向好的聲音正在增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國際評級機構穆迪近日均把中國今年的經濟增長預期上調到6.6%,英國18日發表文章指出,外界一些“唱衰”中國經濟的看法言過其實。對此,專家指出,國際社會對中國的信心來源于中國經濟穩中向好的走勢,這其中就業的穩定表現功勞不小。今年以來,就業指標表現良好,就業市場活力涌現,社會吸納就業能力持續增強。綜觀全年,中國將能夠有效應對就業領域新挑戰,繼續保持就業基本穩定,助力中國經濟向好發展。
完成全年目標超七成
一直以來,中國堅持把促進就業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一項重要目標。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今年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包括:城鎮新增就業1000萬人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4.5%以內。其中,“城鎮新增就業1000萬人以上”這一就業目標已連續3年出現在中國的政府工作報告中。
從這一目標的完成情況來看,2014年的1322萬人、2015年的1312萬人均超出全年預期。今年,中國依舊有望超預期完成目標:根據人社部數據,僅上半年,城鎮新增就業已達717萬人,完成全年計劃目標的71.7%。
再看政府工作報告提及的失業率這一目標:二季度末,全國城鎮登記失業率為4.05%,在預期目標范圍內;而根據統計局調查的失業率數據,全國大城市的城鎮調查失業率基本上穩定在5.2%左右,31個大城市城鎮調查失業率在5%左右,總體穩定。
“今年以來,經濟增速相比去年雖出現回落,但就業指標卻非常穩定,這與中國經濟韌性足、潛力大密切相關,經濟結構調整、動能轉換的積極推進為就業穩定作出了重要貢獻。而就業與經濟發展是相輔相成的關系,穩定的就業能為經濟發展提供良好環境,有力推動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為中國經濟向好發展提供重要支撐。”人社部勞動科學研究所研究員張麗賓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
新業態吸納能力強
中國的就業不僅表現穩定,而且充滿活力。國家發改委日前指出,隨著移動互聯網、APP、移動支付等新技術、新應用的出現,共享經濟迅速發展,汽車共享、住宿共享等新經濟形態不斷涌現,催生了大量新增就業機會。58同城網大數據分析顯示,今年上半年專車共享領域用工需求同比增長36.4%。
同時,隨著經濟結構的優化,中國的就業結構也在悄然轉變,第三產業就業人數占比已超過40%,吸納就業能力明顯增強。今年上半年,根據58同城網大數據,教育、娛樂、醫療保健行業用工需求同比分別增長57.1%、40.2%、13.6%;四川省城鎮新增就業中服務業占比達72.42%,同比提高8.72個百分點。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