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云南省大理大學2016屆4000余名學子揮別母校,其中來自印度、巴基斯坦、尼泊爾等國的臨床醫學專業(英文授課)74名留學生、東南亞來華非醫學類留學生(中文授課)13人,完成本科學業,奔赴各國就業。大理大學—金邊皇家大學中文系漢語言本科專業57名畢業生在柬埔寨順利完成學業。歷經8年的聚力沖刺,大理大學掀開了發展史上嶄新的篇章。
學科建設側重國際化
尼泊爾留學畢業生奧米佳·施萊薩說:“我在大理大學學了很多,除了醫學知識還有很多中國文化知識,這里教學質量好、環境也好、老師學生都很好,我也結交了很多中國朋友。”
中文名字叫楊杰的尼泊爾留學生說:“畢業要回國了,特別舍不得大理。我以后還想留在中國讀醫學碩士,這也是我的夢想。”
學科建設是學校發展的龍頭,大理大學不斷優化辦學結構、提升辦學層次,進一步明晰“以藥學、民族學、生態學、基礎醫學、教育學為優勢和特色學科,加強生物醫藥、民族文化、生態環境三大學科群建設”的學科建設思路,圍繞基礎醫學、藥學、民族學等學科,大力推進博士點建設工作,努力提升辦學層次。
目前,該校臨床醫學等多個專業的碩士研究生開始招收南亞東南亞留學生,在扎實做好醫學類學歷留學生教育的同時,國際化辦學層次也越來越高。本科學歷留學生人數長期保持云南省首位。首次批量招收了醫學類留學研究生和醫學雙語授課本科留學生,招生范圍實現新突破。
多年來,大理大學累計招收來自南亞東南亞的2000多名留學生,為周邊國家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醫學人才。辦好英文課程的底氣來自大理大學數千人的教職工隊伍,目前開設的英文課程授課團隊的老師90%來自本校。
發揮地緣和政策優勢
充分利用地緣優勢,積極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是大理大學國際化辦學的不二法寶。據該校國際交流與合作處處長劉明介紹,作為云南省首批“走出去”試點高校、國際應用型人才培養基地,大理大學的留學生回到生源國的就業狀況非常好,這也是大理大學學歷留學生招生不斷提升和拓展的基礎。
據悉,該校還被納入國家漢辦全球孔子學院獎學金單位,今年5月孔子學院總部、國家漢辦同意大理大學成為泰國海上絲路孔子學院中方承辦院校,這標志著大理大學國際合作獲得新拓展。
海外實習成效顯著
大理大學與泰國吞武里皇家大學、泰國帕那空皇家大學和泰國清邁大學聯合開展的泰語、漢語專業3+1教學合作項目以及與澳大利亞迪肯大學的碩士聯合培養項目的推進,有效促進了該校國際化辦學實質性進展。自2014年開始,該校共累計派出400余名學生到國外實習。學生出國實習不僅拓展了他們的國際視野,也積累了學校國際化辦學的經驗,學生國外實習后的海外就業率逐年攀升,泰語、英語等專業國內外就業率穩步提升。
外國語學院2012級英語2班學生楊一錚說:“這次在泰國擔任漢語教師的實習活動使我收獲頗豐,不僅增長了見識,還使我們磨練了自己的工作能力和在社會中與人交往的技巧,得到了他人得不到的經歷與體驗。”
外國語學院2012級英語3班學生李佳琪說:“赴泰實習的9個月轉瞬即逝,躊躇不舍中,我們終將結束這段短暫的旅程。在此期間,我開闊了眼界,對于前路有了更清醒的認知,同時也激發了自己更大的可能性。或許這聽上去并不是一個多么‘高大上’的經歷,但因為接觸了不同的人,感受了不同的文化,對自身思想和能力,都是一種難能可貴的提升。”
文學院2012級漢語國際教育專業董文靜說:“出國以后從哪兒都能看到差異。有差異就有興趣去對比差異,適應差異。適應的過程中身體和情感都會給你不一樣的反饋,未知的東西對我總是有莫大的吸引力。”
加強國際化服務水平
如今,該校已與22個國家的48所大學建立了教育教學及交流合作關系。僅2014年,與國內外合作伙伴共簽署合作協議(備忘錄)15份,包括馬來西亞林肯大學、泰國清邁大學、武漢拓德教育咨詢服務有限公司、美國路橋公司、印度辯喜大學、柬埔寨教育部等。
該校已連續開展了14屆國際日活動,合作范圍和影響力不斷擴大。學校繼續加強留學生教育管理,成立了留學生教育服務中心,不斷提高留學生培養的質量,彰顯國際化人才培養特色。完善了各項留學生管理制度,有效推進管理規范化和培育人性化的結合,鑄造融通四海文化的“大學”精神,不斷提升國際化辦學水平。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