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思想理論教育的創新實踐
——吉林省深入實施“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情況調查報告
習近平總書記在“七一”重要講話中指出,青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也是我們黨的未來和希望。吉林省認真貫徹落實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高校思想理論建設和理論武裝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大學生思想理論教育為切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為主線、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以下簡稱“青馬工程”)為抓手、實踐創新為路徑,在探討解決大學生理想信念問題方面積累了新經驗、走出了新路子。
一、著眼“兩個鞏固”,把加強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作為深入實施“青馬工程”的根本任務來抓
吉林省堅持把青年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作為高校理論武裝工作的重中之重來抓,通過深入調查研究,進一步找準大學生思想理論教育工作切入點和著力點,明確實施“青馬工程”職責定位,不斷推出大學生思想理論教育的新思路新舉措。
第一,堅持問題導向,加強理想信念教育。高校是各種思想文化和社會思潮的匯聚地,對青年學生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和行為方式產生深刻影響。調查表明,當前大學生理想信念狀況的主流是積極、健康、向上的,他們對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充滿信心。但同時受各種因素影響,大學生信仰呈現多元化發展趨勢,部分大學生對理想信念認識模糊,往往從實用主義角度理解政治信仰問題;有的價值觀偏移、重實際的價值取向突出,講究奉獻的精神弱化;有的缺乏集體主義觀念,追求個人主義、艱苦奮斗精神淡化,等等。青年大學生處在價值觀形成和確立的關鍵時期,系好理想信念這枚“人生的扣子”,抓好大學生思想理論教育十分重要、刻不容緩。目前高校大學生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工作還有待加強。中央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實施以來,編輯出版了一系列“青馬工程”教材,已基本實現了馬克思主義理論“進教材”“進課堂”,但是在“進頭腦”上還落實不到位,實效性不強。這主要是部分高校抓落實力度不夠,效果不理想;部分思想理論教育工作者(包括馬列課教師)把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僅當作知識傳授,還沒有把理想信念教育突出來。因此,加強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打通“進頭腦”的“最后一公里”問題,還任重道遠。
第二,堅持學習系列講話,增強“四個意識”。在調研基礎上,吉林省進一步明確實施“青馬工程”的職責定位,始終把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作為青馬學員學習的核心內容,突出“姓馬”“信馬”,把加強理想信念教育作為實施“青馬工程”的根本目的,著力培養堅定的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堅持用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武裝大學生頭腦,打牢思想理論根基,引導大學生進一步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不斷增進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認同、政治認同、情感認同,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通過學習教育,引導大學生真正弄清楚我們黨“從哪里走來、又要到哪里去”,用中國夢激發他們的歷史責任感,煥發投身改革開放事業的巨大熱情,書寫精彩人生。
第三,堅持高位統籌推動,構建培養大格局。吉林省在深入調研基礎上找準了理論武裝工作突破口,確定了“抓兩頭帶中間”的工作思路,通過抓黨員干部、抓青年學生,帶動社會、引領潮流,在抓好黨員干部同時,突出大學生薄弱環節,多花心思、未雨綢繆、主動作為。吉林省從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加強高校思想理論建設,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戰略高度,作出了深入實施“青馬工程”的重要部署。省委將“青馬工程”納入省委常委會和省委黨建工作要點,納入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四項工程”、納入高校黨委“一把手”工程,精心謀劃、深入推動,確保取得實效。召開全省實施“四項工程”工作會議,作出專題部署,同時把這項工程作為中宣部“馬工程”重大實踐經驗總結課題深入研究,作為一項系統工程組織推進,著力在“接受”和“共鳴”上下功夫、在政策和導向上做文章、在“融合”和“創新”上找出路,推動形成大學生思想理論教育新的工作格局。目前在選拔培養、政策扶持、工作指導、資金保障等方面形成了較為完善的工作體系和運行機制。
二、著眼接受認同,創新多種形式推進“青馬工程”
吉林省深入實施“青馬工程”,采取“思想引領+實踐養成+價值觀培育”的培養模式,讓有意義的東西變得有意思、有意思的載體體現有意義,進一步推動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在吉林落地生根。
第一,突出思想引領,在用科學理論武裝大學生頭腦、讓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內化于心上增進認同。通過抓思想引領,以鮮活生動、易于接受的形式,引導大學生深入學習把握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不斷增進對21世紀馬克思主義、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認同。
一是打造《有理講理》品牌。著眼于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著眼于讓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真正入腦入心,著眼于推動宣傳思想工作實踐創新,吉林省創辦了大型全媒體理論宣講欄目“有理講理”,報紙版定位是“高手論劍”,倡導大手筆寫小文章,主要是對社會上的錯誤思潮進行有針對性地批駁,用淺顯易懂的筆觸傳遞思想的力量,傳播真理的聲音。吉林省委常委、宣傳部長高福平同志撰寫開欄文章,引起較大反響。《讓改革者站在舞臺中央》、《“小圈子”害人害己》被人民日報轉載。目前已推出26期;電視版定位是“大咖傳道”,邀請孫正聿、張維為等理論大家登臺亮相,回應重大理論問題和現實問題,解疑釋惑、凝聚共識。遴選全省優秀青馬學員現場聆聽名家大家的精彩講解。目前已播出19期;電臺版定位是“草根互動”,把基層優秀理論宣講員、青馬學員請進演播室,與專家和聽眾就一些老百姓感興趣的話題直接交流。目前已播出18期;網站的定位是“網軍助力”,通過中國吉林網等多種渠道推送,放大節目效應。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等中央重點新聞網站多次鏈接、轉載,成為吉林省理論宣傳一個重要品牌。《有理講理》專欄通過各高校校園網、手機客戶端、公眾微信平臺向大學生推送,已成為大學生學習生活離不開、經常熱議討論的話題。
二是堅持青馬導師引領。吉林省青馬學員培養實行導師制,進行面對面的貼心指導。長春師范大學“百優青馬工程”引進研究生精英的培養模式,形成了一套科學完整系統的培養方法和培訓體系。實行特聘教授制度,目前建立了由黨政部門領導、專家學者、企業家、先進人物等組成的青馬導師兼職隊伍,形成了理論導師、實踐導師、網絡導師聯動工作機制。出臺《深入實施“青馬”工程扶持辦法》,把青馬導師培養納入宣傳文化系統“四個一批”理論人才培養計劃,納入省社科基金“馬工程”專項扶持計劃。扶持青馬導師在《社會科學戰線》、《長白學刊》等省內重點社科期刊發表理論成果。加強馬克思主義學院建設,充分利用全省哲學社會科學教學科研骨干研修班和吉林大學“青馬工程”全國研究培訓基地、東北師范大學全國高校輔導員培訓和研修基地,加強對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思政課教師和青馬導師的培訓。邀請中央黨校、中國社科院、國防大學等知名教授圍繞理想信念、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重溫共產黨宣言、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與青年人的信仰等內容開展專題講座,進一步開闊了學員視野。組織學習《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2016年版)》等重要書目。同時編寫《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精神叢書》、《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解讀叢書》等理論通俗讀物,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闡釋其道理中的原理、辦法中的方法、思路中的思想,提高教育效果。實行理論導師制定研究課題和培養對象自選課題相結合的“1+1”選題模式,組織學員開展調查研究,提高了他們理論聯系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是開展先進典型巡講活動。組建時代楷模、全國道德模范、最美教師、吉林好人等先進典型組成的講師團,在各高校開展巡講。組織時代楷模金春燮、崔光日和全國道德模范樊桂英、“感動中國”2015年度人物張寶艷、秦艷友等先進典型,到各高校作宣講報告,介紹自己的親身經歷和先進事跡,引導大學生在為正能量“點贊”的同時,向時代楷模、最美人物、吉林好人看齊,崇尚高尚的道德理想,在學習生活實踐中感知意義、追求崇高、增進認同。同時注重挖掘大學生身邊的典型,發揮引帶作用。長春師范大學二期青馬學員黃忞利用假期,發揮廣電專業的優勢,采訪抗戰老兵,為他們拍攝口述歷史,受到社會各界廣泛關注,《》頭版進行了報道,黃忞成為2015年度《》報道的十大典型之一。
四是發揮大學生自學組織引帶作用。吉林省大學生自學組織有很好的基礎,全省高校各類大學生自學組織有4000多個、20余萬名大學生參加,已形成了品牌優勢,多次得到中央領導同志批示。吉林省統籌大學生自學組織和“青馬工程”學習資源、同步推進、綜合施策,將自學組織、“青馬工程”工作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測評體系和精神文明建設規劃、學習經歷作為加入黨組織的重要考核指標、活動經費納入學校財政預算,合力打造全省大學生思想理論教育的特色亮點。吉林大學M·M研究會、青年文化書院等大學自學組織辦得風生水起。延邊大學自學組織成員梁鈞添,畢業后擔任了通榆縣瞻榆鎮向陽村黨支部書記助理,擔任“四自學習小組”組長,由于工作出色,被任命為通榆縣烏蘭鎮黨委組織委員。
第二,突出實踐養成,在參與式體驗式教育中體會認同。吉林通過豐富多彩的主題教育和社會實踐活動,引導大學生進一步堅定理想信念。
一是在主題教育中養成人生信仰。在大學生中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宣傳教育活動,引導大學生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心,激勵他們為實現中國夢勤奮學習、創新創業。開展吉林歷史文化、吉林老工業基地振興等方面調研,引導學員深刻理解“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五大發展理念的重大現實意義,切身感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吉林的生動實踐。充分利用各類社會資源,依托一汽、長客、長春光機所和各類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警示教育基地、黨性教育實踐基地等,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改革開放教育、國情省情教育。組織學員到井岡山干部學院、東北抗聯干部學院進行培訓,進行理想信念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親身體會井岡山精神和東北抗聯精神的感召作用。組織學員赴楊靖宇烈士陵園暨東北抗日聯軍紀念館和“東北淪陷史博物館”等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參觀,喚起紅色記憶,讓學員感受信仰和真理的力量。
二是在志愿服務中養成責任擔當。開展“深入基層、深入群眾、深入實際”社會實踐活動,引導學員深入了解國情省情、了解社會,增強社會責任感。廣泛開展志愿服務活動,開展扶危濟困、支教支醫、政策宣傳等公益活動。吉林大學研究生志愿者服務團與長春市朝陽區紅十字會組織開展的“暖于心、踐于行”大型公益活動,關注自閉癥兒童、患重大疾病兒童和家庭貧困兒童,開展醫療咨詢服務和心理健康疏導,受到了當地政府和孩子家長的好評。東北師范大學青馬學員帶著研究課題,與當地農民群眾面對面交流,探索解決土地產權糾紛、農民精神生活與信仰缺失、留守兒童教育等問題。吉林藝術學院組織100多名青馬學員定期到吉林省孤兒學校支教,教學生美術、樂器、書法、舞蹈等課程。
三是在網絡平臺中養成學習興趣。吉林省積極探索“互聯網+理論教育”的新方式,打造“指尖上的馬原理”,將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與新媒體有效融合,搭建讀字、讀圖、影像于一體的立體網絡課堂,成為可以“隨時隨地分享、自由自在交流”的時尚交流平臺。聚合全省高校校園網資源,相繼建立了省重點新聞網站和校園網“青馬工程”專題網頁、QQ群、官方微博和微信公眾號等新媒體平臺。開展網絡青馬達人評選活動,利用網絡微視頻、網絡互動社區和“朋友圈”“好友圈”,實現理論資源共享、促進互動交流,收到了很好效果。開展青馬導師網上“精彩一課”評選活動和“我最喜愛的青馬導師”網絡尋訪活動,吸引一大批骨干教師開展網上理論學習教育。
第三,突出價值觀培育,在用核心價值凝聚思想共識中接受認同。堅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聚大學生思想共識,引導大學生自覺抵制各種錯誤社會思潮的影響,樹立科學的價值觀。
一是在專題宣講中培育核心價值觀。推動“有理講理”理論宣傳節目和長白山講壇走進校園、覆蓋大學生群體。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專題宣講,邀請吉林大學常務副校長邴正教授、東北師范大學胡維革教授等有關專家赴高校做報告。向大學生贈送《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2016年版)》、《西式民主怎么了》和《百年潮中國夢》光盤等學習資料。同時利用電子顯示屏、櫥窗和校園報刊、廣播、電視臺、網站等陣地進行宣傳,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校園、進課堂、進學生頭腦,擴大影響,用主流價值觀引領大學生。
二是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中培育道德責任感。通過“國學大講堂”進校園,在大學生中開展品讀經典、傳授經典、踐行經典系列活動,推動傳統文化經典在大學生中傳播,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和道德理想。以典型人物現身說法弘揚中華優秀傳統美德,邀請吉林省道德模范和“吉林好人·最美教師”等典型人物,走進青馬學員中“現身說法”,讓他們從榜樣身上感受道德的力量和人格的魅力,從感動到踐行。
三是在實踐鍛煉中培育價值判斷力。安排學員到黨委機關和意識形態工作部門實習鍛煉,實習期為2至3個月。通過鍛煉培養,進一步提高了大學生的明辨是非能力,增強了政治敏銳性和政治鑒別力,在講好校園故事、唱好校園好聲音中發揮了積極作用。
青馬學員中有50%以上加入了黨組織,83.5%獲得了各級各類獎學金和榮譽稱號,在高校形成了“人人知道青馬,人人關心青馬,人人爭取加入青馬”的育人氛圍,達到了“培養一批精英,帶動一屆學生”的實際效果。一些優秀的理論骨干榮獲全國“實踐之星”、省市“十佳大學生”“吉林好人”等榮譽稱號。吉林省深入實施“青馬工程”、加強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工作的探索與實踐取得了初步成果,得到了中央有關領導的批示肯定,受到了社會廣泛贊譽,引起了較好反響。人民日報、求是、和中央電視臺等中央媒體對吉林省抓“青馬工程”做法進行了宣傳報道。
三、深入總結把握,不斷豐富“青馬工程”的時代內涵
青年時期接受理論教育決定其一生的政治方向和理想信念。“青馬工程”深刻把握了大學生成長成才的規律,培養了一批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具有對黨絕對忠誠政治品格的大學生骨干。實施好這一工程對于抓好大學生思想理論教育具有深刻的啟示和借鑒意義。
第一,必須抓住根本,突出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這一核心任務。理想信念教育是高校思想理論建設的核心任務。確立怎樣的理想信念,選擇做什么人、走什么路、為什么學習、為什么信仰獻身、度過什么樣的人生,從根本上決定青年大學生人生的意義與價值。吉林省深入實施“青馬工程”,就是要著力破解“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應該信仰什么,不應該信仰什么”的根本問題,并逐步使之打造成為高校思想理論建設的“舉旗”工程、“鑄魂”工程和思想政治引領工程。姓“馬”容易、信“馬”難,實施“青馬工程”不是一般的理論學習,而是要加強理想信仰教育,樹牢馬克思主義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進一步明確高校思想理論教育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最根本的,就是要始終堅持用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武裝大學生頭腦,引導大學生永遠緊跟黨走,高高舉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第二,必須創新方式方法,讓有意義的東西變得有意思、有意思的載體體現有意義。大學生思想理論教育效果不理想,關鍵是教育方式方法創新不夠。實踐創新是吉林省深入實施“青馬工程”的重要途徑和有效形式。大力推動實踐創新,就是要讓有意義的東西變得有意思,有意思的載體體現有意義。所謂有意義的東西,就是我們所堅持的基本理論、倡導的核心價值、推行的政治主張;所謂有意思的載體,就是運用符合潮流、喜聞樂見的形式,創新方式方法,提高傳播能力。著眼傳播力不夠問題,策劃并推出理論宣傳品牌《有理講理》專欄,搭建“青馬工程”新媒體傳播平臺,進行全媒體推送,把大學生吸引過來、讓他們參與進來。著眼“接受”“共鳴”,積極回應大學生關心的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針對當前社會中的種種矛盾和問題作出有說服力的解釋;創新理論話語系統、改進表達方式,用大學生聽得懂、能接受的話語傳遞思想力量。著眼體驗式教育,把社會實踐作為青馬學員的必修課,引導大學生了解社會,增進感性認同。
第三,必須構建長效機制,在政策和導向、“融合”和“創新”上下功夫。用好政策導向這個指揮棒,把大學生思想理論教育工作落細落實。實施“青馬工程”,注重政策導向,把更多優秀教學資源向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想政治教育學科集中。吉林省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實施意見》時,明確提出在人才培養、評選表彰、崗位聘用(職務評聘)等方面優先支持思想政治課教師。通過課題立項、成果發表等扶持措施,讓最優秀的教師從事思政課教學、青馬學員培養,讓思政課教師和青馬導師成為令人羨慕的職業;通過優秀青馬學員評比、優先考慮青馬學員留校擔任輔導員等務實之舉,使“青馬工程”成為大學生成人成才的引領高地。實踐證明,健全培養機制、考核獎勵機制、政策扶持機制,是實現大學生思想理論教育可持續發展、取得實效的重要保證。同時必須把大學生思想理論教育融入大學生培養大格局中去,推動其與高校黨的建設、思想政治教育、校園文化建設融合發展,不斷探索創新,引領大學生成為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