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就業”不是無原則地推遲就業,不是逃避就業,更不是不就業。
新生入學季,畢業生就業季,最近,“慢就業”這個詞常被提起。所謂“慢就業”,是指一些大學生畢業后,既不打算馬上就業也不打算繼續深造,而是暫時選擇游學、支教、在家陪父母或進行創業考察等,慢慢考慮人生道路的現象。
如今,確實有一批90后年輕人告別了傳統的“畢業就工作”模式,成為“慢就業族”。
“快”,無疑是一種時代病。大學畢業了,既不賺錢也不求學深造,而是想靜靜捋一捋思路,留給自己一些時間接觸和適應社會,多些自由和灑脫,也算“磨刀不誤砍柴工”。假如家庭能認可,也能負擔得起,確實不干別人什么事兒。畢竟,人跟人不一樣,謀定而后動也是聰明而負責任的做法。
當然,專家對此有更“高大上”的評價:“慢就業”代表大學生對被動就業、盲目就業的反思,由關注就業效率轉向關注就業質量,體現了大學生擇業觀念理性化、多樣化的轉變。
需要注意的是,這種選擇,最好是一種自覺而積極的選擇。“慢”可以,但不該是一種懶散的“慢”,一種逃避的“慢”,更不該是一種“有錢任性”的“慢”。
因為生活中確實有這樣的年輕人——總是把“想清楚”當成逃避責任的借口。是的,父母也許不指望你分擔擔子,但時間就這么拖著,真的就能發現自我、參透世事、看清未來了?更多的時候,實實在在的就業競爭是容不得你觀望的,對年輕人來說,“抓緊干”可能是更好的選擇。
“慢就業”不是無原則地推遲就業,不是逃避就業,更不是不就業。因此,一定要掌握好火候,設定一定的期限。這年頭,對年輕人來說,好活兒本就不好找。如果一味縱容“慢就業”,慢拖成了懶,懶久了變成“啃老族”,斗志全失,麻煩就大了。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